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在海拔高于3000米的云南大山深处,有一股篮球热正在孩子身上传递。在四面被大山环绕的球场上,皮肤黝黑的少年正在追逐篮球。多年来,篮球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道光,甚至成了他们不少人未来的方向。
但是,比起城市里的孩子,山区的孩子想要圆篮球梦,几乎是难上加难。
生长于高山里的他们,却面临着比普通孩子低得多的起跳点。
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21年发布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进展》,“中西部农村学生生长迟缓率达到12%”,相比之下,城市儿童仅为3%。而一份2019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发现,西部山区12岁男童平均身高比城市同龄儿童低5~7厘米,女童低4~6厘米。
生长于高山里的他们,却面临着比普通孩子低得多的起跳点。
2020年,云南农业大学团队曾经走访云南山区3个县的600户家庭,结果发现,儿童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家长营养知识匮乏——约60%的山区家长认为“吃饱即可”,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意识;而另一方面,对留守儿童来说,祖辈照顾者常沿用传统饮食模式,比如三餐以主食为主,忽视膳食均衡。而身高的劣势,成了孩子实现篮球梦的一大障碍。
今年开春后,儿童营养品牌inne因你带着公益纪录片团队来到云南永安村和红河源村。在他们的片子里,一群篮球小将在卖力地进行着起跳训练,他们渴望跳得更高,跳得更远。但是,在他们眼前的,不只是身前充满吸引力的赛场,还有身后成长的具体困境。
从同一高度起跳,成为这群孩子的期盼,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沉默的心事
小航今年11岁,是大理州永建镇永安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和其他孩子相比,小航并不显眼,由于在高海拔生活,强烈的紫外线把他浑身晒得黝黑。但这个小小的身体,似乎有一股渴望长大的能量,他是所有孩子中,训练篮球最刻苦的一个。
在学校篮球场上,小航总是极其专注。他向前俯着身子,眼睛紧紧盯着老师手上的教学动作。红色的篮球在他手中移动,突然间一个不留神,球从手中溜了出去,他第一时间捡了回来。偶尔没有打好或者一次动作失误,小航的脸上总会快速地闪过一些失望的神色。在这个愉快玩耍的篮球场上,小航对自己的要求格外严格。
面对镜头的时候,他总是皱着眉看向某个地方,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那个眼神里,有着对自己未来的遐想和急切为家庭分担的渴望。他渴望自己能快点长大,把篮球打得好一点,走出这座大山,回馈家庭。
小航的家在一个离学校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头上,爬上去就看到一个平层的农家小院子。一到家,小航就懂事地给人们搬来板凳,之后静静地听着大人说话。简陋的院子里,一个木质的篮球架格外显眼。
那是爷爷徒手给他搭建的篮球架,不用上学的时候,小航就会在这里练一会儿篮球。说到这个架子,一向害羞沉默的小航突然话多了起来,他事无巨细地向大家介绍了篮球架的制作过程。爷爷从山里取材,先是削树皮、挖洞,再用几根铁线做了一个圈圈。那是家人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最大的支持了。爷爷四十年前曾经去省里参加过篮球比赛,如今看到孙子也如此热爱篮球,也重燃了关于篮球的梦想,鼓励小航好好练。
爷爷亲手为小航搭起的篮球架,起初用铁线做球筐,杨老师得知后,花 20 元从市区带来了新球筐。
小航对篮球上心,是从一年级末开始的。刚开始带着孩子们打篮球,杨加文就发现了这个孩子“特别没有安全感”。他在球场上总有冲撞,有时候如果有其他孩子大声说话,他就会哭起来,跑过去抱住杨加文。后来杨加文了解了孩子家里的情况,才知道在他四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因为家庭变故离开了这个家,剩下小航和爷爷奶奶生活。
那时候开始,杨加文就对小航格外关注。后来他发现,这个孩子在打篮球的时候很认真,态度端正。再后来,杨加文开始抽出一些时间定时到家里给小航进行一对一的篮球训练。篮球的陪伴,令这个孩子慢慢发生了改变。他变得极其专注,眼神坚定,自信好像从他体内慢慢成长起来了。
大山里的起点
最近几年,从云南曲靖走出去的“路人王”赛事当红小将施梵宇也经常随着杨加文的脚步来到云南几个山区小学,给孩子们发放物资,带孩子们训练篮球。
在施梵宇面前,孩子们灵巧地爬到树上,猛地起跳,试图够着篮板。他们渴望有一天能够像梵宇哥哥一样,站在更厉害的球场上,参加一场真正的比赛。
同时,这个身高190厘米的巨人哥哥也让孩子们感到惊奇不已,他们围绕着梵宇哥哥,问东问西,比如:“哥哥,你能跳多高?”
杨加文老师(左一)、施梵宇(右一)和孩子们在一起。
早熟的小航隐藏着自己的兴奋。看着眼前已经走出云南、打出成绩的大哥哥,他心里的篮球梦更加具象了:先进小学的校队,再进中学的校队,进大学的校队……最后去打CBA。
但另一方面,施梵宇的身高让小航觉得不可企及。站在施梵宇身边,小航几乎才到他的腰部。什么时候才能长得像施梵宇哥哥那么高?什么时候才能像施梵宇哥哥一样够得着篮筐,完成一个漂亮的灌篮?
