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苏新闻广播  ·  浙江某海岛发现间谍!抓了! ·  5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每日囧图丨猫:吃完饭先练练劲儿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关注|5公里越野训练中的战斗装具,到底该怎么带?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3-29 13:15

正文

武装五公里越野,可谓军旅生涯难忘的记忆,那“酸爽”过后的大汗淋漓,叫人舒畅!


今天,我们就把目光聚焦武装五公里越野,在此之前,先来思考这两个问题。


请输入标题


战斗装具打包携带,该不该补考


3月上旬,在火箭军某旅建制营5公里武装越野考核中,发射二营的成绩虽然达到了优秀标准,却被责令参加补考。旅考核组的同志告诉记者,“该不该让二营补考”这个问题他们在现场还组织过讨论。


当天,考核组在对参加考核的发射二营进行现场监察时发现,一些官兵将部分战斗装具打包携带。究其原因,有的官兵反映战斗装具不太合身,跑不了一会就把身上的皮肤磨破;还有的反映,“分件单挂”的战斗装具在身上晃来晃去,不便于长距离奔跑。



这样的情况,考核组还是第一次遇到。有人提出,二营官兵给出的理由情有可原,再说,旅里对装具的携带规定里并没有“不能打包”这一条,以后出现同类错误再罚不迟。但考核组多数同志则认为,战斗装具用于作战,必须能够随时取用,这么做背离了一切训练为打仗的初衷,成绩应该取消。


要不要“放一马”?该旅旅长陈在望表示:“战斗装具能不能‘打包’,对于一名合格军人而言不算一道难题。只求考场出彩,不想战场取胜,说明还是没有把战场意识装进脑袋中。”最后,考核组统一了思想,取消二营此次考核的成绩,并责令其补考。


杨永刚、温志晖


战斗装具重新组合,算不算违规


3月中旬,火箭军某旅发射五营5公里武装越野考核杀出一匹“黑马”,九连三班大学生战士王涛力压该营此项目的纪录保持者姜阳阳,获得第一名。  


然而,在考核结束查验个人战斗装具时,有人提出了质疑:“王涛改变了战斗装具的携行方式,算不算违规?”此时大家才发现,王涛在比赛前利用编织外腰带,对防毒面具、防护服等装具进行重新组合和调整,将之改造成一个简易的“背负系统”,与传统的战斗携行方式大相径庭。


对此,王涛有自己的解释:“现有的战斗装具都是规模化、批量化生产的产品,不是所有人用起来都很‘合身’。在不影响战备、使用的前提下,他结合自身实际对战斗装具的携行方式进行改进,减少了体能消耗和身体的不适感。”



与此同时,王涛还给大家示范了在运动中脱戴防毒面具,时效明显提高。经过王涛的演示,许多官兵对他的方法产生了兴趣。有官兵告诉记者,其实他们也遇到和王涛一样的问题,只是苦于没有找到解决办法。


“只要不违背军事训练大纲,任何符合实战要求的改进都值得提倡!”很快,这一做法便在该营迅速推广,不少官兵的5公里越野成绩因此得到提高。


(杨永刚、李志)


请输入标题


装具携行方式必须与实战对接


5公里越野课目对体能消耗很大,装具如何携行很有讲究。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一条核心的原则是必须与实战对接。


比如挎包,在我军“三横压两竖”打背包的艰苦年代,挎包是非常有效的物资携行包,但在我军配备了单兵生活携行具、战斗携行具的情况下,挎包携行物资的功能就弱化和重复了。事实上,目前我军配发的黑色挎包在设计时考虑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日常生活学习需要,从目前部队实际使用上来看就不尽合理:一是黑色挎包与各类作训服搭配时颜色差别过大,不利于伪装隐蔽;二是挎包内所装物资各不相同,有雨衣、碗筷、笔记本、洗漱用品等,这些物资如果需要,完全可以放进生活携行具里,不用再放在挎包中携行。


在基层部队,有的仍在使用传统分体单挂式的战斗装具,也有的已配发新型一体化的战斗装具,还有的根据自身实际采购和自制了部分战斗装具,情况不尽相同。建议在5公里越野训练中,各单位应按照实战要求选择战斗携行具、防弹背心、通信工具等进行配套,并适当根据人体适应性改进穿戴方式。


军事经济学院军需系军队被装教研室主任 李 刚


请输入标题


把每一个环节抓细些、再细些


无独有偶,这两则新闻都关注了5公里越野训练中的战斗装具问题。新闻虽小,却颇值得讨论。


无论是发射二营的成绩被取消,还是战士王涛的做法被推广,都可以看出练兵备战意识已融入基层官兵的思想和行动中,值得肯定。但冷静思考,编者心情又是沉重的。


10多年前,当编者还在基层任职时,每逢战备拉练、5公里越野训练,官兵吐槽最集中的是,携行的战斗装具和生活装具太零碎,既不便于背负,也不便于取用。在编发这组稿件时,我们先后找多个战区和兵种的部队官兵了解,发现这个问题在一些单位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多难,只是我们没有真正重视它。也许,在战斗力建设的诸多环节中,它只是小得不能再小的问题,但正是这样的“小问题”,反映出了各级抓作战准备的扎实程度。对身处战备、训练一线的官兵来说,这样的“小问题”在战场上同样是致命的,各级绝不能等闲视之。


战斗力建设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把作战准备的每一个环节抓得细些、再细些,像钉钉子一样一锤一锤敲扎实了,能打仗打胜仗才不会成为一句口号。


张科进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2017年3月29日

“基层传真”专版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