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infzm.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狂飙的“小电驴”,咋管? ·  昨天  
央视新闻  ·  一篇推文告诉你《岳阳楼记》有多妙 ·  昨天  
人民网  ·  首个,首次,圆满成功! ·  3 天前  
新华社  ·  已达460万公里!绕地球赤道115圈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周末

余旭:“要想飞得更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

南方周末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1-17 12:02

正文


余旭,中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沈玲/图)


全文共4146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 汗水、泪水、委屈、掌声、鲜花、荣誉……这一切和一个美好的生命,定格在2016年11月12日上午的那一刻。2016年11月16日,中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遗体在天津火化。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微信号:nanfangzhoumo



2016年11月12日,周六。在四川崇州的胡中秋接到八一飞行表演队的电话:余旭受伤了。


他们的女儿,全国仅有的四名歼-10女飞行员,余旭上尉“出事了”。


在天津微寒的夜里,他们知道了女儿“受伤”再也不能回来。女儿成为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中队长、空军二级飞行员,让余德俊夫妇心中一直充盈着骄傲和自豪。一周前余旭在珠海航展担任招飞大使,出事前一晚还跟他们打电话拉家常。


这一场生死离别来得太突然,完全无法承受。


女儿在空勤宿舍楼的卧室床上,放着一个布娃娃,那摆放的姿态,好像主人随时都会回来,床上还残存着女儿睡过的气息。30年来的欢声笑语,30年来的亲情往事以及满屋女儿留下的物品,让两人悲痛欲绝,彻夜难眠。


1
流星

“沈阿姨,照顾好身体,勿要操劳”“晚安”


11月5日晚,余旭对沈玲道过晚安后才休息,这是余旭发给沈玲的最后一句语音。


原广州军区空军摄影干事沈玲今年刚到珠海航展现场,余旭就与她热情相拥。“沈阿姨,您怎么来了呀,您不是退休了吗?”“我要给你拍照片呀!”


沈玲和数万观众一起观看余旭和队友们精彩的飞行表演,她们每一次飞行,都在追求身体的极限、战机性能的极限。


沈玲很后悔,11月7日那天余旭离开珠海时没有见上面,因而在微信里留信:我想为你送行,来晚了,你已在飞机上,我只能用镜头为你送行!祝一路顺风。


11月12日中午,沈玲接到空军发言人申进科的微信:把您手里有关余旭同志的照片尽快找出来,发给我。


她心头一紧。


她们结识于2009年,作为空军摄影师,沈玲和年轻的女飞行员们成了忘年交,沈玲的印象里,余旭是一个面带微笑,秀气文静的女孩,每次见面都会甜甜地喊一声“沈阿姨”。“余旭性格内敛,给人感觉像是邻家女孩一般,她不是一个大大咧咧、个性张扬的姑娘。”沈玲对南方周末说。


11月12日,沈玲以最快的速度挑选余旭的照片,当看到屏幕上出现一张照片时,不由地失声痛哭起来——《解放军画报》将2014年珠海航展时她拍摄的一张余旭的照片用作封面,余旭曾激动地说:“这张照片帅气,我也很喜欢。”


沈玲连夜在朋友圈里发出了一段纪念文字和多张图片:我想再和你拥抱,却只能用镜头为你送行!这段文字通过网络流传到千家万户,点击超过500万。


余旭的微信朋友圈里,最后一条微信是祝福中国空军11月11日生日快乐。


11月11日,这一天是周五,当余旭踏上开往训练基地的班车时,碰到已经转业的空军某师原宣传科科长朱长义,班车司机清楚记得他和余旭的简短对话:“周末怎么不休息?”“明天有训练任务。”


空军67岁生日一过,八一表演队就开始了训练。有些飞行动作不但对技术要求高,这还是个体力活。这意味着一旦出现意外情况,留给飞行员修正或进行其他处理的时间极少,这对飞行员来说是很大的考验。


八一飞行表演队原参谋长郭福勇打了个比方:整套动作下来,相当于在28分钟里搬了11吨的东西,每分钟搬近800斤,汗水流到眼眉根本没有时间去擦,只能用眼皮使劲眨一下,对飞行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他还介绍,当载荷量很大的时候,由于血液向下肢转移,大脑供血不足,普通人会出现双眼发黑甚至晕厥等症状。