和小航一样,家住在另一个山头的男孩小宏也在心里默默地种了一个篮球梦。这个10岁的男孩和旁边的表弟待在一起,却明显比表弟矮了半个头。他130厘米的身高,相比起这个年纪平均身高水平,还差了有足足5厘米。
为了弥补身高差距,小宏的训练尤其刻苦。在离他家不远的篮球场上,经常能看到他运球、起跳的身影。他渴望再长高一点,打得再好一点。当篮球经由他手上发力,脱离地心引力跃入篮框的时候,他拥有了战胜生活的信心。
小宏的家庭,原本属于村子里的小康之家。但后来不幸降临到了这个家庭:几年前,小宏的父亲患上了白血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家里的经济变得尤为困难。尽管如此,家里人对孩子的篮球爱好却相当支持。一家人明显觉得,孩子打了篮球后,变得自信和懂事许多。
今年10岁的小宏,有一种憨厚的可爱。有时候问他什么问题,他总是羞涩地笑笑,然后转移话题。只有当问及将来想干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才特别干脆:“打CBA”。在农村孩子普遍宣称最爱手机游戏的时候,小宏却坚定地说,自己最爱的是篮球。
对篮球的爱好,照亮了这个家庭的某些角落。爸爸一提起小宏打篮球的事,脸上就流露出欢喜。而当得知孩子要去学校参加比赛的时候,小宏的妈妈二话不说,放下手头的活,帮孩子给篮球充了气。
但现实问题并没有随着喜爱而彻底改变。一个山里的孩子,想走出大山已经很难,更别提走职业道路了。这背后不仅涉及到孩子自身的努力,还有山区里资源的匮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鲍东明曾提出“教育断裂带”的理论。他认为,这种教育资源的断裂在山区呈现得尤为显著。就拿师资来说,教育部 2022 年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山区小学师生比达1:23,远超城市1:13的标准。而在山区里,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与城镇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北京大学的罗仁福团队追踪研究表明,山区儿童初中辍学率是城市的5.8倍,其中61%的辍学决策直接关联家庭经济压力。而另一重身处在城市里的人们很难想象的问题是,孩子们的日常营养甚至成为问题。
2022年的《山区中学生体育活动参与障碍研究》曾经调查了贵州3个山区的12所中学,发现480名曾加入校篮球队的学生中,有168人(35%)因身高或体能问题退出了球队。
身高这个不容易被发现的问题,甚至让孩子们产生自卑心理。根据2021年《中国西部农村青少年体育参与影响因素分析》,西部山区中学生因“身体条件自卑”退出竞技体育的比例为28%-40%,与身高相关因素占其中约60%。
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更多的守护。身高,不应该成为孩子追求梦想的绊脚石。
在近期儿童营养品牌inne因你推出的公益纪录短片《同一高度起跳》之中,他们想要呼吁的便是这样的一种关怀。孩子们渴望站得高一点,走得远一点——当山区里的孩子质朴的呼喊被听到,一切也因此有了更多可能。
可持续的托举,让孩子们站得更高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人发挥所长,参与到对山区孩子的托举当中。让孩子们敢于说出梦想,从同一高度起跳,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个体、组织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力量。
像云南山区一样,许多偏远地区的儿童因营养摄入不足,面临发育迟缓、学习精力匮乏的困境。地区发展的鸿沟中的某一条裂缝,也许就是从一颗维生素、一份蛋白质的缺失开始出现。
《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报告(2020)》显示,目前儿童营养状况还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儿童营养问题更为突出,生长迟缓检出率达到 2.4%。营养不足,不仅影响山区孩子实现篮球梦,还可能阻碍他们寻找更多的出路,如今比如参军、进入体校或航校等均有较高的身高要求。
许多偏远地区的儿童因营养摄入不足,面临发育迟缓、学习精力匮乏的困境。
残酷的是,很多家长可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出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只能让孩子尽量吃饱饭,保障基础健康的水平。
此次开春之后,inne因你从云南出发,和生长于云南的篮球运动员施梵宇一道走进学校、来到孩子们的家里了解具体情况,意在给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持久的支持。
inne因你作为儿童科学营养领航者
[1]
,专注于为孩子量身定制科学营养补剂。这次走进云南山区的公益活动现场,inne因你也向当地学校捐赠了孩子成长所需的竹节钙,为孩子们的篮球梦提供一份切实的营养支持,帮助这群渴望站得更高的孩子解决成长的难题。
inne因你从云南出发,和生长于云南的篮球运动员施梵宇一道向当地学校捐赠了孩子成长所需的竹节钙,为孩子们的篮球梦提供一份切实的营养支持。
而这仅仅是开始而已。
作为全球销量第一
[2]
的儿童营养品牌,inne因你也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各种公益行动,为孩子们提供成长所需的科学营养支持,长期为儿童成长保驾护航。
去年,inne因你携手非营利组织Aktion Baum共同发起了一项公益性足球赛事——inne Waldkicker青少年足球赛,来自德国各地的50支儿童足球队参与到该比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