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SACA学会
中国古代艺术学会 (Society for the Ancient Chinese Arts / SACA) 是一个非赢利性、非艺术品收藏类的多元开放性国际学术实践平台,学会致力于古代艺术与当代生活美学的融合实践与研究成果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优酷情报局  ·  《难哄》为现偶扳回一城 ·  2 天前  
光明日报  ·  大腕云集,只为这场盛典 ·  2 天前  
家有好大事  ·  父亲,你的偏心是我一辈子的痛 ·  3 天前  
家有好大事  ·  父亲,你的偏心是我一辈子的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SACA学会

重回利休:千宗旦时代的茶人与千家茶道的再次崛起 / Sen no Sōtan & the Rikyu Family

SACA学会  · 公众号  ·  · 2020-07-16 08:01

正文

society for the ancient chinese art


the tea masters special


SACA学会是一个多元开放性的学术实践平台,致力于古代艺术与当代生活美学的融合实践与研究成果交流。

* 利休之子「少庵」、孙「 宗旦 」为再兴千家,积极推广千家茶道。江户早期的茶道界, 千家茶道与大名茶并存 双方虽时有交流 但在更多的场合,则是秉持着相反的茶道美学, 各自发展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 元禄时期 ,商人阶级作为文化拥护者开始崛起,并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 茶道的中心,也从武士阶层转移到商人阶层 。此时的茶道朝着两个鲜明的方向发展,一是 游艺化 注:遊芸ゆうげい:游乐技艺,比如茶道、花道、歌舞等 ),另一则是与之相反的 重回草创期


享保过后,进入宝历时期,这一时期诞生了 「七事式」 这种集团式指导准则,这是游艺化的重要体现。但是随着游艺化的势头越来越大,批判它的声音也日益高涨。


元禄以后, 「重回利休」 复古主张 开始不断被提及,其中最激烈者,当属儒学家和文人团体,他们又会给茶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重回利休:宗旦时代的茶人与千家再次崛起

Rikyu Reborn:
the Age of Sen no Sōtan & Rikyu Family

the relationship of tea masters after rikyu


宗旦时代的茶人

千家
千宗旦 Sen no Sōtan

江岑宗左 Kōshin Sōsa ( 表千家四代)
仙叟宗室 Sensō Sōshitsu ( 裏千家四世)
一翁宗守 Ichiō Sōshu ( 武者小路千家初代)

宗旦四天王
藤村庸軒 Fujimura Yōken
山田宗徧 Yamada Sōhen
杉木普斎 Sugiki Fusai
松尾宗二 Matsuo Sōji *

立花実山 Tachibana Jitsuzan
久田宗全 Hisada Sōzen
藪内竹心紹智 Yabunouchi Chikushin Jōchi
堀内仙鶴 Horinouchi Senkaku
町田秋波 Machida Shūha
久須美疎安 Kusumi Soan *
北村幽庵 Kitamura Yuan
如心斎宗左 Joshinsai Sōsa (表千家七代)
川上不白 Kawakami Fuhaku
一燈宗室 Ittō Sōshitsu (裏千家八世)
速水宗達 Hayami Sōtastu

鴻池道億 Kōnoike Dōoku

草間直方 Kusama Naokata


* 久須美疎安、松尾宗二、三宅亡羊皆是 宗旦高徒

四天王之第四席存在不同说法

一般认为由以上三位组成




玳瑁釉剪紙貼雙鳳紋長頸瓶 南宋吉州窯 銘「飛鶴」 於1941年4月9日登記為日本重要美術品,2015年9月4日註銷該認定,2016年9月15日纽约佳士得售出USD 1,085,000 / 「 千家中興名物記 」所载,曾为 深江庄左衛門 所持; 传承 千宗旦 - 鴻池家 - 十二代鴻池善右衛門幸昌(1883-1954)- 安宅英一


* 日本庭園 - 京都

裏千家懷石 ,「 進肴二点 」,宋 鈞窯耳付小壺 / 宋 影青輪花皿鉢。 進肴 ,或称强肴、追肴,是一种劝酒菜, 喝茶之前会请客人吃便饭 進肴 也就是为了 配合客人多喝点酒 而另添的小菜, 一般采用海鲜或内脏类腌制为醋物放在小钵中 ,辅助消化用。

