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园内分泌时间
丁香园旗下公众号,深度全面分享:内分泌用药经验、病例剖析、指南解读、前沿追击。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园内分泌时间

值班遇到急性房颤如何处理?3 步骤、4 要点,规范应对不慌乱!

丁香园内分泌时间  · 公众号  ·  · 2025-02-14 19:59

正文


患者出现急性房颤,是心内科值班医生工作中必定会碰到的突发情况。在其他科室,急性房颤的发生也不少见,例如消化科,患者在经历较长时间的禁食后往往会引起电解质紊乱,进而诱发急性房颤。那么,在遇到这一类患者时应该如何处理呢?


本文根据指南,总结 3 步骤(确诊、评估、治疗)、4 要点(室率控制、节律控制、抗凝、纠正诱因) ,以供临床参考。


急性房颤是临床工作中常见问题之一, 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阵发性房颤发作期、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发生快速心室率和(或)症状明显加重期,或是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其二是指因各种急重症在急诊或住院期间发生的或首次发现的房颤,此类急性房颤可能代表了之前未被识别的房颤或是在急性触发条件下新发的房颤。


急性房颤与患者住院时间更长、死亡率更高以及房颤复发率更高相关,处理是否及时恰当直接关乎患者预后。



Step 1 确诊

  • 询问症状: 心悸是房颤的主要症状,其他常见症状有胸闷、头晕、乏力、运动耐量下降等,部分患者可能表现血栓栓塞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症状,部分老年患者少有或无明显症状(可能与其心室率控制较好或是合并房室结疾病有关)。

  • 查体: 体格检查可发现 3 个「不一致」征象:心律绝对不整、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脉率 < 心率)。

  • 心电图: 是诊断与监测房颤的主要手段,常规心电图记录或动态心电图(含心电监测)描记(≥ 30 s)显示,窦性 P 波消失,代之以频率 350~600 次/min 的颤动波(f 波),RR 间期绝对不等。


Step 2 评估

首先评估血流动力学,同时评估病因/诱因,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助检查。


一、急性房颤患者应首先评估其血流动力学与呼吸、意识等器官功能状态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包括以下表现:


  • 收缩压 < 90 mmHg 或原有血压基础上降低 30% 以上(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平时血压控制不良时),并有低灌注表现,如意识改变(烦躁不安、反应迟钝或淡漠、晕厥)、皮肤湿冷、尿量减少(< 0.5 mL/kg/h);

  • 急性肺水肿;

  • 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静息时持续性胸痛和(或)呼吸困难,并有急性缺血或损伤的心电图表现或心肌损伤生物学标记物升高。


二、同时评估病因/诱因


在纠正与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同时,全面病史询问、重点体格检查以及除上述心电图与心电监测外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助于评估急性房颤患者的整体状况,如房颤相关的病因或诱因、血栓栓塞风险、症状严重程度等。


病史询问重点:


1、询问房颤发作开始的时间、持续时间、加重因素,特别是了解既往可能的心电图记录以及既往得到的医疗干预等。


2、询问房颤相关症,了解症状严重程度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如表现有黑矇、晕厥,需警惕可能存在 ≥ 3s 的心室停搏、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急性栓塞并发症等。


3、询问患者基础病症,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HF,有无脑卒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功能不全、出血史等。


表 1 急性房颤常见病因与诱因


可考虑的辅助检查包括但不限于:


  • 心肌肌钙蛋白 I/T (cTnI/T) 是心肌损伤标记物,其升高除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有明确意义外,对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或不伴有 HF 的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均有预测价值。


  • 血浆 B 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 tides,BNP)或 N 末端-B 型利钠肽前体(NT-proB- NP) 是临床诊断 HF 的良好生物标记物,疑似 HF 的房颤患者均应进行检测。应当注意,房颤患者应用 NT-proBNP 评价 HF 的截断值应参考年龄因素以及肾功能不全的影响。


  • 凝血功能 : 对于急性房颤患者的缺血与出血风险评估是必要的,也是指导抗凝治疗的基本指标,需常规动态检测。D-二聚体对疑似肺血栓栓塞(低风险)的阴性排除价值较高。


  • 动脉血气分析、乳酸与血电解质: 动脉血气分析对于呼吸衰竭诊断和分型有重要价值,并提供酸碱平衡失调等关键信息,是判断急诊房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的必要检查之一。



Step 3 治疗

治疗 4 要点:室率控制、节律控制、抗凝、纠正诱因。


  • 若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 选择紧急直流电复律 ,也可酌情先静脉应用具有控制心室率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s, AAD)减慢心室率,同时积极处理可逆性诱因如低血容量等,期待在较短时间内血流动力学有所好转,若疗效不好,行紧急电复律。


  • 若血流动力学稳定, 主要包括 3 个方面:


    ①及早查明急性房颤可能的病因或诱因并积极处理;

    ②控制心室率或复律(节律控制)以减轻房颤相关的症状及改善心排血量;

    ③抗凝与防治卒中等血栓栓塞风险。



图 1 急性房颤治疗流程

1、心室率控制


  • 不论何种类型房颤,心室率控制是急性房颤治疗中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与改善症状的基础(I,C)


  • 房颤伴快速心室率且症状明显的患者,首选 静脉给药 控制心室率(I,B)


  • LVEF ≥ 40% 的急性房颤, 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维拉帕米) 作为控制心室率的首选药物(I,B)


  • LVEF < 40% 的急性房颤,可使用 洋地黄类药 控制心室率(I,B)


图 2 室率控制药物选择

2、节律控制


  • 未知潜在原因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宜紧急同步电复律(I,B)


  • 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早期房颤或合并 HF 的房颤,应实施早期节律控制,以改善预后(I,B)


  •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房颤的复律,可采用同步电复律和药物复律(I,B)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