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围绕股市投资中的资讯驱动力、题材承载力、技术趋势力、交流推广力、连板聚合力以及心态自制力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同时,提到了对美联储降息预期、科技线和AI应用产品的关注,以及个人投资原则和市场趋势的理解。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资讯驱动力
包括政策发布、财经新闻等能刺激市场形成新的驱动力,获取资讯的平台、资讯背后的逻辑、信息的时间差和动机等是投资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观点2: 题材承载力
事件驱动带来题材的炒作,考虑事件驱动的力度和强度,题材的容量、覆盖范围、想象空间等。
关键观点3: 技术趋势力
资金先于消息,趋势先于逻辑。通过形态、趋势、指标等技术手段,研究背后可能的逻辑,进而思考趋势上是否可以参与。
关键观点4: 交流推广力
网贴、论坛、群聊等都是某个板块/题材的推广方式,需要辨别推广的真实性。
关键观点5: 连板聚合力
高标代表市场资金对这个方向的认可程度,连板数量多少也是影响它成为主线关键。
关键观点6: 心态自制力
投资者需要养成良好的交易习惯,包括纪律、自律、知足、反省和空杯心态等。
关键观点7: 市场关注
目前关注比较多的是美联储降息预期、科技线和AI应用产品,特别是1月7日的CES展会。
正文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仅为研究参考资料,仅以学习交流,传播知识为目的,
文中所涉及的所有个股都不构成投资建议
【温馨提示】
股市有风险
,
投资需谨慎
。
【思考】资讯包括政策发布、财经新闻、会议召开、产品发布、国际新闻等,也包括科技巨头掌舵人的发言,布局等,都能刺激市场某个板块/题材,形成新的驱动力。
1️⃣你平时获取资讯的是哪些平台?盘中盘后是否有及时汇总觉得有价值的信息?
2️⃣资讯背后的逻辑是否有思考过?政策利好,是一时的意见,还是长期的刺激?产品发布,是利好兑现,还是产业链开启的标志?
3️⃣是否有计算过信息的时间差?你看到这条信息前,是否已经有人开始普及背后的机会了?
4️⃣资讯送到你眼前时,有没有考虑过背后的动机?这个时候提及的板块是在高位,还是底部?
5️⃣资讯驱动市场异动时,你有没有把反应剧烈的题材/标的记录下来?
【思考】事件驱动带来题材的炒作,题材承载着市场参与者的资金流向,一方面考虑事件驱动的力度和强度,另一方面考虑题材的容量、覆盖范围、想象空间等,导致持续性不一,高度也不同,因此认真分析事件背后的逻辑非常必要。
题材是否与生活息息相关,如大消费/家电补贴等与生活密切相关,而核聚变/量子信息等比较遥远。
题材的类型是什么?利好刺激、突发事件、名人发言、国际争端、天灾人祸等……
资金对题材的认可度如何,是否板块掀起涨停潮,前排出现天量封单的一字板?
板块持续炒作时间是一日游,还是跨越数月?如低空经济、机器人、AI眼镜等持续炒作数月…量子通信、卫星导航短期几天结束…
是否出现接力妖gu,市场情绪持续高潮,接力热情高涨…
【思考】资金先于消息,趋势先于逻辑。很多时候等逻辑深入人心广而告之时,你会发现这个标的趋势其实已经提前走了一轮。所以通过形态、趋势、指标等技术手段,研究推理背后可能的逻辑,进而思考趋势上是否可以参与,哪个位置是最佳介入点。
你平时是否会留意均线支撑和压制?笔者一般比较关注5日线得失。
5日均线是攻击线,一般强势股都会沿着5日线拉升,只要强势股的股价收盘不破5日均线就可以一直持有。
10日均线是操盘线,一般个股跌破了10日均线都会进行回调,因此在投资界又有“线下持币,线下持股”的说法,所依据的就是10日均线。
30日均线是护盘线,在上涨通道中的个股进行回调,只要不有效跌破30日均线,往往都是存在后顶。如果个股直接跌破30日均线,往往会直接考验60日均线(生命线)的支撑。
60日均线是生命线,往往是主力资金的持仓成本线,是主力资金非常看重的一条均线。当有效突破60日的时候,说明主力资金开启上涨行情的意愿;有效跌破60日的时候,说明主力资金开启下降行情的意愿。
120日均线是灵魂线,下降通道的第一次往往是从跌破趋势支撑线和60日生命线开始的,第一轮杀跌结束之后会在120日均线的位置进行调整,这里是属于下跌的中继,切记不要在这个位置进行买进。
250日均线是牛熊线,也被称之为年线,主要是判断大盘指数的指标。如果大盘指数处于250日均线上方运行,可以称为牛市;如果大盘指数处于250日均线下方运行,可以称为熊市。
当股价创新高,而MACD却没有跟上,形成顶背离时是否会选择出局?
上涨趋势PK下跌趋势,你喜欢在上涨趋势中做惯性交易,还是下跌趋势中做反抽交易…
特
【思考】网贴、论坛、群聊、各种小表格、各大媒体的报道等,都是某个板块/题材的推广方式。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个辨别,一个“好”东西,送到你面前来,各种“对标”“X倍空间”“严重低估”“强烈推荐”等字眼是否会影响你判断,你是否会被反复推广以后决定相信而上车?
是否加了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群?每天发现送上门的逻辑个股,会被轻易打动?
图文并茂,绘声绘色,加粗加红,生怕你错过每一个逻辑亮点的贴,你是否深信不疑并且梭哈格局?
一个事件发生,往往会出现数不清的表格汇总:你是否喜欢收藏这些表格却没有仔细研究实际受益的?表格中的标的,是否会一一验证背后的逻辑是否正确?送上门的表格,会不会质疑?
是否喜欢看大佬们的布局标的,如龙虎榜,秒跟?或者喜欢看资金流入量作为交易参考?每天是否在繁杂的数据中不知所措?
一个原本无人问津的题材,突然在几个大媒体普及推广时,是否会被诱惑?
【思考】高标代表市场资金对这个方向的认可程度,板数越多代表情绪越强烈,板块的连板数量多少,也是影响它成为主线的关键。有的连板属于独立逻辑,唯有一家未能形成板块效应;有的连板属于同一题材板块,其中一家异动均能带动整个板块相关题材走强…
大跌时是否有胆量抄底?破位时能否及时割肉出局?持续拉升时,有没有勇气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