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略管理评论
本账号归正略钧策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所有,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行业宏观发展,企业管理案例,管理真知灼见,个人心智提升等相关信息,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wwww.adfaith.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正略管理评论

比星巴克、Costa红得更早,现在却四分五裂收场,这家国产咖啡店是如何花样作死的?

正略管理评论  · 公众号  · 管理学  · 2017-10-11 22:00

正文

作者 : 王晖

来源 : 品牌观察报(ID:pinpaigcbao)2016年最具影响力的原创品牌媒体




说到咖啡,第一反应就是星巴克或COSTA,仿佛他们就是咖啡的代名词。


但有一家咖啡,比星巴克、COSTA更早进入大陆市场,曾经很多咖啡师都以在他家工作为荣,仿佛那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且国内早期开咖啡馆的老板基本都是他们家的。


最繁荣时期,国内开店3000家


然而现在的它却没落成,让顾客觉得进店就是自降身份、low成土鳖……


它就是上岛咖啡,台湾人陈文敏于1998年将它带入大陆。



光辉岁月,从1到3000


1968年,陈文敏在台湾的一个街角开了一家咖啡店,名叫“上岛咖啡”。


30年后,1998年,陈文敏来到内地,和7个合伙人(包括自己两个亲兄弟)在海南开了第一家上岛门店。


彼时,咖啡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城市小资和商务精英爱的、高大上的玩意,换句话,就是装逼常备。


开店之初就吸引了很多台商客人,无论品牌还是环境都让他们感到很熟悉、很亲切,就这样人人口口相传,生意随之火爆。



没有竞争者,一家独大,上岛咖啡让陈文敏以及合伙人看到了一个很广大的市场。


之后一家家同样模式的上岛咖啡西餐厅便陆续从海南向全国蔓延。


“在那几年里,上岛成为‘高格调’的象征,当地政府的人请吃饭都往这里跑。甚至在很多三四线城市,很多上岛都是当地的餐饮地标。”


“他们的服务员送盘子的那一霎那,那几秒钟一个动作,连是多少度角的倾斜都规定得很严格。这让你感觉到很不一样。”


可以想象,当时能够进出于上岛咖啡,是多么有逼格的一件事。


短短5年时间,上岛咖啡在全国开了3000家店,很多城市一开就是几十家一起,比如成都高峰时期就有40家,天津就有70家。


所以,即便它现在没落了,但我们依旧无法抹煞当年它创造的奇迹。




没落时期,从3000到四分五裂


然而,伴随着成功而来的是巨大的危机。


2000年,为了拓展市场时,上岛董事会将中国分为了8个片区,原本就是为了发展,可是没想到的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心其实脆弱得完全无法想象。


有一个股东在自己所管理的片区,偷偷复制上岛做了一家自己的品牌,毕竟分管片区只能拿到1/8的收益,而自己做的品牌却可以拿100%。


比如片区有100万的收益,他就只能拿12.5万,但如果是自己的品牌,就能拿100万了,傻子都会做自己的品牌了。


就这样,其他的股东纷纷效仿,老树、富岚迪、米萝等就这样诞生了。迄今为止,上岛旗下已有30个子品牌。



有趣的是,8个股东中的其他7个都不会承认这是上岛的子品牌。


巨大的利益让股东看不到潜在的危机:很多消费者开始发现,在上岛能享受的服务,在老树、富岚迪、米萝一样可以享受得到,但消费者并不知道它们其实系出同门。


众多子品牌开始分散消费者的注意力,这是上岛的危机。


股东树立的子品牌成为上岛的竞争者,而真正支撑上岛的却是加盟者。


上岛咖啡真的是在用生命印证“No Zuo No Die”……



No zuo no die


有句话叫成功的咖啡,会让顾客提升逼格。失败的咖啡,只能自己默默装逼。


上岛咖啡从贵族到平民再到没落,给品牌敲响了警钟,也是对很多企业家的一个警示。它没有成为中国走出国门的“星巴克”,也没有持续辉煌下去,究其原因有3点:



① 加盟简单粗暴,但是缺乏后续支持


上岛咖啡的开店方式是加盟,然而它的加盟模式简单到可以用粗暴形容,仅仅收取初次加盟费以及后期续约费。


既没有前期调研、考察,也没有技术支持,更没有最基本的员工服务指导,加盟商除了一块上岛咖啡的招牌,什么都只能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


所以,你会看到在同一个地方的不同上岛店内,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


比如,有些创业者在没有这些支持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咖啡店要有“特色”——要有文化主题,要在环境、菜品、音乐、装修等方面下功夫。舒适的环境可以增加消费者黏度。


但这只是附加项。因为一个咖啡店重要的是咖啡!但是这些加盟商连咖啡豆从哪里进货都需要自己去决定,没有统一的管理,这是加盟的大忌。



再者被其他股东的子品牌所打压,所以最终导致很多加盟商纷纷退出加盟。


就连刘强东曾经以上岛作为失败案例:“五年之内全国几千家上岛咖啡,加盟不用去选店、培训,只收加盟费。这种商业模式有违消费者利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