2016年11月12日下午,当祝福空军11月11日生日的信息还在朋友圈里不断传播时,“女飞行员余旭牺牲”的消息开始在网络上蔓延。


网络大V、媒体记者、军人、老师同学、亲戚朋友撰文悼念,她曾就读的中学召开纪念大会,她成长的城市市民在广场摆放花篮。


一条条网友留言发自肺腑,“如果余旭展示了国家力量,她为空军胜利做出了努力,那么即便生死皆在和平,她依然毫无疑问是个英雄。”“你的牺牲是为后人指路,所以你是一盏常明的探照灯。永远活在空军的光荣榜上!”……


英国红箭飞行表演队发推纪念,泰国空军致函哀悼,德国媒体发文为她的离世惋惜。连日来,新西兰、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空军致函致电中国空军外事部门,向余旭致以诚挚哀悼。


普通网民则自发献花点蜡。来自“空军发布”的消息称,截至15日晚间,“为余旭网上灵堂‘献花’的网友已达千万”。这是她30岁的人生中第六次走进“空军发布”,此前的发布都与飞行有关,这一次,则与荣誉握手,她“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很少有人知道,余旭还有另一个梦想:成为一位女航天员。“如果以后能有机会被选为梯队航天员的成员,我也要努力做各种刻苦的训练,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沈玲/图)


2
高飞

上一次余旭登上南方周末,是2014年11月14日,她28岁。余旭和记者交流时说,“要想飞得更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


想成为一名飞行员,想成为一名军人,让会跳孔雀舞的余旭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欲望”。余旭剪掉了长发,丢掉了毛绒娃娃,2012年7月29日,她驾驶歼-10战斗机轰然飞起、翩然落地,成为中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这也是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驾驭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战机首次单飞。


自从女飞行员2009年第一次公开亮相,许多记者就认真地保存着她们精彩表演和接受采访的照片和视频,女飞行员们在媒体的见证下成长。


2014年11月11日上午,在第10届中国航展的飞行表演上,女飞行员驾驶歼-10战斗机在机距不过1米的“魔鬼编队”中俯冲、转弯、跃升、翻滚,引来翘首的观众们爆发出一阵阵的惊叹。


所有观众的翘首,不仅只是观看惊险的“空中横滚”“倒挂金钟”,还因为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终于在沉寂五年后,驾驭着国产第三代战机出现在珠海航展上。


她们是中国空军首次按照“两年半的飞行基础训练+一年半的飞行训练”的方式培训的女飞行员。因为缺乏完整的模式,培养一名女飞行员所花费的精力是男飞行员的2到3倍。


“鲜花和掌声是需要实力的,而不只是给你这么一个称号。”


2010年,包括余旭在内的16名女歼击机飞行员登上春晚舞台,参与表演了《我心飞翔》的节目。余旭后来笑称,没想到这一分钟的节目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


从原来的35人到后来的16人“女飞行学员”,再到最后的4人成长为“歼-10女飞行员”,这一路都贯穿着“淘汰”二字。


28个月的基础教育训练中,6人淘汰;6个月的初教机训练后,7人停飞;10个月的高教机训练里,又有6人离开……4名姑娘一接触三代机就被告知“对女同志是前所未有的考验”。训练时,男飞行员跑几圈她们也跑几圈,旋梯、滚轮和地转练习也不能落后。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本,密密麻麻地写满要领,一有空就拿出来学习。


千里挑一的“女飞行员”余旭,与何晓莉、陶佳莉、盛懿绯一起,经历了二代机、三代机和表演机改装,平均飞行时间达到800小时。


余旭在飞行中遇到过发动机气喘,曾在100到120米的高度准备着陆时遭遇“撞鸟”,“那只鸟还挺大,整个座舱全是血,第一次感觉到生命挺脆弱的。”


