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慧智
品读道德根文化图书,饮用传统文化源头甘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墨香中华  ·  最理想的生活:大城市奋斗,小院生活! ·  昨天  
墨香中华  ·  林徽因:其实结不结婚,都会后悔 ·  昨天  
德慧智  ·  篆字春联大礼包到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慧智

小暑大暑,暑文的顺四时之修身——小暑的寻根探源

德慧智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7-07 19:44

正文

干支纪年:丁酉年 丁未月 乙未日


 
雨打繁暑尽,放怀步微凉。

绿苔狂似人,入我白玉堂。

堑鸟眠堪画,庭柽夜益香。

唯应蕊宫子,时到虎溪傍。

——唐末五代·贯休《寄令狐郎中-雨打繁暑尽》

 

(一)“小”的字源与字义


“小”的字源与字义,详见《小满》篇。


表5-1小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

   

金文

      

篆体

     

楷体

 

 

(二)“暑”的字源与字义


表5-2暑的字形演变

篆体

楷体

 

 

汉代的《说文解字·卷七·日字部》中是站在物相的层面解析文义,抛弃了质象的本义:“暑,热也。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这个解释表明,在意识哲学文化期开始以后,文化界对于“暑”的解析仅仅用于治事,抛弃了修身,丢失了人“文”的本义。


《说文解字注》中,也同样跟进了这种说法:“暑与热浑言则一,析言则二。故大雅:温隆虫虫。毛云:温温而暑,隆隆而雷,虫虫而热也。暑之义主谓湿,热之义主谓燥。故溽暑谓湿暑也。释名曰:暑,煮也。如水煮物也。热,热也。如火所烧热也。”


“暑与热浑言则一”,意思是说,暑与热混起来谈是一个意思,所以就该允许用热字来解析暑字。这还是站在物相治事的角度解析暑和热的关系。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把暑和热分解开来,进行字义的探讨。


 

热,是现象感觉,器官的知觉,白话常常使用热字来涵盖众多的知觉现象。


暑,有其特定意义,《大雅》里面这段话,还保留着“暑”的文化定位,那就是“温隆虫虫”,但是在解析上,人们又掉入了意识哲学文化的“以意解慧”当中。“温隆虫虫”,“温”,应当是指春温夏热之“温”;“隆”,则是指夏季多雷电时降雨;“虫”,甲骨文表意就是精虫,指生命产生的最基础物质,“虫虫”,则是指万物生命繁殖的虫与虫相互交会。也就是说,所有的动物类,以虫而繁衍同类生物这一特征,在这个时期,获得了自然能量的成长。


历史上,在慧识悊学文化隐退出社会主流文化领域以后,智识与意识哲学文化就再也无法全面而正确地解读慧识悊学文化由内文明诞生的“文”义。但是,我们依据一元系统论,并不难觅迹寻踪地找到文演变为字的脉络,再依据字而回溯于文,就可以找出古代圣悊用“暑”不用“热”的根本原因,从而引领我们在验证内求法的文明、提升精神品质的道路上,找到一个纵横阖辟出入自如的文化出路。


在“暑”的文义解析方面,还需要与“者”“煮”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才能从慧识悊学文化的深度上了解其本义,详细内容可以参照本章“身国内的小暑修身”这一部分。



(三)小暑的词义


《礼记正义·月令》:“谓之小暑大暑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小大,月初为小,月半为大(谓之处暑者,谓暑即将退伏而潜处)。”


《黄帝内经·素问·天玄纪大论》:“寒暑燥湿风火。”暑是中医学“六淫”之一,暑与寒相对应。


《岁序总考全集·一年二十四气详解》:“小暑,六月节【其卦为遯二阴之月也】。小,微也,是月极热,月初犹小,故谓之小暑。夏有三伏。五月夏至,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盖初伏夏气虽炎蒸而暑热尚微,故曰小暑乃六月之节也。”


小暑大暑,暑文的顺四时之修身,根据五运六炁(气)的变化在时间上有着一定的差别,并以“小”“大”为度与数来实行区分与界定,从而有着小暑大暑之命名,而并不是单纯因为热度的大与小,产生了小暑与大暑之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将质象与物相一体而论,修身与治事一元而言,才能正确地把握而不失于根。


 

摘自:《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夏》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来购买此书!



小暑不只是个炎热的节气,而且全息性地浓缩着内文明的信息 !

小暑,静待最热的日子到来——小暑物候和天文内涵

小暑时节,“无病三分虚”?——身识与口识养生

伏日之“伏”,关注身国内而用“暑”文修身 —— 小暑的民俗文化

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诵读效果的天壤之别——启动先天肾气!

为什么古人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揭秘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的能量差异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