裏千家懷石作法

宋 影青輪花皿鉢 - 马铃薯切丝,尽可能切细,浸泡水中,取出后焯水,用三杯醋浸泡。盛出之前,取鸭儿芹(野菜)切三厘米段,与黑芝麻混合搅拌。


宋 鈞窯耳付小壺 - 烘烤浅草之海苔,双手搓揉,与研碎的芥末与梅肉泥,加以少量的浓口酱油混合制成。


宗旦与千家的世界
历史背景
Historical Background

利休之子「少庵」、利休之孙「宗旦」为再兴千家,积极推广千家茶道


江户早期的茶道界,「 千家茶道 」与「 大名茶 」并存,双方虽时有交流,但在更多的场合,则是 秉持着相反的茶道美学, 各自发展


千利休 織田信長 处获得的「 祇園 」图卷,有 千宗旦之添书 (题字),裏千家藏。

千家茶道 」与「 大名茶 」并存的局面一直持续到 元禄时期 商人阶级 作为文化拥护者开始崛起,并 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 茶道的中心,也从武士阶层转移到商人阶层

此时的茶道朝着两个鲜明的方向发展:一是 游艺化 (注:遊芸ゆうげい:游乐技艺,比如茶道、花道、歌舞等);另一则是与之相反的 重回草创期

▲ 「 无风流处也风流 千宗旦 ,题「 元伯书 七十八 」, 宗旦78岁时所写 。千宗旦在建立了「 今日庵 」一叠半茶室后,又建了「 又隱 」,过起隐居的日子后写下这句「 諦念 」, 展示出不执迷不悟,通透的一种状态 。句子是对宋代禅僧「 白雲守端 」的七言绝句之结句的呼应,体现了禅的「无处不潇洒,无处不风流」的境界,也跟宗旦的境遇相近, 宗旦这样的笔势, 在其他作品中是不曾见到的


宋代禅僧「 白雲守端


一拳拳倒黄鹤楼,

一踢踢翻鹦鹉洲。

有意气时添意气,

不风流处也风流


▲ 「 藪内家露地 」- 露地,即「茶庭」 / 法华经譬喻品之三 :「出三界火宅,露地而坐…」/ 三界火宅:欲界、色界、五色界 / 露地:出离三界之外,没有烦恼苦难,「 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 」的净土

▲ 「 珠光天目 」,永青文庫 藏,中国 宋时代 / 呈黄灰色, 村田珠光 十分推崇这种非同寻常的颜色搭,且其本人对此十分喜爱。顾名思义,该天目曾为珠光所持,收录于「大正名器鉴」,箱书「珠光天目」据推测为 小堀遠州 所写。

享保过后的 宝历时期 ,诞生了「千家七事式」这种 集团式指导准则 ,这是 游艺化的重要体现 。但是随着游艺化的势头越来越大,批判它的声音也日益高涨。


*「 千家七事式

借鉴 圜悟克勤 禅师《 碧巌録
七事随身 」。
如心斎宗左 兄弟二人,
大徳寺無学和尚、
川上不白、中村宗哲 等人制定。

圜悟克勤禅师


北宋时代禅师,成都临济宗禅僧 圜悟克勤 (1063-1135),耗时二十年编成古今公认的「禅门第一书」-《 碧巌録 》, 对日本茶道的进程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圜悟克勤 (1063年-1135年),俗姓骆,字无着,法号克勤,生于宋代彭州崇宁(今四川省成都市),临济宗杨岐派禅师。其弟子中最著名者,为大慧宗杲、灵隐慧远与 虎丘绍隆


宋代两位最有名的皇帝都对其十分敬重:宋徽宗敕封 佛果大师 ,宋高宗敕封 圜悟大师 。1135年圆寂,宋高宗谥封「真觉大师」,塔名「寂照」。合称为佛果圜悟真觉克勤大师。


▲ 「禅门第一书」 北宋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集 十卷 / 覆元本 五山版 瑞龙禅寺刊 东京图书馆藏本

圜悟克勤 「印可状」 国宝 纸本 行书 43.9 x 52.4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松平直亮氏寄赠 / 本件为 圜悟克勤 送给弟子 虎丘绍隆 印可状 之前半部,内容述及禅由印度传入中国并至宋代分为各派的经过,且说明了禅的精神。


这幅「 印可状 」,随后由大名茶人 松平不昧 的后代,松平直亮氏寄赠给东京国立博物馆,是现在日本认定的「 国宝 」。


元禄以后,「 重回利休 」的 复古主张开始不断被提及 ,其中最激烈者,当属儒学家和文人团体。他们又会 给茶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千宗旦亲笔「 左右逢源 ,明历元年赠予其第三子 江岑宗左 (Kōshin Sōsa)之横幅。「 左右逢源 」出自「 孟子 」的「離婁」章,这也是江岑宗左「 逢源斋 」之出处。



宗旦时代的茶人

千宗旦

Sen no Sōtan

1578-1658
天正六年至万治元年


早年经历


宗旦早年在 大徳寺僧人 春屋宗園 」的「三玄院」修禅,并负责「 喝食 」一事(注:喝食 かつじき: 禅林用语 ,即 向用斋的僧人唱报斋食的类别以及进食的方法 )。


