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的时候,表妹在班里任职团支书,由于为人比较和善,也乐于帮忙,所以和班里绝大部分同学相处都还不错,大家也都挺喜欢她。
但有一个室友却总是让她心里不舒服。
比如交团费,班里有几个家庭情况非常困难的同学,表妹都是悄悄帮他们直接交了。那室友知道后,就说那你干脆也帮我也交了呗,我也没钱了。
那个女生家庭情况其实还不错,也不是掏不出那几十块钱。这些表妹都知道,但对方讲了两三次后,表妹没有多说也就交了。
至于平时帮忙带个作业本,去食堂带个饭什么的,都是家常便饭。似乎在对方看来,既然是班委,这些小忙都是理所当然。
临近毕业的时候,学校下来一份有关毕业去向的表单,需要每个人都填好提交上去,否则会影响毕业。
当时大家基本都开始实习工作,许多人打电话要表妹帮忙填一下。其实表妹那时候也在实习,但她这人比较心软,经不起别人的软磨硬泡。
最后她专门请假一天,把自己以及那些寻求帮助的同学的表单全部填好。可等到第二天她去上班的时候,那个室友又给她打电话。表妹表示现在已经回公司上班,无法帮忙。
室友听了后,立马开始冷嘲热讽:你帮其他寝室的人都可以,帮我一下就不行了啊?胳膊肘往外拐的也太明显了吧。是不是觉得别人需要讨好,同一个寝室的人就很好安抚是吧。
表妹听了后委屈地直掉眼泪,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02-
有一个朋友,父母白手起家,半辈子下来打拼出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家业,在本地人脉也很广。
正是因为如此,经常会有亲朋好友跑来寻求帮忙:孩子没上重点高中的分数线;大学毕业后想找一份相对较好的工作;创业需要一些相关的人脉资源;甚至生意周转出现困难……
朋友父母也是通情达理之人,一贯都是能帮则帮,帮不上忙也会尽量给对方制造便利。当然,大部分人都懂得感恩,也念着他们家的好。
但还是有极少数人,稍微没能帮上忙便换了一副嘴脸。当场翻脸的几乎没有,但背后阴阳怪气的不少。
以前他们帮一个老乡找工作,最开始的时候有人暗自提醒他爸,说那人品行不好。但他父亲觉得背井离乡出来打工不容易,而且又是故人,所以还是帮他物色了一份工作。
后来那人监守自盗,偷窃企业的贵重器材被抓。最后还是朋友父亲出面买个人情并赔偿,对方这才没有报警。那人不但没有多感激,反而又求他们家继续帮忙介绍工作,这次朋友的父亲坚决拒绝了。
去年朋友爷爷去世,回乡安葬的时候才知道那人在村里大肆宣传说他们家有钱了就狗眼看人低,乡里乡亲的却什么忙都不肯帮。
朋友一家听了都气炸了,这才后悔当初没有听取别人的意见。
-03-
曾有读者向我讲述她的职场经历。
那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姑娘,平时没事的时候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糕点,然后带到公司去分给同事吃,她觉得反正自己也吃不完,扔了也是浪费。而且看着别人吃自己亲手做的东西,也是一种满足。
后来随着年底业务繁忙,她也没有再做糕点。同部门一个女生就天天和她说,你做东西挺好出的,最近怎么不做了啊。
姑娘表示现在太忙了,以后再做给大家吃。
没多久,有关系好的同事悄悄告诉她,那个女生最近一直在背后散播她的闲言碎语。说她以前刚进公司,所以需要费尽心机地讨好同事,现在翅膀硬了,也就不需要装模作样了。
姑娘听了心里非常难受。
她很是气愤表示,我从来没有这么想过,我就是觉得同事和同学一样,有东西我就分享一下,有需要我就帮忙一下,仅此而已。再说,我要讨好也是讨好领导,我讨好她一个入职几年还在最底层的小职员干什么。
气愤之余,她又非常不解。
为什么有些人总习惯把别人的好当成一种讨好,甚至是对自己的亏欠。
-04-
选秀出身的农民歌唱家大衣哥朱之文。出名之后,邻里亲戚排着队地跑来借钱。
最开始他也是有求必应,但后来发现有些人借了五六次都没有还过,借的钱也不是急用,而是用来盖房买车。
在他们看来,反正大衣哥有钱,不还也没关系。更有甚者直接开玩笑表示,除非他给村里每个人都买一辆车,再发一些钱,大家才能认为他是好人。
后来村里为他修建了一块功德碑,但没过多久,便被人趁夜砸成两半。
大衣哥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过地表示。
做人真的很难,人跟人打交道是最难的,其实自己更愿意平平淡淡过日子,不想当什么艺术家,什么歌唱家。
其实,生活中有些委屈,真的源于滥施好心。
你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你对他好,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感激你的好。
任何事情都应建立在识人与底线之上。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当你开启了好人模式,那些人对你的期待值就越来越高。你无止境、无分别的好,更是在有些人眼里会慢慢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甚至最后变成对方攻击你的软肋。
长大后经历越广,接触的人越多,你就越能明白这世上真的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不知收敛,不懂感恩,什么事情都是以利己为准则,自私地将别人的好心当成理所当然,把别人的馈赠当成有意讨好。
你过得不好,不是因为你对别人不好,而是因为你对所有人都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