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漫步金融街
金融从业者带你漫步金融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漫步金融街

商业银行经营全解析之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篇

漫步金融街  · 知乎专栏  ·  · 2014-08-10 21:24

正文

序言:商业银行无论从体量还是利润来看,都是毫无争议的大恐龙。一旦拿业务量和资产规模比较,其他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都弱爆了。入行多年,我的一个想法就是,搞清楚商业银行这个大恐龙背后的运行机制。后续,我会使用专栏文章的形式,逐一为大家解析商业银行经营之道,解开重重神秘面纱。

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话。在银行界,鉴别是否内行的一个方法,就是问他知道FTP不?

FTP是什么

FTP全称是Funds Transfer Pricing,直译也就是资金转移定价。名字很晦涩,说的直白一些也就是业务部门从资金部门拿到的内部资金价格。商业银行最基本的存贷业务,分别对应着资金提供者和资金使用者。去年有段时期,媒体大肆报道说银行是暴利行业,靠着存贷差赚钱。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大家存的钱,是怎么到了企业的手里,发放成贷款了?难道一家支行拿着今天收到的5亿元存款,明天就能放出去5亿元的贷款吗?内部是怎么样一个运作机制?下面我用一个例子,来方便大家理解。

资金提供者:XX银行青年路支行,今天接到一土豪1000万元单笔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报价为3%。

青年路支行营业部吸收到这笔存款后,需要做的是上存到资金中心。但是我营业部辛辛苦苦拉来这笔存款容易吗,不是白干的,哪能说上存就上存?因此,资金中心需要使用高于存款利率的价格,收购我这笔存款。假设收购价位3.5%,这就是FTP。

资金使用者:XX银行团结湖支行公司部客户经理,今天跟一IT企业老板相谈甚欢,当即敲定一笔利率为7%的贷款。

公司部客户经理放贷款,但是钱从哪儿来?从资金中心拿。FTP假设也是3.5%。也就是公司部从资金中心购买了这笔资金,付出的资金成本呢是3.5%。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没有FTP,资金的使用方和提供方根本就没法联系,银行这个大恐龙就乱掉了。从银行的整体来看,利差收益=贷款收益-存款收益=(7%-3%)*1000万=40万元。而FTP收益=贷款FTP利差+存款FTP利差=35万+5万=40万。至此我们可以看出,FTP可以分割利差,无法产生利差。

差额模式和全额模式

有人会说上面的太简单了, 好吧,下面来点难的,讲讲FTP的全额模式和差额模式,这个很多银行员工都不一定搞的清楚。

1. 差额资金管理模式下青年路支行的盈利模式

XX银行青年路支行吸收 一土豪1000万元单笔1年期定期存款,存款利率为3%。同时发放了一笔金额为700万的1年期贷款, 贷款利率为6.5%。 在差额模式下,剩余的300万需要上存总行,期限一年,利率3.5%。

贷款利息收入=700*6.5%=45.5万

存款利息支出=1000*3%=30万

净利差收入=45.5-30=15.5万

上存资金的利息收入=300*3.5%=10.5万

青年路支行总利差收入=15.5+10.5=26万


下面,同样是青年路支行,我们看一下全额模式项下到底是怎么盈利的:

2. 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青年路支行的盈利模式

XX银行青年路支行吸收 一土豪1000万元单笔1年期定期存款,存款利率为3%。同时发放了一笔金额为700万的1年期贷款, 贷款利率为6.5%。1年期存款FTP为3.5%,1年期贷款FTP价格为4%。

贷款的净利差=贷款利息收入—FTP利息支出=700*6.5%—700*4%=17.5万

存款的净利差=FTP利息收入—存款利息支出=1000*3.5%—1000*3%=5万

青年路支行总利差收入=17.5+5=22.5万

我们可以看出,在差额模式下,分行经营自求平衡,贷存比的高低是决定分行盈利水平的关键。哪家分行争揽的存款多,贷款就多。因此这才出现每到月末、年末等关键时点各家银行的揽储大战。而在全额模式下,贷存比已经不再是制约分行盈利水平的瓶颈,分行可以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展存贷款业务。(比如存款利率高而贷款利率低的地区,就多做存款业务)

FTP的重要作用之一——分离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运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风险,因为市场利率的变化会造成资产负债方久期的变化。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方期限错配的特点又加剧了利率风险。那么支行或者网点,就几个人,怎么去管理利率风险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