進肴二種 斑唐津瓢型鉢 / 青磁双魚

裏千家做法 :鲶鱼鱼白与鱼卵涂上盐腌制入味,加入适量清酒适当冲淡盐味,用布巾包裹起来,冷藏后搅拌置入器皿中。

千宗旦14岁那年春天,年幼的他便遭受了 祖父千利休切腹 的沉重打击 。为再兴千家, 宗旦于文禄3年(1594)还俗 ,与其父「少庵」一同协力弘扬利休茶道。


然而,目睹祖父离世的创伤的 宗旦 ,在事发几年后仍 不愿接受各家大名的茶会邀请 。他一生从未入仕,专注于侘寂茶一道,故又被敬称为「 侘宗旦 」。



宗旦茶风虽风雅闲寂,但他所喜的茶道具中不乏 红茶巾、爪红台子 (注:台子 だいす:茶具架)这样的豪华品。由此可见,「侘」,并不仅停留在人们通常理解的不完美之美, 真正的茶人是自由的



与皇家的往来

德川和子 (1607年11月23日-1678年8月2日),後水尾天皇中宮,父親是江戶幕府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母親是崇源院,德川家康的孫女。明正天皇的生母,院號為 東福門院 (とうふくもんいん)。

据说宗旦后来将这些豪华茶道具进献给了後水尾天皇的中宫「 東福門院 (注: 徳川和子 ,後水尾天皇的皇后, 院号 - 東福門院 。東福門院不仅重用了宗旦, 还让其妻宗見担任宫内侍女 并赐予了很多茶道具


「東福門院」擅长「 縫絵 」,也稱「押絵」 是一种贴画 ,即把人物、花鸟等绘画的各部分剪下,用棉花使其表现出立体感并用花布包起来贴在厚纸板或者木板上,用作装饰;又或是把纹样图案贴在剪切好的纸型上,用墨、绘画颜料等刷出来的画。


「東福門院」 作 縫絵「 氷室 」, 宗旦从 「東福門院」处拜领 縫絵之一 ,「御作」二字和「元伯」印章皆出自宗旦。


*「 氷室 是以设在丹波国桑田郡的冰室为舞台制作的作品。在上半场里,相传是因大君的美德, 即便到了夏天,冰也不会融化 ;后半部分,伴随仙女之舞,神从冰室中拿着冰块出现,彰显制冰之威力,讲述护送寒冰到都城的过程。


千宗旦与後水尾天皇皇后「 東福門院 」的来往频繁,并且获赠了许多由 皇后亲自手作的「 縫絵 ,尤为珍贵难得。庆安三年(1650)年,宗旦就亲自记录过受赠皇后制作的 三十六歌仙「小野小町」縫絵


宗旦在给三子 江岑宗左 的信中写道:「女院亲自制作的縫絵 ,外面别人是没有的,就当传家之物好好保存起来… 」; 至今表千家「 不審菴 」还保有拜领自 東福門院 」的其他縫絵 ,也会作为婚礼道具来使用。


宗旦 東福門院 处拜领的「縫絵」之一,表千家藏。


茶道具的甄选


▲ 千宗旦所持吉州窑花入, 銘「飛鶴」 ,「 千家中興名物記 」所载,曾为 深江庄左衛門 所持 / 传承 千宗旦 - 鴻池家 - 十二代鴻池善右衛門幸昌(1883-1954)- 安宅英一 / 展览 傳曾展出於東京 根津美術館 ;日本經濟新聞社,東京日本橋 高島屋 , 《中國名陶百選展》, 1960年4月5日至17日;日本經濟新聞社,東京日本橋 三越百貨公司 ,《中国陶磁名品展:安宅コレクション》, 1975年9月; 朝日新聞社 ,《宋磁 : 神品とよばれたやきもの》,東京,1999年3月6日至4月13日;大阪,4月25日至6月13日;荻,6月20日至8 月15日。


千宗旦所持唐物花入 銘「飛鶴」 更是绝品,这件来自中国宋代的花入经由 千宗旦、鴻池家 递藏,1941年又被日本文化厅定为「 重要美術品 」。 经历了五个世纪的考验, 不仅身份显赫,其 形制纹饰在当今存世吉州窑花入中也属罕见 极有可能是同类之孤品 ,可见 宗旦对茶器审美之精绝



宗旦的书画: 茶禅一味



千宗旦少年时代拜在大德寺「 春屋和尚 」门下,当任 喝食 一职,修禅之余, 受「茶禅一味」思想的影响很大 ;也正因如此,宗旦的诗文书画修养十分令人钦佩…


梅花画赞 宗旦笔,有「元伯叟画与赞一笔」落款与印章,裏千家 藏

宗旦的遗偈


宗旦育有一男四女,20岁左右初婚,生下长子閑翁宗拙和次子 一翁宗守 。庆长15年(1610),又迎娶宗見,生下三子 江岑宗左 (表千家四代) 、四女暮子(久田宗利之妻)和五子 仙叟宗室 (裏千家四代)

