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企业创新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8月27日,温州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由温州市市场监管局起草的《温州市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接下来将在报请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后发布。据悉,这将是全国首部以“商业秘密保护”命名的地方性法规。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规定》共14条,涵盖了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等一体化商业秘密保护体系。
商业秘密保护关乎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拥有145万经营主体,民营企业数量在温州企业中占比99.5%。当前,温州市企业在自身商业秘密保护上,存在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手段不够的困境,针对相关堵点难点问题,《规定》在贯彻上位法精神的前提下,以制度性回应来为民企的商业秘密保护“撑腰”。
保护商业秘密就是保护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围绕商业秘密保护引发的纷争不断,研发技术成果被盗……这些都是阻碍企业科技创新的“绊脚石”。如何引导企业做好商业秘密自我保护?《规定》用1/3的实质性条款,从提升商业秘密保护意识和能力、商业秘密识别、载体化、保密措施等方面,规范、引导企业的商业秘密自我保护工作。
为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制度供给,《规定》一方面提供清晰保护指引,支持企业健全商业秘密保护内部控制和规范管理;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保护体系,推动企业商业秘密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一体构建,为企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自2022年温州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以来,已经积累了不少创新经验,累计建设省、市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300多家。为提升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意识,温州还组织专家上门指导助企服务,积累不少创新经验。“出台《规定》,将进一步凝练温州经验、固化温州实践、提升温州成效,为温州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秘密保护标杆城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温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张胜海介绍。
“相比一般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难,持有企业对概念理解不清、自我保护不力,不少企业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温州市市场监管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分局相关负责人调研发现,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商业秘密侵权事件不断,企业未有效保护,缺乏前期证据,此类案件常陷入“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的维权困境。
温州金鑫生化阀门有限公司此前就陷入商业秘密保护维权困境。5名员工离职后成立新公司,擅自使用该企业原客户资料、合同等经营信息,以及技术图纸等技术信息,影响了该企业正常经营。“为了维权,我们反复取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对照《规定》,可以提前做好商业秘密保护和管理。”该公司负责人涂克杰介绍,企业现在经常组织会议宣传商业秘密保护知识,还与企业核心的销售、技术人员20多人签订了商业秘密保护协议。
本着“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出发,温州去年将该项内容列入人大立法调研项目,市场监管、人大相关条线工作人员,历时一年走访企业调研排摸问题,经过17次内容修改,将密密麻麻的调研本最终梳理修改成14条规定。虽然篇幅短、条文不多,但《规定》比较完整保留了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等一体化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并且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分级分类采取相应保密措施,专门明确重点人群保密义务,引导企业自我保护。
在温州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温州牙科医院专门划出办公室作为涉密区域,并且制定商业秘密保护管理制度。温州牙科医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黄宁华介绍,该院将患者信息、专业技术、诊疗技术等均列入商业秘密保护范围,规定涉密等级,医院和相关从业人员签署保密协议的同时,与合作伙伴也签订保密协议。医院还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商业秘密知识,并且视业绩贡献予以奖励,对离职的涉密员工也发放相应费用。“现在,商业秘密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医院发展也更有信心。”
《规定》将加强各界对商业秘密保护的关注和重视,进一步提高商业秘密保护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水平,有力保护企业的创新动力及其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潮新闻、温州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