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读选书 · 童书专栏
最近看到一本大书,对我这样每次看历史就头疼的人来说,妈呀实在太有用了。
说它“大”,有两个意思,面积大和容量大。
我尝试了无数个姿势来看,发现最佳姿势是趴在地上翻,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妈妈坐在地上玩积木,那种甜蜜的幸福好久没有了,好像跑题了。。。
|
《世界历史长卷》局部
说回这本书,《世界历史长卷》,一本浓缩的历史博物馆,
6米长卷,6000年的历史
,从公元前4004年到公元1945,你听过没听过的历史关节点、历史人物基本聚齐了,还有五大文明发展脉络一个不落。
都说历史太枯燥,不过是你没看对书而已。
1
搬一个历史博物馆回家
|
书下全是腿,你知道它有多大了吧~想看脸,小姐姐才不给你看呢
历史,本身就是浩如烟海,厚重感给人距离,别说6000年,就是600年都会让人胆怯,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历史事件,想想都犯晕。
但这本长卷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把它全部摊开有
6.08米长
,采用“经折装”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梳理,穿插重要史实,手绘插图,就像是一个网,十分直观地把历史分解,读着轻松,看着愉快。
全展开大概是这样。随便一折都能看上一下午。五个古老文明是怎么崛起的?又是怎么灭亡?为什么中国文明却可以一直延续到现在?罗马帝国如何成为新大陆?如此耐心寻味的问题,在这本大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接下来,我就详细解释一下这本大书应该怎么看。
为了方便阅读,详尽历史,编辑们煞费苦心。整个长卷分为两部分,以中间那条又黑又粗的波浪线为分界线,称为时间轴。
上面是圣经历史,为啥是圣经,因为圣经被认为是希伯来或犹太历史的一部分。
下面是以王表为主线的世俗历史,从文明起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纵轴
时间轴设计的超级精密,分为纵轴和横轴。
“卷上每隔约1厘米,便会有一道红色的十年线,而每隔约10厘米,便会有一道黑色世纪线。”红色的十年细线和黑色的世纪粗线就是长卷的纵轴。可谓
“卷上10厘米,世间已百年”
哇~
|
横轴
与波浪时间轴平行的是横轴,彩色的图表表示了各个文明的历史发展脉络,每个色块代表一个君主或者时期,彩色长河分支的汇入与流出也都有不同的含义。
把手机横过来,小心颈椎
长卷的最最下方,是中国文明的时间线,从头到尾,从未间断,你会清楚地看到:
“商朝的第一位王——汤继位不久,远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已走向终结;当华夏大地上三国战火纷飞,而地跨亚欧非的罗马帝国正是兴盛之时。”你也能一眼看得出,“释迦牟尼和孔子几乎生活在同一个时期,而当毕达哥拉斯访问埃及的时候,孔子才刚‘十有五而志于学’。”
如此“大”的书,还是有个小缺点,它终究不能囊括历史上所有的细节。但它作为一份历史索引,足够激发阅读者的兴趣,而想要对其中某段历史一探究竟。直观生动富有趣味的形式,当成一份读史的工具更是再合适不过了。
2
细节满分
表示已经看呆了
|
书中有很多小图标,用细节补足历史
越是内容庞杂的著作,越是容易错过细节,而这本大书在细节处理上真的是太细致贴心了。
|
小音符
书中有82个小音符,扫描二维码可以听哦~
再说里面的插画,由于年代久远,原版无处寻觅,所有的信息都是扫描的,细节早就不清楚没法看了。为了保证长卷的高清效果,原有的插图只能手绘。
|
左图为原版插图,右图为插画师重新绘制后的钱币图片
比如这一枚古罗马的钱币,原图中纸币外圈的文字已经看不清了,插画师只好通过查阅钱币学的文献,找到真相,重新绘制。
还有一些没有原图的插画,特别是这块“阿喀琉斯的盾牌”,在书上并不起眼,却是手绘师根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文本和希腊星座研究的材料,花了整整10天才画成。
插画如此,内容上更是绝不掺假,编辑们严格校对,保证史料准确。
尽善尽美的细节,是对历史最好的诠释,也是一种尊重。
更放大了这本的价值,十分适合看后珍藏。
3
我想我需要一个放大镜
毕竟这本书的内容很多很多,稍不留心就会错过很多说明,所以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