▲ 「 宗旦遗偈 」,表千家藏 / 宗旦在过了60岁以后,每年的正月都会写 遗偈 。「 一息切断 咄々喝々 看今転機 審茶煙作 虚空めがこくうにとふと生来て 又くう々々と成鐘の声 咄斎 」人生最后都在贯彻「 侘之茶 」的宗旦,不禁让人联想起利休遗偈,及其精神(见下图)。万治元年(1658年)闰12月19日,81岁的千宗旦画上人生的句号,留下绝笔。

▲ 「 利休 遗偈 」,宗旦临摹,表千家藏 / 「 人生七十 力圍希咄 吾這宝剣 祖仏共殺 提ル我得具足の一太刀 今此時そ天に抛 天正十九仲春 廿五日 利休宗易居士 (花押) 」千利休遗偈曾入冬木家,由利休名品 「園城寺」花入 换回, 这张利休的遗偈系 千宗旦 临摹,现藏于表千家


*遗偈

禅师临终时所留下的偈叫做「 遗偈 」。

佛教传入中国,禅宗大兴之际,

「偈」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传法方式,

悟道时有偈、颂赞时有偈、忏悔时亦有偈,

而其中大德高僧圆寂时留下的遗偈,

为偈 中之精华所在


▲ 「 弘一法师 遗偈 」,弘一法师临终绝笔写下了「悲欣交集 見觀經 。」七个字,而最后的「 句号 」,似乎象征着弘一法师生命的终结和圆满;「 悲欣交集 」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阿難整衣服,于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跡圓明, 悲欣交集 」, 《觀經》中并无此四字 不管是利休、宗旦,还是弘一法师的遗偈,都像是一个谜,静待后人的解读与参悟


宗旦茶名显赫,宽永十年,在其一畳半茶室接待了「 太阁 近衛信尋 」。宗旦与「 東福門院 」与 信尋 的之间的关系也颇为密切,诸多的往来,也是助千家复兴的能量源头之一…


▲ 「東福門院」作 桃縫絵 近衞信尋 元伯宗旦拜领,表千家藏


彼时,幕府政权确立, 以後水尾院为中心的 宽永文化 开始蓬勃发展 ,宗旦也因此得到了「 金阁寺 」僧人 鳳林承章 ,以及 風早実種 三宅亡羊 等人的赏识,承担起部分工作。


「今日」 和 「明日」

懈怠比丘,不待明日 出自大德寺的 清嚴和尚 (1588~1661) 之笔。 清嚴和尚 与千宗旦同门拜在「 大德寺 春屋和尚 门下,当时宗旦担任「 喝食 」一职,所以彼此间情谊很深。 清嚴和尚茶道造诣很高,传有著名的「茶事十六条 」。



