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段子,是说你嫌弃你妈公交卡要上个套子,然后你手机也上着个套子。你嫌弃她跳广场舞,然后你跳抖音也一个德行。
大抵,时代会变,但每个人都要首先都要逃脱父母的命运,这点一直没有变。
很多人,18岁的时候,诅咒式地参加高考。“我一定要逃离这个该死的小地方”,真的逃到了北上广,压力大一点,就会跟自己沟通“是不是要逃离北上广”。
等终于买得起房子,三室一厅装修下来,会发现,咦,只是从一个租来的垃圾场,搬到一个买来的垃圾场。
逃离自己父母的命运,从医学上来说,是遗传疾病的阻断。从行为上来说,更多是性格上劣根性的阻断。
我看过一个报告,说是父母早年离异的孩子,将来婚姻不幸福的概率就比一般人高。父母一方过世早的,将来配偶过世就可能早。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统计学只会抛出冷冰冰的数字,不做说明。而中国充满生活经验的老话则会概括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甚至进一步概括为“娶媳妇先看丈母娘”。
传统的婚配上,我们都会去挑正常的家庭,口碑好的亲家。为什么?当我扯了这么多的时候,估计看官已经同意和接受了。因为不管是性格还是三观,子女都会在潜意识层面受到父母的影响。
这些看似中庸,甚至市侩的行为哲学背后,实际上是也可以看做一种基于漫长历史经验的统计和测量结果。
比如勤快的丈夫要配上一个聪慧的妻子,这样的家庭能很快致富,并且长久德财相配;
又比如才智高超的丈夫要配上一个能经得起折腾的贤内助,这样才能一步步折腾出功成名就;
很多时候,大家会觉得一个人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之后,会越来越反叛这种传统的观念。但实际上,看的样本越多,会越来越承认这种普遍真理的适用性。这就比方很多富一代看儿子交演员歌星做女朋友,可以不吱声。但娶进来就没门。
扯得有点远,大意便是这种基于家庭遗传的生理的、心理的、价值观念的缺陷,是很难阻断的。是需要长时间自我改良才能实现的。
我并不是说每个人都有父母传下来的不好,便把这账记在他们身上。我是在说,如果我们认知到这种不好的存在,那么便需要进行自我改良式的阻断。
而阻断的效果,最好的便是自我提升。
怎么自我提升呢?
不管是多烂的人,都会有一个“自我期许的我”来满足自我期待。就算是周星驰电影里的大种乞丐都会有自我期许。找到这个自我期许,把他落地作为践行的对象,便是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