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行业】
【一】
前一段时间去机构交流几乎家家都在现场检查,4月最高级别的巡视组将对主要金融监管机构,五大行,最大的证券及保险集团进行集中巡视。
中国金融圈风暴将至,
4月9日,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金融圈这座充满欲望与诱惑的城中之城。
风暴之后,是回到原点还是重新开始?
【二】
股王终于也扛不住,茅台酒市场价格也开始跌。
据媒体报道,截至8日下午,记者了解到,在市面上,已经有报出2520元/瓶的价格。
一位酒业连锁销售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上周飞天拿货价在2600多元,到今天已跌了将近100元;50年茅台年后的行情是2.7万元/瓶,昨天晚上是2.4万/瓶,今天报价则是2.38万元/瓶。
“现在50年茅台也是到手后加个100元左右就赶紧出,不敢耽误,生怕价格下来,这在近年茅台的市场行情是很少见的。”
这个其实反应现在中高端消费市场基本没好的,茅台也不好卖,爱美客的股价也是接近跌停。
现在其实和中产,钱人消费相关的都不太行,特别是中产相关的,就更不行。
中低端的消费其实还挺好,比如拼多多,旅游之类的。
这个其实是个结构问题,这几年中产经济层面被打击的太厉害,又是裁员,又是AI替代,又是房价大跌,中产现在消费能力确实不太行,或者消费也下沉。
但其实低端靠总量吃饭的消费数据都还行,这里消费出现明显的结构差异。
【三】
最近一线城市拆迁力度很猛,大概思路其实还是去库存。
上海这边有一个2003年的小区也要拆。
现在的拆迁,然后地方提供房票,会直接增加短期需求,去掉市场一些库存。
而拆迁出来的地,可以先放手里,以后看情况增加未来的供应。
其实就是把现在的库存搬到未来去。
【四】
最近研究下美联储2007年那波降息的情况。
下面第1张图是美国2007-2008年名义GDP同比增速和环比增速,第二张图是2007-2008年的CPI数据。
大家会发现在美联储07年9月正式降息前,美国经济数据也是很好,CPI数据也没有特别低(比现在是要低点),而且2008年确实出现二次通胀。
然后就是这样一组数据,其实完全看不出2008年会暴雷的,但就是高利率拖得太久,然后就暴雷。
另外,07年那次是加息结束后拖1年3个月才降息,这一次最后1次加息是23年7月,拖1年就是今年7月,拖1年3个月就是今年10月。
其实微观来看美国经济还是有点结构性问题的,很多白领岗位今天找工作都很难,大企业基本都在裁人或者缩减岗位,目前是蓝领工作特别好找,需求旺盛,所以反应出来非农数据很好。
但高利率拖得久,会不会再拖出点啥问题,这个要年底见分晓。
【五】
大家看下图人工智能OPENAI访问数据:
意味社交性大模型并没有继续增长更多人使用的,所以本轮人工智能行情从3月底就告一段落的。
自打日本央行加息后,英伟达就再也没有创出过新高,并且在周线上收出了2根连续的中阴线。
我们不能说英伟达就此终结,但是必须承认一点:这个不可一世的龙头已经开始怂。
从日线上看,后期英伟达在800一线必须死守,一旦800一线被击穿则多头最后的心理防线可能会被击溃。
然而更可怕的是日本央行行长暗示,在今年7月很可能再次加息,无论是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崩溃,还是2007年第二次加息引爆次贷危机。
日本央行加息,始终都是纳斯达克尤其是科技股的一生之敌。
如果说今年只加息一次科技股还能扛一下,一旦日本真的二次加息,科技股就可能一泻千里。
【市场热点&主线】
半固态电池提前进入商业化量产装车,会对锂电原材料带来巨大变化。
半固态电池需要材料为:
正极材料:高镍三元材料或者富锂锰,要求高电压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硅碳负极。隔膜:少量涂覆隔膜。
电解质:固态电解质再配10%左右的液态电解液。
辅材:复合铜箔。
半固态电池对材料伤害最大的是:磷酸铁锂、电解液和隔膜,磷酸铁锂被放弃使用,电解液用量少了90%,隔膜少了50%,而如果全固态商业化后,电解液和隔膜使用量为零。
由此可见,固态电池对原有四大材料端负面影响最大的是:磷酸铁锂、电解液和隔膜,对高镍三元和硅碳负极反而是正影响,需求大增。
根据固态电池的技术演变路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会把市场份额还给高镍三元。传统石墨负极会把市场让给硅碳负极,最终在全固态时给金属锂。
电解液会把市场份额给固态电解质,隔膜则退出市场。
随着半固态电池的普及,正极材料的高镍三元、负极的硅碳负极和固态电解质都将迎来巨大的增量,进入高成长行列,而磷酸铁锂,电解液和隔膜类上市公司则进入产能过剩的行列,最终走向衰败。
固态电池是个数万亿级别的赛道,是一个可以看得到摸得着利润的赛道。
固态电池产业化最终最受益的环节就是材料,材料就看高镍三元、硅碳负极和固态电解质。
固态电池量产最大难点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的固固相容问题,其次就是成本太高问题。
半固态全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固固相容难题已经被当升科技攻克,而半固态电池的负极材料采用硅碳负极,也已经解决了固固相容问题。
所以半固态电池开始商业化,而且半固态成本和液态电解液锂电池成本相差无几,半固态取代液态已经正式上路,包括宁德时代的凝聚力电池都是半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