某日, 千宗旦 邀请他交情甚好的大德寺清巌和尚一起喝茶,而到了约定的时间,和尚却迟迟未现身,因此宗旦留下了话,若和尚来访,便告知改约明日,接着就外出离去。

清巌和尚 赶至茶室时,被告知 宗旦有急事已外出 于是就用白粉刷毛在障子纸上写了「 懈怠比丘,不期明日 ,意指「 我这位懒惰的和尚,明天来不来,还不知道呢 !」



宗旦看到后,十分愧疚,写下「 邂逅比丘,不期明日 」便去找 清巌和尚 了; 而「 邂逅 」与「 懈怠 」日文中又有音通之处,也从中可以看出 宗旦的机智


宗旦的意思是:「应当珍惜今日。将事情延至明日的心情是怠惰的, 不重视今天,怎么会有明日呢 !」/ * 今日今日と言いてその日を暮しぬる明日の命はとにもかくにも



宗旦与 清嚴和尚之间禅语的交流,言简意骇,而「 不期明日 」,则世世代代成为千家的祖训之一,成为茶道中很重要的一句禅语



江岑宗左

Kōshin Sōsa

1613-1672
庆长十八年至宽文十二年

表千家第四代 。名右馬之允,茶名原为宗受,后改为宗左,称「堪笑軒」、「 逢源斎 」。 千宗旦的第三子 ,上有 兄长宗拙和宗守,下有幺弟 仙叟宗室



▲ 「不審庵」露地蹲距


其父宗旦逝后翌年, 大徳寺玉舟宗璠 赐号「宗左」 ,此号后一直为 表千家承袭 。江岑初侍奉于唐津寺沢家和高松生駒家,后在南紀徳川家担任茶头一职。



江岑宗左 之后,表千家历代都侍奉于 和歌山的徳川家 ,直到幕府后期。著有 《江岑夏書》 ,该书记录了其父 宗旦对利休的回忆 ,是研究千家三代的珍贵史料。



▲ 「 養翠園 」,日本和歌山,宽文十二年(1672年)以后 江岑宗左 在纪州 德川家 侍奉, 養翠園是 纪州德川家第十代藩主 德川治宝 命人建造的池泉回游式大庭园,总面积3.3万平方米,是「国指定文化财 名胜」 養翠園有日本庭园罕见的直线状三条桥 ,与背后的 天神山 章鱼头姿山 一起,形成绝美的构图,还有「凑御殿」、「養翠亭」茶屋、守护神岛、太鼓桥等;庭园随着四季的变动,也有机会看到红叶、樱花的景致。

此外,他还写有「千家由緒書」(《南紀徳川史》),记录了千家系谱。喜爱的茶道具有 唐銅鳳凰風炉 三木町棚 ,还有道入烧制的 御紋茶碗 ,以及表千家在重要茶事中会拿出来使用的 「稲妻」名碗


仙叟宗室
Sensō Sōshitsu

1622-1697
元和八年至元禄十年

裏千家第四代,千宗旦的第四子 。幼名長吉郎,号臘月庵。原师从野間玄琢研习医学,称玄室,玄琢逝后,跟随宗旦接受茶道熏陶,改称宗室。


裏千家世代袭名的「 宗室 」,正是自仙叟宗室始 ,故仙叟又被称为 「古宗室」

庆安4年(1651), 被加贺藩主 前田利常 招揽 ,担任茶道茶具奉行。万治元年(1658),利常和父宗旦逝世,于是返回京都。元禄6年,因年事已高得以致仕。

▲ 「 利休茶之湯本意 」, 仙叟宗室 笔,元禄7年(1694年)应金沢藩士 西尾藤九郎 所求书写的。 利休流的茶道本意是「 是常 ,也就是日常性。「是常」有时难免会违背「 」,所以探寻什么是「理」,则变得十分必要。这也 体现了仙叟宗室茶道的自觉与自信


▲ 「 千宗室遗偈 」, 仙叟宗室 没于元禄10年(1697年),他的遗偈跟「宗旦遗偈」有相似之处,也提到了钟:「虚空めが虚空に乗りて出たてばいまつきかえす明方の鐘」


他曾让陶工長左衛門建造大樋焼窑,让宮崎寒雉制作茶湯釜,对加贺的茶道发展可谓影响深远。 仙叟继承了宗旦的「今日庵」、「 又隠 和「寒雲亭」



元禄3年,他在今日庵中修建利休堂,并以千家长老的身份,举办了利休百回忌 。喜爱的用具有旅枕竹花入,还喜爱今日庵的腰掛待合(注:腰掛待合こしかけまちあい:茶会时,露天设置的休憩处)和釘箱棚,以及 大樋焼 寒雉釜


一翁宗守

Ichiō Sōshu

1593-1675
文禄二年至延宝三年

武家小路千家初代目 。千宗旦的次子,营造了 「官休庵」 ,是武家小路千家的始祖。跟随 大徳寺的 玉舟宗璠 参禅,获其赐号 「宗守」



武家小路千家世代袭名的「 宗守 」正是 始自一翁宗守 ,别号「 似休斎 」,决心追寻曾祖父利休的精神世界。


宗守早年做过漆匠,与三右衛門(福島正則之孙)的养子,后 将漆业传给女婿中村宗哲 ,自己则 恢复千家姓

▲ 武者小路千家 官休庵 中门,分隔「 外露地 」与「 内露地 」的界线, 穿过这个门进入这个内露地 则代表进入精神世界,走进千家茶之精神净土



一翁宗守 曾担任赞州高松藩的茶头一职,晚年在京都武者小路小川建造「 官休庵 」茶室,开立武家小路千家。 官休庵比之其父宗旦的不審庵和今日庵, 有所改进 。这个茶室名后来成为了武家小路千家的代名词。


宗守的茶风正如其斋号似休斎所示, 一心想要重现利休时代光辉



▲ 「 香之物 古刷毛目鉢 / 香物,是懷石料理中的季节性腌制蔬菜。

裏千家懐石做法 :腌制的白萝卜和「百一沢庵」切薄浸泡在冰水中去除一点盐分,取出再淋上生姜汁并切小口,重叠摆盘。

茶事在乎于贯彻「侘寂」之风,夏天时使用相应的食材和器皿搭配,享受 夏日的风情,而冬天也会相应的调整食材与器皿之间的搭配。

藤村庸軒

Fujimura Yōken


庆长十八年至元禄十二年(1613-1699)



