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观察时事政治,揭开官场密码,帮你分析时事热点和新闻背后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鸡西新闻网  ·  2月23日 | ... ·  昨天  
鸡西新闻网  ·  2月23日 | ... ·  昨天  
洞见  ·  一个人顶级的养生:好好吃饭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与优秀之人同行|第五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获奖名单公布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 公众号  ·  · 2017-12-10 19:18

正文


范敬宜先生是我国声誉卓著的新闻工作者和卓有建树的新闻教育家。人民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国家外文局、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大众报业集团、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7家单位于2012年共同发起倡议设立“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并于2013年开始在全国新闻教育界开展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评选工作。


今年是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的第五个年头。在刚刚举行的颁奖仪式上,10名学子、1位教师、2位业界人士领取了属于他们的荣誉。

第五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

获奖者名单

(按姓名首字母拼音排列)

新闻教育良师奖

范以锦

暨南大学  教授

作为老新闻人,范以锦从记者到报社领导再到高校教授,都未曾改变内心深处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对新闻人才培养的热情。


自2007年担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以来,范以锦教授始终关注传媒前沿的变化,在教学中传播新的理念和知识;他视学生为知己,以良好的道德和业务素养影响学生;他创办“准记者南方训练营”,培养具有实战能力的准新闻人;他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与新闻学子和记者交流,互动内容已集结成书——《新闻“微”茶座》,成为国内首部新闻类的全微博体书籍。


范以锦教授在进入高校后,在新闻人才培养方面倾注大量心血,为培养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做出突出贡献。


新闻教育良友奖

曹林

《中国青年报》 高级编辑

作为《中国青年报》的编委,曹林更为新闻学子们所熟知的身份是评论课的老师和讲座嘉宾。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曹林连续多年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讲授新闻评论课程,以媒体人的独特身份与视角对课程大胆创新,使课程成为学生评论实践的平台。有的学生因此走上评论写作的岗位,四年来学生们在中央各大媒体发表的数百篇新闻评论也已结集成书出版。


自2011年以来,曹林还在全国数十所高校做过近百场讲座,成为业界与学界沟通的桥梁。

陆小华

新华社  高级编辑

从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到新华社音视频部主任,对陆小华来说,始终不变的是与学界的密切联系与沟通。


三十年来,陆小华经常参与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的新闻教学和研究活动中,热心指导学生们的新闻实践和学术研究,支持协助新闻传播学年轻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他将自己丰富的传媒实践经验以及对传媒发展的前瞻性思考毫无保留地带到学界,传递到青年学生中。


陆小华始终坚持新闻实践与学术研究的结合,新闻实践与人才培养的结合,真正成为新闻教育的良师益友。


新闻学子奖

班志斌

重庆大学  研究生

从要成为采访“大场面”“大事件”的名记者,到如今留心身边的平凡“小事”,这一大一小间的转变,是班志斌的新闻理想逐渐落地的过程。


这个时代有很多大问题,班志斌从生活中找寻新闻热点。他掷地有声、直抵人心的评论常常出现在《人民日报》的评论版上。文字朴实、切入点细微,却有着对全局的把控。从身边事中挖掘新闻,完成接地气儿的作品。


班志斌用行动践行着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的新闻思想。

谷琛

中国传媒大学  研究生

忧怀天下新闻情,投身媒体新时代。 谷琛,怀着对传媒和技术的热爱,努力创造出适合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


他带领自己的技术团队精心设计、反复探索,一个个生动可爱的“长征路上小红军”的形象以微信“表情包”的形式呈现。之后,他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与团队成员又设计出了《学习锦句》微信表情包。


谷琛多次创新性的尝试,使得重大事件更容易被理解、被铭记,是社交媒体环境下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方式创新。

顾桥孜

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生

新闻理想在高中时期开始萌芽,顾桥孜用自己刻苦的学习及丰富的新闻实践经历不断浇灌、滋润着这颗幼苗。


在《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实习期间,他共发表了新闻作品15篇,其中5篇是关于环境治理、科技创新等重大议题的报道。实习经历让他感受到,在社会喧嚣中新闻业的责任重大。


纵使新闻无学、新闻消亡的论调充斥于社会,顾桥孜依然坚守自己的新闻初心,并坚信 优秀的人就该去学新闻、做新闻

何欣禹

清华大学  研究生

从略带苍白的简历和对新闻业的陌生,到如今拥有多家主流媒体实习经历,并发表数十篇高质量的新闻作品,何欣禹怀着对新闻的热爱,在成为一名优秀记者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前行。


在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实习期间,她参与了多起重大事件的调查性报道。用朴实的文笔、客观的态度报道了虚假考研网站等诸多热点事件,部分报道还推动了问题的解决。


何欣禹将自己的调查性报道看作苍茫大海上的一朵浪花, 浪花虽小,但不断堆积,总能汇聚成一股力量,推动社会前行

李颖迪

武汉大学  本科生

从最初采访时的稚嫩与青涩,到参与重大事件报道时的自信和专业,两年多的时间,丰富的新闻媒体实践见证了她在能力与认知上的成长。


参与报道2016年武汉暴雨、2017年武汉市政府“留住百万大学生”政策以及武汉市火车站面馆血案等重大事件,李颖迪在较短的新闻学习和实践中,完成了大量揭露事实真相和社会问题的报道。


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李颖迪希望自己依旧能够 保留一份在奔跑中坚守的笃定,一份在躁动中自持的初心

苏有鹏

四川大学  研究生

不仅要关注眼前的0.5平方,更要关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喜怒哀乐 ,苏有鹏看到了更远的远方。


作为云南大学新闻学院第一批海外实习生,苏有鹏曾奔赴缅甸仰光金凤凰中文报社实习。他长期关注缅北战乱,多次深入中缅边境难民营,采访当地民众,记录下果敢战争带来的影响;他关注少数民族社工和边疆地区大学生的成长,将祖国边陲地带的发展带进了公共视野,引发人们的关注。


胸怀祖国和天下,苏有鹏将自己的家国情怀投身于新闻实践中,并不断为之努力奋斗。

汤禹成

复旦大学  本科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