专栏名称: 36氪
36氪是中国领先的新商业媒体,提供最新锐最具深度的商业报道。我们强调趋势与价值,我们的slogan是: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腾讯研究院  ·  腾讯研究院AI速递 20250206 ·  14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AI概念集体走强#【收评:沪指震荡调整收跌 ... ·  19 小时前  
硅星人Pro  ·  DeepSeek爆火后,它的研究员们怎么样了 ·  昨天  
虎嗅APP  ·  宁波与宁波商帮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36氪

一个月不腐烂,车厘子「被塌房」了?

36氪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5-01-16 21:30

主要观点总结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车厘子价格跳水的现象以及流传车厘子有毒的谣言。文章指出,车厘子价格跳水是因为产量大爆发和终端竞争加剧,而车厘子“有毒”的传言则是自媒体传播过程中的误解和恐慌情绪所致。文章还提到,大部分消费者没有精力去细究这些食品安全传言的真实性,而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关注违法违规动作导致的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车厘子价格跳水的原因

车厘子价格跳水是因为产量大爆发、终端竞争剧烈以及需求依旧旺盛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关键观点2: 车厘子“有毒”的传言

车厘子“有毒”的传言是自媒体传播过程中的误解和恐慌情绪所致,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关注违法违规动作导致的问题。

关键观点3: 车厘子的科学适量享受

只要科学适量,就能自在享受车厘子。摄入过多的果糖可能导致喉咙发炎等症状,但这不是车厘子本身的问题,而是摄入过多的糖导致的。


正文

网上开始流传车厘子有毒,
这个水果是局部“塌房”了。
王晓玲 贾阳
来源|20社(ID:quancaijing_20she)
封面来源Pexels

榴莲自由和车厘子自由,成了这两年的夏冬两季周期性出现的热门话题。


进口水果,一般价格都比较贵,而且受到产地产量、运输周期影响,价格难免起起伏伏。


今年冬天情况更是惨烈,从12月以来车厘子价格可以说直线跳水。


1月13日半夜,一个羊毛群里,有人发了一个小道消息,盒马2J级车厘子明天降价到99元,这个价格马上炸出了许多夜猫子。


其实不用等到第二天,盒马连夜就放出了这个价格。小红书上也很快出现了类似贴子,评论区里有人在京东和淘宝小时达的盒马店下单,用上几块钱优惠券,价格还能更低。


4年前的今天,当时人们对于车厘子自由的定义是:2J的车厘子十斤只需要299元。放在往年,这一品级的车厘子一斤就得69元。


当年我们也不敢想象,4年后5斤2J车厘子价格能降到99元(当然许多直播间和线下批发市场价格更低,我看到的地板价是58元,但这些价格一般都出现在吐槽贴子里)。

这两年车厘子加速跳水。根据北京新发地信息中心数据,今年1月10日,车厘子平均价格为28元,为近几年最低。上一年这一天的平均价格为42.5元。


2J车厘子99元5斤的价格,也是近三年盒马的最低价。


车厘子价格为什么突然大跳水,有经济学和玄学两种解释。

心态崩了

经济学,也就是从供需关系来看,供给单方面大爆发,势必会拉低价格。


据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数据,2024/25产季的智利车厘子将迎来创纪录的产量,预计出口量将比上一产季增长50%,约达1.245亿箱(每箱5公斤)。


零售终端近两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线上无论是盒马还是京东,这两年都在拼价格,线下商超也受到即时零售等新渠道的压力。


需求端,尽管今年整体消费数据表现一般,但从数据来看,车厘子销量并没有受到影响。


由于车厘子和采购年货的时间高度契合,车厘子已经是许多人的必备年货。美团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周(2024年12月30日至1月5日),平台上车厘子的搜索量同比增长127%,超市、便利店商家车厘子的销量同比增长304%。


盒马方面也表示,随着货船到港,12月以来整体价格一直在下调。盒马长沙方面透露,12月车厘子销售增长近3倍。


进入1月,5斤装的3J售价降到149元,4J降至199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大幅下降。盒马车厘子采购苏伽表示,车厘子每日配送到全国各地门店,并持续补货。