江户早期的商人, 宗旦四天王之一 。近江久田宗栄的次子,后成为布商十二屋藤村家的养子,藤村家是藤堂家的御用商人。名源兵衛尉、政直,后改为当直,号反古庵、徹翁。



最初师从 二代薮内紹智 学习茶道,后学于 小堀遠州 ,还同三宅亡羊一道出席过遠州伏见宅邸的茶会。 遠州逝后,拜入千宗旦门下 。他既继承了侘寂茶精神,又带有遠州武家茶道影响。



著有《 茶話指月集 》,此书 记录他从师父千宗旦处听得的有关利休茶道的逸事 。作为 宗旦四天王之一 ,庸軒醉心于「 探索千家奥秘 」。他还向山崎闇斎 和三宅亡羊学习儒学,善作汉诗,著有《庸軒詩集》。


▲ 「 庵自画赞 」, 藤村庸軒 自画题诗像,「 能听到松风的声音感觉非常开心 」,西翁院 藏


▲ 「 澱看之席 」, 庸軒 的茶号是「 反古庵 」,在 西洞院 之中也有一个2叠台目的茶室「 反古庵 」;京都黑谷金戒光明寺 西翁院 紫云庵,亦设有 澱看席 ,3叠台目。


庸軒喜爱的茶室有 西洞院 的「 反古庵 」、北村幽庵、近江堅田居初宅邸的天然図画亭, 以及黑谷(金戒光明寺) 西翁院的澱看席 。喜爱的用具有葫芦形的回也香合、 凡鳥棗 注:棗なつめ - 枣形茶叶筒、薄茶器 )、竹置花入等。

庸軒还曾持有利休所持的 鷲棗 ,天正19年2月13日,天正11年2月,利休被命令蛰居堺,他 出聚楽宅邸时,袖中所带正是此棗 ,据说当时 里面还装有半斤茶 。元禄11年(1698), 庸軒把「鷲棗」让给 疎安 (同为宗旦四天王)。



▲ 「 」, 利休所持 ,「 中興名物記 」、「 茶道筌蹄 」、「 茶器名物図彙 」均有記載 / 传承极为显赫:盛阿弥 - 宗旦 - 宗拙 - 庸軒 - 疎安 - 江原忠七郎 - 山中善右衛門 / 盖里「 鷲写 」为「 一燈宗室 」朱漆,書付「 不見斎宗室 」筆。


▲ 「 凡鳥棗 」,盖外画 凡鳥桐 写有 凡鳥 二字, 凡鳥 即是凤凰,来源于中国的典故「 凤起梧桐 」; 庸軒 也偏爱梅花

▲ 「 吉州窑描绘梅花木叶天目 」,局部,「 双梅共瓣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 「 吉州窑描绘梅花木叶天目 」,曾入 加贺前田利常 家,经安宅英一转入大阪市立东洋陶瓷博物馆 藏



山田宗徧

Yamada Sōhen

宽永四年至宝永五年(1627-1708)


宗徧流茶道的始祖, 宗旦四天王之一 。号四方庵、力囲斎、周学、宗円。


出生于 東本願寺 下属的長德寺,僧名周学,原继承其父衣钵,担任住持,后因 醉心茶道,遂还俗作茶人


初学遠州流,18岁时拜入宗旦门下,26岁尽得真传。在京都鳴滝三宝寺建造茶室四方庵之时, 宗旦 赠其古淨味的 四方釜 翠厳和尚 四方庵 匾额,楽道入赠四方庵铭文的黑 茶碗。


▲ 「 宗徧 之号的由来 」,宗旦赠予宗徧利休的四方釜,因此得斋号「四方庵」

明历元年(1655),得宗旦举荐,山田宗徧成为三河吉田城主 小笠原家的茶头 。出仕之时,宗旦还 容许他 使用「不審庵」、「今日庵」、「力囲斎」 之号


之后的42年里,都居住在吉田。元禄10年致仕后,居住在江户本所二丁目,并教授茶道。宗徧常出入吉良上野介宅邸,后收赤穂浪士大高源吾为徒。



▲ 「 千家三兄弟连署之文 」千宗旦没于1658年12月19日,山田宗徧作为宗旦的高徒,得到了这卷 千家三兄弟连署 的墨书,尤为珍贵。

山田宗徧 对从师父 千宗旦 处获赠的 琵琶十分喜爱 旅行之时也要带在身侧 ,有其自制的琵琶流传;用具方面,喜爱被称作内焼的茶碗、香炉、香合,还有技艺精湛的自作花入和茶勺…


