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上面蓝色的公号ID关注)
有媒体邀请我评论一下“某某宝”。上网搜了一下,类似的产品其实还不少,简单说就是若干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大杂烩,有些还加了一些“益生菌”,概念和思路类似于国外的小熊糖。
不过国内的广告宣称比小熊糖要“敢说”得多。比如宣称“增强免疫力,防感冒”,适用于“生长期的宝贝”“抵抗力差的宝贝”“偏食挑食的宝贝”“成长缓慢的宝贝”“体虚多汗的宝贝”等等。
通常,这类产品忽悠父母们的基本思路就是“孩子需要X成分,功能是……,如果缺乏了,会导致……”。这话本身也并没有错。对于多数父母来说,既然需要,那当然就要“补”了,多了总比缺乏的好。再加上朋友圈里其他家长晒出来的“我家宝宝吃的是谁谁谁家的XX产品”,大多数父母都很难按捺住“别人家孩子都吃,我家孩子不能输”的心态,从而掏钱。
这类产品中的这些成分的确都是人体需要的,各有特定的生理功能。缺乏了它们,也的确会导致各种症状。
但是,“身体需要什么就要吃什么补充剂”是完全错误的思路。宣称补充了它们就具有什么功效,更是偷换概念。营养成分对健康的影响是一个钟形,也就是有一个适当的“摄入范围”:没有达到足够的量,影响身体健康;达到“充足量”但不超过“最大摄入量”,满足身体需求,但多摄入并没有额外好处;超过了最大摄入量,会产生相应的危害。
所有的这些营养成分,都是常规食物中含有的。孩子每天要正常进食,食物中会有这些成分。一般而言,组成合理食谱,可以让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量出于“需求量”与“最大摄入量”之间。比如维生素C,只需要一个中等大小的桔子或者猕猴桃就足够了,很多蔬菜也含量很高。这就意味着,只要孩子的饮食习惯不是很离谱,就不会缺乏维生素C。还有磷,各种食物中都有,只要能吃饱,想要缺乏都不容易。
在不知道食谱中是否缺乏特定成分的情况下,试图通过吃这种多远维生素矿物质片,是“胡乱补充”。正常饮食的孩子,不需要补充任何认定营养成分。如果一个孩子饮食不正常(偏食),说明它某些营养成分可能已经摄入得很多。这么一股脑儿地补充,固然可能弥补摄入量不足的,但也可能导致摄入量已经很多的那些成分过量。比如锌,1到3岁的孩子每天3毫克就足够,而7毫克是“安全上限”。在不清楚别的食物中含锌量如何的情况下,盲目地给孩子“补充”锌或者吃这种大杂烩的补充剂,超过安全上限从而危害孩子的可能性,跟锌不足的可能性一样大。
这一类的补充剂总是宣称“含有XX种营养成分,一颗就能满足多少多少的营养需求”。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是多种多样的,不会因为补充了某种或者某几种成分就健康。孩子的健康,取决于全面均衡的营养。这个“全面均衡”需要通过正常合理的饮食来实现。如果饮食正常合理,不需要任何营养补充剂;如果饮食不正常,靠补充这些“XX宝”也没有什么用。
当然,如果孩子存在特殊状况,比如特殊的身体状况导致无法通过食物获得足够的某种成分,或者过敏等原因使得食物多样性受到很大影响,那么经过医生或者营养师的评估,补充特定的营养补充剂还是有必要的。
【本文是今日头条签约稿件,媒体转载需经作者授权,个人微信欢迎转发】
(松鼠云无心是《吃的真相》作者云无心的唯一微信公众号,主要发布跟食品有关的科普内容,也作为跟食品行业进行技术交流的通道。欢迎长按或者扫以下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