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瓯江潮
瓯江潮取名于温州的母亲河——瓯江。取瓯江汹涌奔腾之势以共聚实力,取瓯江静谧舒缓之美以共享乡情。瓯江潮微信平台首先是结合瓯江潮qq群系列、瓯江潮网站为在杭温州老乡提供联络平台,进而提炼、传播温州、温州人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瓯江潮

温籍眼科医生姚玉峰获“白求恩奖章”∣26年来仅68人获此殊荣

瓯江潮  · 公众号  · 浙江  · 2017-08-18 20:1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日前,姚玉峰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手里接过了“白求恩奖章”。作为土生土长的温州人,姚玉峰能获得这样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来自于他20多年埋首于眼科角膜移植的研究探索。他所创造的技术治疗过30万病人,为近3万病人重新带去光明。

日前,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向姚玉峰同志学习活动,学习他信念坚定、一心报国的忠诚与担当,学习他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坚持与追求,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仁爱与情怀。

姚玉峰是怎样的一个人?当初为什么选择眼科的角膜病专业?温州带给了他怎样的力量?记者联系上姚玉峰,了解他背后的故事。


获得“白求恩奖章”

26年来仅68人获此殊荣


8月17日,中国北京,在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上,温州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荣获中国医疗界最高奖“白求恩奖章”,以表彰他在眼科医学界做出的杰出贡献。

据了解,1991年中国政府设立以白求恩命名的奖,奖励医疗卫生界最杰出的人,奖章每5年评选一次,迄今,连同这次评选,全国仅有68人获此殊荣。

今天,姚玉峰获奖后还作为代表,第一个在大会上发言。“从医30多年,因为一些本职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让我万分感动和深感荣幸!”姚玉峰表示,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只有通过服务病人,才能体现最大价值。




孩提时眼睛受伤被救治

从此立志成为眼科医生


说起选择眼科的缘由,姚玉峰坦言是因为他小时候发生在眼睛上的一次“意外事故”。

原来,姚玉峰在读小学之前,有一次在院子里面玩,一个不注意他的眼眶猛烈撞上了邻居菜盘子边沿,由于撞击力量大,导致眼珠明显凸出。姚玉峰说,他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那时候邻居慌张得直喊“阿峰,你的眼珠掉下来了”,而姚玉峰父亲看到后,吓得直接瘫软了。随后,姚玉峰被送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症室救治。“时间太久,接诊医生名字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是位高高瘦瘦的男医生。救治的整个过程特别顺利,我的眼睛也完好无损,从此对眼科的印象刻骨铭心。”

这次的经历也让姚玉峰父亲特别感触。父亲在 姚玉峰 高中时期就一直嘱咐他,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最后,在各种机缘巧合的催化下,姚玉峰走上了医学道路,当上了一名为别人送上光明的眼科医生。




创新、坚韧、脚踏实地

“温州土壤养育我长大”


姚玉峰1962年出生于温州,毕业于温州第二中学。1979年,他考入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成为一名眼科临床医生。虽然目前姚玉峰的工作地点并不在温州,但是每当谈起温州这个地方,他都是带着深深的感激之情。

姚玉峰说:“我现在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骨子里那种与生俱来的温州精神。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坚韧不拔,脚踏实地的做事态度,这些优异品格存在我从小到大的环境中,影响着我的从医道路。”

姚玉峰回忆说,记得在温州二中高二(3)班读书时,整个班级的同学都非常好学,学习氛围很浓厚,班级的模拟考试甚至都不需要监考老师,因为大家的自我要求非常严格,每个人的自我追求也很高,这些都对姚玉峰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说,温州的文化土壤养育我长大,温州精神也渗透到了我的身体里面。


来自79届温二中“学霸班”

低调、善良是同学对其印象


姚玉峰所在的79届温州二中高二(3)班,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就是名副其实的高考“学霸班”。包括高考状元在内,60多名学生中,有三十几人顺利上线。其中,有9人分别去了北大、复旦和浙大。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沈志勋就出自于这个班,和姚玉峰是同班同学。

现在在温二中当老师的李春兰也曾是姚玉峰的高中同学。“我们上高中的时候,恰逢高考刚刚恢复,学校对教学抓得非常紧。”李春兰回忆,当时高中只有两年,但是学校对于数学的教学分得很细,代数、三角函数、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等都由不同的老师来教,来教课的都是当时温二中最好的老师。“高中时期,姚玉峰在班里不算最拔尖,成绩只能算是中等偏上。”李春兰说,那时的姚玉峰在班上很低调,但是他好学、善良的特点,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姚玉峰真的是太忙了,对工作太认真了。”李春兰举了个例子说,他们高中同学聚会定于每年的正月初四召开,但是这些年来,姚玉峰只在前年的时候来参加过一次。“他每次来不了的原因都是跟工作有关,不是要出去教学,就是有手术要做。有时候忙得电话都接不上”李春兰说,同学会定在春节期间就是想大家过年时有空,可没想到,姚玉峰过年都不休息,敬职敬业守在医学岗位上。

医者仁心,姚玉峰的善良、乐于助人,不仅体现在医学岗位上,更存在于生活里不为人知的小细节当中。李春兰告诉记者,有次她组织了一次慈善捐款,刚刚把消息发在高中群里,姚玉峰就打电话向她报名参加。“那时候,他出差刚刚下飞机,打开手机看到这个消息,就立马给我回复了,而且立刻就把善款打了过来。”李春兰说,即使工作如此之忙,但是只要是做善事,姚玉峰总是很积极地报名。



【新闻链接】

攀登世界角膜移植高峰


为攻克角膜病,从1906年开始,全世界眼科医学界前赴后继。整整一个世纪,为之作出贡献的人来自德国、美国、日本……直到2010年,在记录重大技术突破的角膜移植历史上,才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姚玉峰。

整个20世纪,世界角膜病专家都试图攻克那光明与黑暗的6微米。整个20世纪,世界角膜病专家都试图攻克排异反应这一难关。姚玉峰在日本大阪大学的三年时间,不但证明了困惑世界眼科医学界16年的“理查德上皮移植假说”,而且独创制作了小鼠角膜上皮移植模型,终于揭开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精细机理。凭借着勤劳和智慧,姚玉峰设计出术后不发生排斥反应的“姚氏法角膜移植术”。

紧接着,怎样才能让这6微米不在手术中发生破损?姚玉峰尝试几十种方法进行试验,但均未成功。1995年3月的一天早晨,仍停留在实验冥想中的姚玉峰去吃早餐。他拿起鸡蛋轻轻一磕,随手剥开一片蛋壳。咦?蛋壳剥落,蛋衣竟完好保留!突然,姚玉峰感到醍醐灌顶:若将角膜开一个小口,露出后弹力层与内皮层,让“蛋壳”与“蛋衣”分离。

世纪难题瞬间有了解决办法。从此,由姚玉峰独创的姚氏法角膜移植术,不但大范围应用在中国病人身上,也被推广到美国、日本、印度、欧洲等地;被列入世界角膜移植进步史中;还被编入美国眼科医师教科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文玩汇  ·  WTF!这些包浆是染色的?
7 年前
三头六臂跨境电商联盟  ·  干货分享 |:Amazon产品主图的标准要求
7 年前
程序员技术  ·  一大波吐槽来袭!网友:边骂边买...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