▲ 「 宗徧作琵琶 」,宗徧对师傅宗旦的琵琶十分喜爱,旅行时必随身携带;元禄15年,宗徧自己做过6把琵琶。

宗徧著有《茶道便蒙抄》(延宝8年刊,1680)、《茶道要録》、《利休茶道具図絵》等书, 《茶道便蒙抄》是最早公开刊行的千家茶道著作 。他在江户的门人还有豪商岡村宗伯、鳥井宗逸、榎本宗吾等人。

▲ 「 弁財天境內之庭 」,宗徧在三河吉田的小笠原家侍奉过,因此这里也留下了一些遗留的建筑结构流传下来。


杉木普斎
Sugiki Fusai

1628-1706
宽永五年至宝永三年

江户早期的茶人, 宗旦四天王之一 。名光敬,号普斎,别号直入、宗喜、「得失庵」。伊势神宫外宫御师(负责祈愿和布道的神职)大夫光貞之子。


普斎 15岁时拜入宗旦门下 ,为学习茶道,在宗旦去世前的18年间,他一直往返于伊势和京都两地,后成为 与山田宗徧齐名 的宗旦高足。 宗旦逝后,他又得到了千宗守和千宗左的教导



他的茶道不拘泥于形式,而是追求与人的相宜 ,使用的茶道具也是「不见过于精巧之器」。

尤爱葫芦 ,虽是使用花入的侘寂茶茶人,但他自制的茶勺筒上写有「日本茶楽人」字样,从中已可窥得 新时代茶人的风范


▲ 「 杉木普斎茶语 」,杉木普斎对茶道意义的探讨,颇有张旭和自叙帖之韵。


普斎作为茶人亦收受门徒 ,他以下发「伝書( 注:伝書 でんしょ:写有秘传、家传内容的文书、书籍 )」的形式进行教学。41岁时,开始写「伝書」,当时只有2、3卷,到晚年,达10卷之多,被称为「 普斎十巻条 」。


此外,针对 山田宗徧 的《茶道便蒙抄》, 普斎逐条朱笔批注 赞否,写有《普斎書入茶道便蒙抄》,可以从中看出 两人茶道观点的不同


▲ 「 杉木普斎喜爱的茶器 」,杉木普斎觉得茶道具的形式不是最重要的,因此南蛮烧壶花入、古常滑的水指、自由风格的茶勺都是他喜爱的;据说他尤为喜欢用瓢箪作为花入。

松尾宗二
Matsuo Sōji

1579-1658
天正七年至明历四年

江户早期的茶人, 松尾家第三代 。名甚助,号物斎。其家祖辻玄哉也是有名的茶人。师从宗旦学茶, 宗旦四天王之一


宗旦曾经赠予松尾宗二宝物三件:「 楽只軒 」匾额、 楽只 铭茶勺 一重切花入,也称「 楽只三種 」。松尾家历代都叫「楽只軒」, 楽只三種 」亦作 为传家之宝世代递藏。




楽只斎宗二便是茶道松尾流的开山祖师,他最初师从 町田秋波 久田宗全 学茶,后又跟宗旦、 表千家六代覚々斎 探寻茶道奥义,后者 赠其「楽只斎」之号 。秋波逝后,作为覚々斎的代理人,被派遣至名古屋。

他一边负责暫遊亭的修建,一边尽心普及茶道。幕府末期的元治元年(1864),正传到第七代好古斎宗五,宗二从京都移居名古屋。


立花実山
Tachibana Jitsuzan

1655-1708

明历元年至宝永五

立花実山 三百回忌記念展 」南方録と茶の心,福岡市美術館,2007年8月28日(火)〜10月21日(日)/ 图: 立花実山画千利休 东林寺 藏

立花実山(五郎左衛門重根)是福冈藩重臣黒田(立花)重種的次子,其父深受三代光之宠爱,获赐一万五百石。 実山亦伴光之身侧,自8岁至54岁, 为官47载 ,领两千一百石


彼时,福冈藩的茶道由钻研織部茶道的 土屋宗俊 传授。宗俊是被 黒田家二代忠之 招揽至福冈藩,入藩后 ,风头一时无二。実山毋庸置疑也受过 土屋宗俊 的指导



「南方錄」

「南方錄」是日本茶道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ㄧ ,由千利休弟子 南坊宗启 记录下的「 利休的言行录 」,据说南坊宗启在利休死后亦归隐离去不知去向,约百年之后由立花実山将南方录公诸于世, 南坊宗启 才为世人所知


原本南方录并没有书名 ,立花实山所抄录的七卷抄写本, 每一卷都各有卷名但却没有总括书名 ,于是将抄写本呈给古外宗少禅师过目,并提名为「喫茶南方錄」,后称为 南方錄 书名出典则来自茶经「茶者南方嘉木」


