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会议强调要在推动高等教育整体性跃升上取得新进展。锚定省委对宁大提出的“双轮驱动、学科造峰”目标任务,学校接下来有什么样的总体发展思路?
蔡荣根:
2025年对学校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一年。简单来说,我们将持续做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三方面工作。结合省委审议的“一校一策”方案,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学科统领、改革牵引”的总体建设思路,推进系统性体制机制改革,以学科建设带动学校整体性提升;二是深化“力学攻坚、水产登峰”的双轮驱动战略,打赢力学“双一流”攻坚战,努力实现水产学科登峰目标;三是坚持“国家战略、区域发展”的社会服务面向,立足浙江及宁波,聚焦海洋经济发展、制造强国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四是推进“人才引领、成果导向”的两个战略支点,在引育国家级人才、获得标志性成果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五是强化“资源集成、治理提升”的支持保障体系,用好“宁波帮”捐资助学的独特优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记者:
学科建设是推进学校整体发展的引擎。宁大如何进一步深化“力学攻坚、水产登峰”战略?目前取得了哪些突破性成果?
蔡荣根:
2022年力学学科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2026年将迎来第三轮“双一流”评估工作。今年2月,我们召开了第3次学校“双一流”建设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会议。专家们对宁大力学学科这几年的建设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在“力学攻坚”方面,学校进一步提出“双高峰”发展战略,即面向海洋强国和制造强国两大国家战略,围绕“筑高地、冲国奖、强弱项”三大核心任务,打造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和极端环境材料力学两个学科高峰。
在省市两级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力学学科已经形成高端人才快速集聚、师资队伍持续优化的良好态势,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达16人。科研奖项的级别和数量也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实现主持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全面突破。同时,在科研成果转化上,力学学科也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支撑宁波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目标,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2022年,学校发起成立宁波市“力学+”智能制造产学研联盟,目前共有100余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入,围绕“力学+”形成100余项合作项目,合同经费近4.8亿元。
在“水产登峰”方面,学校打造以“健康养殖”为核心,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为优势的学科体系。通过高素质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水平科研创新、高品质国际合作和高效能治理改革等途径,实现水产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3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自主培育国家“杰青”1人,引育海外“优青”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从4人增加到8人。
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推进评价机制改革,打赢力学“双一流”攻坚战,实现水产学科登峰目标,扎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在国家科技领域三大奖上实现新突破。
记者:
在引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这一重点工作方面,学校计划实施哪些创新性举措?
蔡荣根:
千条万条,人才第一条。过去3年,学校国家级人才增长数量已经实现翻一番。针对当前人才竞争愈加白热化的趋势,学校也专门谋划了未来3年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工作方案。
首先是引人才。近期,聚焦国家级人才增长计划,我们系统梳理了全校各学科人才的存量和增量,构建了2025年至2027年国家级人才引育目标清单和工作方案,未来将面向全球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形成“领域清单”“人才清单”和“措施清单”。形成重点领域关键人才引育针对性路径方案。建立引才对象清单和校领导直接联系引才对象机制,提高人才引进经费标准,学科引才经费不设上限,实施“一人一议”“举荐引进”等机制。
其次是育人才。在进一步优化实施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制度的同时,优化“包玉刚学者”的遴选机制,创建“123”创新团队,设立青年教师专项经费,助力青年人才成长。
再者是助人才。一方面,要借力建设力学学科和水产学科,持续打造优势特色高能级平台,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强有力支持;另一方面,探索建立校地企联合引才用才机制,汇聚资源合力。
最后是爱人才。优秀人才引进后,不是给点项目和资金就可以了,要用心给他们构建好工作和生活环境。要加速建设人才职业成长环境,增加“岗位资源”投放力度、实施岗位晋升“畅通工程”、实施薪酬分配“破难工程”,全面建设人才之家。同时,加强人才服务环境保障,特别是做好人才就医、人才子女入学、家属工作安排等方面工作。
记者:
未来如何更好地运用“宁波帮”独特资源,助力学校发展?
蔡荣根:
宁大是一所在广大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关心支持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地方综合性高校。走进校园,你就会被浓郁的“宁波帮”文化氛围所感染。这里有着70余幢“宁波帮”人士冠名的建筑,有80余项由“宁波帮”人士捐设的奖教金,还有众多“宁波帮”人士留下的故事。
来到学校当校长后,每一次与“宁波帮”人士进行交流,我总是为他们爱国爱乡、捐资助学的情怀所感动,未来我们也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争取更大的社会力量支持。
同时,我们也希望,不是我们单方面地去争取资源,而是双方之间能够形成良性互动、双向赋能的态势。例如,学校与老牌民企雅戈尔集团强强联合,融合宁大商学院复合型综合性商科人才培养优势和企业商管实践经验,校企共建宁大雅戈尔新商业学堂,培育富有创新、变革、超越精神的新商业人才,进一步服务宁波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