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遇之
来源:爸妈研究所(ID:mama_cn)
“想逃离这个家……”
10月19日晚,邓超突然在微博上发文表示自己想要离家出走。
与孙俪结婚8年的邓超,一直是人人羡慕的幸福模样,此言一出震惊10万网友。
以为夫妻俩出了咋事儿,结果往下一看,大家就被他后半句的解释笑晕了。
对于自己想要离家的原因,邓超超级委屈的抱怨:
“付出再多,也约不到一个孩子睡觉。”
连新浪官方都忍不住调侃留言:
你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父亲了,该学会自己睡了!
说起邓超的父亲形象,在大家的记忆中,好像只有四个字可以概括:
离经叛道
。
一般的父亲,面对孩子乱涂乱画,不批评教育,那也得立马阻止。
但是邓超不!
在孙俪意图阻止孩子乱图画时,邓超说服孙俪,
孩子的天性更值得保护。
于是,邓超的家里多了许多限量版的家具。
而为了鼓励孩子创作,邓超还甘愿充当孩子的人体画本,让孩子尽情享受涂鸦之乐。
一般的父亲,面对孩子的幼稚游戏邀请,不是敷衍打发,就是落荒而逃。
邓超不!
孩子想玩植物大战僵尸?没问题!挂上妈妈的泡脚桶,我就是僵尸。
攻击武器没有?毛绒玩具拿出来,赶紧的,玩起来!
在邓超心里,
陪伴孩子,孩子就是上帝,上帝发话,没条件也得创造条件满足。
一般的父亲,孩子要是想在自己头上动土,那必是言辞拒绝,说不得还要批评教育孩子一番。
邓超依然不!
父亲的颜面,哪有孩子的审美培养重要,
于是他甘愿做一个听话的真人模特,女儿想扎头花扎头花、想编小辫编小辫。
面对孩子的心血来潮、异想天开,一般的父亲不是选择一笑而过,就是苦口婆心规劝。
邓超还是不!
孩子想在家滑雪?好创意!
邓超在大加赞赏之余,立马与孩子一起活动手指,开动脑筋,化身为搞怪发明家,发明出可以在家滑雪的独特雪橇。
什么父亲的威严,什么父亲的体面,在邓超这里,完全不存在的。
邓超甚至曾骄傲的宣称:
我就是孩子最大的玩具。
可是,邓超这样“离经叛道”爱玩爱闹的爸爸,却是许多小孩都渴望拥有的爸爸。
没有高高在上,没有严词厉语,没有冰冷沉默,有点傻、有点笨,还有点搞笑。
但是却可以陪自己玩、陪自己疯、满足自己天马行空的幻想与渴望。
孩子最想要的,不就是就是这种伙伴式的亲子关系吗?
邓超对
亲子间伙伴式关系
的推崇与积极实践,说起来
,其实主要还是受他父亲的影响。
邓超在接受凤凰网《非常道》专访时,曾分享过自己父亲与其他父亲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
他不会强迫自己去做什么。
相反,邓超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喜欢做什么事情,你就去做吧。
邓超说,自己青春期时,曾叛逆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打耳钉、染头发、戴首饰、特立独行的他,在12岁时闹过离家出走,还差点被学校开除。
邓超的父母一度为此白头。
但是,无论如何,他父母都坚信自己的儿子虽然调皮叛逆,但绝对是个好孩子,是善良的人。
而邓超能够平稳脱离叛逆期,没走上歪路,也正是父母的信任、包容和引导。
他的父亲面对邓超的“拧”与“叛逆”,采用“软着陆”的方法,耐心地引导孩子去学艺术,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寻找人生的目标。
邓超从父亲的教育方式里获得了力量与成长。
同时,他也愿意
把父亲对孩子的尊重、陪伴和引导,以自己的方式延续到自己的子女身上,
希望给孩子带去快乐,带去幸福。
于是,他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叛逆”父亲。
撒娇、吃醋、赌气、抱怨、比赛,一个父亲该做的,“不该”做的,他都做了。
他就是那长不大的小孩,成为了与孩子同一国的孩子王。
在许多孩子的印象中,父亲是严厉的、是沉默的、是专制的、是不苟言笑的。
对他们来说,父亲两个字,就等同于威严,等同于规则。
缺乏交流、一沟通就上纲上线,是典型的中国式父子关系的写照。
这种关系拉开了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减弱了父亲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接纳是教育的前提。
让孩子接纳,说难不难,
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把自己放低、将自己变小,变成孩子,和孩子一起玩就够了。
因为对孩子来说,一个会陪自己玩的爸爸就是好爸爸。
日本电影《如父如子》讲述了一对孩子被抱错,然后尝试回归到自己家庭的故事。
原本在乡下长大的孩子琉晴,回到了城市的精英家庭。
高档的衣服、精致的美食、有趣的玩具、还可以学习钢琴和画画,但是琉晴没有丝毫的开心。
新爸爸的教育指导、新妈妈的照顾讨好,他完全接纳不了。
煎熬的他,只觉得痛苦,脑中唯一的想法就是逃离。
在某天临睡前,他许下愿望,希望回到爸爸和妈妈身边。
而另一边,被换回到农村的庆多,却完全是另一种体验。
虽然这个家物质条件比不上原来的家,虽然新父母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程度都不高,
但是他的新“父亲”很快就俘获了他的心。
新“父亲”会帮他修理坏掉的玩具、会给他讲他感兴趣的故事,会陪他一起玩游戏,洗澡时还会快乐地与他打水仗。
离开了原来的生活,庆多的笑容甚至更多更灿烂。
我们中国的许多父亲与剧中精英父亲良多一样,努力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对孩子进行严格的规则教育,希望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