在2014年珠海航展时,沈玲再次见到的余旭,已不像2009年那般青涩,2016年出现在珠海航展的余旭,俨然成长为一个干练、果敢的战斗机飞行员。


2016年航展上,有记者采访俄罗斯“勇士”和“雨燕”飞行员时,他们特别强调:“中国有女飞行员,而且是三代机女飞行员,真的很了不起,在我们俄罗斯,目前还没有,你们中国女飞行员的表演非常精彩”。



这是余旭最喜欢的照片之一。七年前出版女歼击机飞行员纪念邮票时,余旭选定了这张照片。(沈玲/图)


3
孔雀

在河北某军用机场,正在为2009年国庆阅兵做准备的余旭,和《中国空军》记者一起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天气里晨跑,睫毛结霜的细节烙印在记者的记忆深处,无法抹去。


“我觉得飞行的时候会让我什么都不用想,就是飞行。飞行不像你们想象的,一点都不能分散注意力,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有时也可以看看空中的景象,那是另外一个世界,挺美好的。”说这番话时,余旭23岁。


2005年5月的一天,19岁的四川崇州崇庆中学高三女生余旭,为高中毕业后报考艺术院校还是选择空勤专业纠结不止。直到看到学校的公告栏里一则招飞启事,第一次在这个普通中学的公告栏里出现,它彻底改变她人生的轨迹。


是年5月,中国空军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在第八批女飞行学员中选拔培养歼击机女飞行员。此前,中国空军培养的7批三百余名女飞行员,均为运输机飞行员。战斗机女飞行员,是欧美少数国家的专利,也是中国空军的隐痛。这一年,军方决定迎头赶上。


余旭报名时并不知道,当年全国共有20万名应届女毕业生报名招飞。


选飞是一场残酷的淘汰。光是到成都体检,就进行了四轮。每一次坐在开往成都的班车上,余旭的口袋里都揣着五十块钱,那是外婆用省吃俭用的钱给外孙女的奖励。与余旭同时被选上女飞行员的吕品对当年的选拔记忆犹新,光身体的心理的测试就有116个大项、1000余个小项:身高不足160厘米的“出列”,体形不匀称的“稍息”,牙齿稍有磨损的“淘汰”……最终,仅有35人从20万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录取。


“她名字里有个‘旭’字,这可能注定了她的事业与蓝天白云有关吧。”后来,高中班主任兰碧群接受媒体采访时,把余旭的被录取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几年后,性格开朗、喜欢跳舞、爱吃泡泡糖的余旭成为她眼中的骄傲,“余旭毕业后,在各种场合,我都会把她拿出来讲,她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在入读航大当年的中秋晚会上,余旭表演了一支孔雀舞,那是几天前,她刚刚跟着录影带学会的。此后,孔雀舞与她的飞行员一路同行,直到成为一名战斗机驾驶员,“金孔雀”成为她响亮的符号。


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尚可应付,艰深复杂的航空理论、掌握各种机载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练习飞机操作程序、熟悉机场和空域环境等,各种数据参数、地貌特征,以及独特的旋梯、滚轮以及空转、地转等训练,一再刷新一个年轻女孩的极限。


在大学毕业那天,余旭给外婆打了一个电话,她告诉外婆马上要和同学们照毕业留影了,顿了顿,她说:“我终于坚持了下来。”第一次,还没来得及挂断电话,她就哭出声来。


此后,孔雀开屏。


2009年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阅兵,担任教-8梯队三中队右二僚机。2012年7月29日,驾驭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战机首次单飞。2015年3月,余旭和女飞行员们首次飞出国门,在马来西亚兰卡威国际航空展上展示风采,2015年11月,余旭随队在泰国应邀参加飞行表演时说,“希望还有第三次甚至更多次。”


2016年9月赴长春参加空军开放日活动。两个月后,和八一飞行表演队成员一起奔赴珠海航展,进行为期一周的特技表演,这是余旭生前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线中。


很少有人知道,她还有另一个梦想:成为一位女航天员。“太空真的很神秘,很奥妙,很想去看看太空到底是什么样,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一份贡献。”她说,“如果以后能有机会被选为梯队航天员的成员,我也要努力做各种刻苦的训练,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4年11月13号《南方周末》对中国首批歼-10女飞行员作了报道,上左一和中右一为余旭。(南方周末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