查一下历史纪录,几乎每年的“车厘子自由”都是在1月中旬实现的,我们4年前的稿子,也恰巧是1月14日发出。


原因在于,这是最大量的车厘子货轮靠岸的日子。据新华社消息,3天前,装载着超1000柜、总重超2万吨智利车厘子的国际货轮靠泊广州南沙港。这是2024-2025车厘子新产季以来,南沙口岸单次进口量最大的一批智利车厘子。


如果仅从客观因素分析,虽然是有丰收、终端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迭加,但今年的车厘子价格仍然降的不同寻常。

一位名为@水果猎人金童农业的博主,同时也是广州江南果蔬市场的车厘子货主,给出了自己的观察。


他近日在视频中表示,重要的是整个产业链心态的变化,今年所有人都在想着降价甩货,“每次船一靠岸,大家都是3天内就利用大跳水的价格把货甩完,甚至导致后面2天没货卖。”


这和往年货主主动控制发货节奏、批发价格的情况完全不同。本质上还是商家对消费市场潜力的预期出现了变化,控制风险,不把货砸在手上,成了重要考虑因素。


产业链心态变化有很多客观原因,同时也有一个偶然因素,就是在车厘子旺季到来前,仅从这几天的网上风评来看,这个水果可以说是局部“塌房”了。

车厘子“有毒”?

今年的消费者话题,除了“车厘子自由”,还有另一种大众认知开始在社交媒体流传,甚至往食安恐惧的方向演变。


一开始只是一条民生新闻。


据媒体报道,广东一名女子,吃了3斤车厘子,可能太上火了,吃完就喉咙发炎开始发烧,随后药物过敏变成了“悲伤蛙”。她一度因为呼吸受阻,要到抢救室吸氧。“大家不要学我,现在只能戴墨镜去吃猪脚饭。”

在相关新闻的评论下,大部分都还是在理性评论,“啥东西也不能这么吃啊”。


很多医学、营养学专家也跟着科普,喉咙发炎大概率是因为摄入了太多的糖,导致喉咙的渗透压增加,粘膜受损,进而发炎,这种症状往往被大家形容为“上火”。


而车厘子含的果糖、糖醇、水杨酸盐,对肠胃都不是很“友善”,肠胃敏感、成分不耐受人群容易腹泻。只要科学适量,就能自在享受车厘子自由。


然而在自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上面的事件慢慢掐头去尾,变成了“女子吃5斤车厘子过敏肿成悲伤蛙”,当事人被符号化为“嘴馋姐”“3斤姐”。很多消费者结合自身的经历,有些杯弓蛇影,车厘子开始背上越来越多的“锅”。

一种说法是,车厘子充满了科技与狠活。“从智利运回国内要半个月,卖出去又要好多天,不知道泡了多少药”,“路边卖车厘子,都是烂果次果泡甲醛”。


有人还拍到自己洗车厘子的水里漂油,是车厘子的涂层,用来佐证自己的恐惧。评论区很多网友向他分析,这油层大概率是金属盆的涂层,也有人认为博主发现了车厘子的真相。

但事实上,流通周期长的海运车厘子到底是如何保鲜呢?水果经销商马辉此前告诉20社,“虽然不像苹果或者大蒜这种非常耐储存的农产品,车厘子用现在的惰性气体置换保鲜技术,保存40天是没问题。”


检测博主“香蕉苹果大鸭梨”解释地非常详细,在上述新闻过后,专门检测了几批车厘子,“有杀菌剂残留,但很少很少,没有超标”,“进口水果有海关把控,基本不用太担心”,行业更需要关注的问题是货不对版。


而至于所谓的“车厘子泡甲醛”,也是一种经久不衰的蔬果恐慌了。据老爸测评,首先,很多生物代谢会产生极微量的内源性甲醛,几乎没有影响;其次,大部分所谓的测试,都是用检测空气的试剂盒,试剂盒不准,且检测方法本身错误。

另一种说法更是直接一步到位,称车厘子有毒,吃多了会导致铁中毒和氰化物中毒。这甚至不是网友臆想的原理,而是有一些“专家”的医学支持。现在搜索网上相关新闻,还能看到称车厘子“微毒性”的专家引语。

但是,抛开剂量谈毒性,大家都知道是耍流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