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人文情怀,提升医疗温度,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医者和管理者的初心与使命。
家住城阳区的王奶奶100岁高龄了,近两年不慎摔倒两次,导致右、左髋部先后骨折。按照传统观念,老人耐受麻醉和手术的能力较低,能不动手术就不动,家人以为老人从此只能卧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张殿英介绍,老年人髋部骨折后自行愈合速度极其缓慢,由于长达数月不能下床,常常出现肺部感染、血栓、褥疮等并发症,给身体带来更大损害,保守治疗是无奈之选。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工股骨头置换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手术,高龄早已不再是手术禁忌。相比保守治疗,手术是更有效的方式。创伤骨科“院士团队”常驻青岛,改写了王奶奶的晚年生活,经过手术和护理,不久后老人即可坐起,慢慢行走。
37岁的张女士的怀孕生子之路可谓异常坎坷,从31岁开始,6年间3次怀孕,即使处处小心翼翼,一直保证休息和营养,但不幸的是一次又一次地遭受了流产的打击,心态几乎崩溃。当地医院医生建议排除风湿免疫疾病,张女士和家人慕名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风湿免疫科做进一步检查。经过仔细询问病史以及一系列检查,专家诊断她患有抗磷脂综合征。这种病症相对少见,对于女性患者来说,主要体现在怀孕和妊娠失败,包括反复流产、胎儿宫内发育迟滞、早产和先兆子痫。找到致病“元凶”,风湿免疫科和产科专家们共同努力,制定了既有疗效又无致畸性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方案。经过一年调整,张女士顺利生下了宝宝,圆了自己的“妈妈梦”。
还有一位长期遭受面部剧烈疼痛的患者,每次疾病发作时,疼痛就像刀割、火烧、电击……神经外科刘如恩教授诊断他患有脑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目前,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外科方法。由于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操作是在脑干上进行,脑干主管人类呼吸、心跳、血压,这三项任何一个停止,都意味着生命终结,因此手术操作要格外精准,许多患者也正因为担心而迟迟不愿手术。刘如恩教授在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治疗领域有独到的造诣,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彻底解决患者病痛,刘如恩教授为其实施了显微镜下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症状消失。
前不久,孕36+3周的准妈妈吴女士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产科经历了一场“生死时速”般的抢救。吴女士在产科进行常规体检时,医生发现吴女士一周内体重增长近3公斤,这一异常指标引起了医生的注意。综合相关检查,吴女士已有“胎盘早剥”征象,需要立即手术。胎盘剥离面积达1/3,引发了子宫胎盘卒中;刚出生的宝宝全身苍白,没有哭声……一系列的突发状况威胁着母婴生命。产科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超技术,对宝宝进行心肺复苏,帮助产妇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等急救措施,终于母婴平安。
一个个泪目瞬间,一个个动人回忆,创造着治病救人的奇迹,刻画着医者仁心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