南方录是由七卷抄写本所组成,分别是「覺書」、「會」、「棚」、「書院」、 「台子」、「墨引」、「滅後」七大部分,全都是利休传授给 南坊宗启 的茶道要旨。

除了第七卷「 滅後 」之外, 其他六卷皆有利休校阅后 ,在卷尾加上证明 文句和花押的文书 ,现代虽有人提出对「南方錄」的疑问,甚至是伪作的批评,但 南方录的确立是在1686年,无庸置疑是最接近利休茶法的著作



覺書 」、「 」、「棚」、「 書院 」、「台子」 这五卷是利休茶法的根本,也是取自千家密藏的手抄本。「墨引」及「 滅後 」则是得自宗启的子孙「 纳屋宗雪 」 这两卷据说连千家都没有的秘藏纪录,于是 立花実山 将这七卷集合起来,终于成为日本茶道一部圣 重要的宝 典。


「南方錄」 和 実山


贞享3年(1686)秋,実山随藩主 光之 入江户参觐。途中,船只停靠在安芸蒲刈时,遇到自京都而来携带「 利休秘伝書 」五卷的人,来人称若有需要可派人抄写。后将此本给众人阅览,无不佩服。


年末,此书被送至実山在江户的長屋处,実山给 衣斐了義 三谷古斎 等藩士读过五卷。这些都被记载在実山所著的《岐路弁疑》和《南方録》「減後」卷的批注中。



実山有一次拜访堺的 南宗寺「 集雲庵 ,得知 南坊宗啓 的后人 納屋宗雪 藏有宗啓的「伝書」,但当时没有谈妥,并未得以借阅。

元禄3年(1690),実山入江户参觐途中,在大阪又遇见 納屋 宗雪 ,终于得以向其借阅「墨引」、「減後」两卷,两日里彻夜抄写, 终于将《南方録》七卷全部完成


发现了《南方録》的実山,无疑为利休茶书与利休精神之发扬光大立下汗马功劳;与其说这部作品是 実山的 发现,不如说是他的心血。


久田宗全

Hisada Sōzen


1647-1707
正保四年至宝永四年

茶家久田家的第三代。

称徳誉宗全、半床庵,原名雛屋本間勘兵衛,后改为久田。父亲是久田家二代受得斎宗利,母亲是千宗旦之女暮子。

久田宗全的叔父(其父 宗利 之弟) 藤村庸軒 。此外,幺弟源三郎入「 不審庵 」,成为 五代「随流斎」宗左 ,长男勘太郎成为「 不審庵 」六代 「覚々斎」 宗左



宗全师从千宗旦学茶,喜爱 半床庵 」茶室 ,其号乃是宗旦所取。善手工,宗全喜爱的茶道具有很多,且都十分有名,比如「かき餅」铭赤茶碗、「独り子」铭赤筒茶碗, 置籠花入、蝉籠花入等等。

茶室「半床庵」规模很小,仅二畳台目,但布置极富巧思。此外,点前座设在中央,客座配在左右,这种布局较为特殊,是宗全所喜的「 天之川席 」。


藪内竹心紹智
Yabunouchi Chikushin Jōchi

1678-1745

延宝六年至延享二年


藪内流第五代。岐阜大垣的儒者,作为剣渓紹智的女婿进入藪内家。名宗直,字仲正、而空,号不住斎。



竹心精通茶道,学识甚高,他 极大提升了藪内流的地位 ,被当作「 中興之祖 」。相较于江户中期流行的豪华茶风,他的茶风则是 主张重回利休侘寂茶正统




藪内竹心紹智的文笔极佳 ,著有《真向翁》、《源流茶話》、《茶道霧之海》等书。

真向翁 》一书在于 论茶道正邪 ,卷首绘有他 背人而坐 的滑稽自画像,以 嘲讽当下茶道堕入邪道 ,表明自己 闭门断绝俗务的决心


此外,藪内竹心紹智还在《 茶道霧之海 》序文中写道,「 利休逝后,正统隐退 ,古織取而代之…志在效仿古法者,如霧海中遗失之南针, 无一人可担复兴正统之任,若有,亦为时世所不容 。余尝使有复立正风之初心者,故作此书」。

▲ 「 利休好石燈 」,藪内家。

竹心的个性, 自在洒脱 刚毅不畏权贵 渴求重回茶道正统 。门下有「神先紹合」、「関竺僊」、「北尾春倫」、「安富常通」,并称「 竹心四天王 」。



堀内仙鶴

Horinouchi Senkaku


1675-1748

延宝三年至宽延元年


茶家堀内家初代。江户中期俳人。号長生庵,别号化笛齋、白鶴翁、化南翁、鶴翁。江户堀内浄佐的养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