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诺亚配置策略研究
诺亚研究工作是诺亚集团的核心专业版块,以研究引领投资,为集团的产品研发、筛选、风控等环节保驾护航;研究范围覆盖国内外宏观策略、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类固定收益、房地产等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诺亚配置策略研究

美国“滞胀”? & 特朗普关税措施升级

诺亚配置策略研究  · 公众号  ·  · 2025-03-05 11:46

正文

欢迎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并 设为星标★ 。文末多多点击“在看”,我们就会经常出现你的订阅列表里了,谢谢。


2月制造业数据环比回升,背后逻辑有哪些?其他经济数据大概率会有什么样的表现?随着近期一系列经济数据不如人意,“滞胀”疑云开始笼罩美国经济,从美债角度该如何看? 随着滞胀”预期进一步发酵。升级的关税措施对经济影响如何?资产价格会作何反应?后续政策会否出现转机?我们来了解一下各家券商对以上问题的解读和看法。



01

浙商证券:2月经济:制造业稳增长,流动性阶段维稳



整体来看,2月基本面呈现修复态势,供需两端在春节错月的影响下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构上生产端反弹的斜率大于需求端,2月CPI同比或暂时性转负。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0.2%,环比回升1.1个百分点,一方面受到春节错月影响,但更大的预期差在于大型企业运行在春节过后较快恢复,中小企业动能修复相对滞后。我们预计,2025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或设定为5%左右,有望实现经济开门红,预计一季度GDP增速或达到5.1%,3月仍存在降准落地的可能性,全年可能呈现前高中低后稳的U型走势。

大类资产方面,考虑到中美关系正处于关键性转折节点,有望走向阶段性缓和,风险偏好将成为市场主线。中美小阳春或货币政策大幅宽松有望驱动我国出现股债双牛行情,但过程中可能略有反复,风险偏好的修复并非一蹴而就,我国可能在中美关系以及国内政策应对波折的考验后迎来一轮股债双牛。
工业稳增长平稳开局,假期消费脉冲助力服务业
1-2月工业生产景气总体平稳,在工业稳增长政策支持下,一季度有望实现开门红,我们预计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或为5.4%。一方面,节后复工复产平稳推进有利于工业生产,但另一方面,2025年1-2月工作日较2024年同期少2天,将使得工业增速有所降低。节后复工节奏逐步提升,但有所分化,中小企业相对滞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开部分省份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座谈会,会议指出,“坚决扛起工业稳增长的政治责任“。1-2月份服务业景气相对积极,受春节假期因素推动,消费脉冲支撑生活性服务业,节后生产性服务业景气较强。
预计1-2月社零同比增速+4.3%
预计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4.3%(前值+3.7%)。一方面,2025年服务消费呈现节庆脉冲,出行数据和票房数据均有较好表现。但另一方面,从乘用车数据来看,预计1-2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回落,开年车市热度不及往年。此外,从房地产销售数据来看,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小幅回暖,地产后周期消费修复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对稳定,制造业和广义基建挑大梁
我们预计,2025年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为4.4%。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3%,制造业投资增长9.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4%。值得关注的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在政策端强化对设备更新的支持下,设备类投资或成为投资端增量弹性来源,预计设备工器具购置延续前期涨势,是资本开支的重要支撑,此外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也大概率维持涨势。更加重要的是,近期多家互联网科技企业公布财报并更新了未来的资本开支计划,预计各大龙头企业有望在DeepSeek横空出世的背景下加大有关AI方面的投资,因此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有望进一步释放。
“性价比红利”支撑出口,进口仍有改善空间
预计2025年1-2月人民币计价出口同比增长6.4%,人民币进口增速为1.9%。我们提示,关注出口“性价比红利”带来的结构性机会,重视三大逻辑: 其一 是发达经济体贫富差距扩大导致收入K型分化催生消费降级,和全球滞胀环境推动企业降本战略,我国供应链优势和产品性价比优势有望抢占份额,纺服、轻工、机械、家电和家具等领域的中高端品类或将受益; 其二 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制造”出海带动我国出口增长; 其三 是全球科技周期及碳中和进程的推进,有望在全球衰退环境下走出产业发展的独立趋势,带动我国机电产品和新能源品类(新能源车、光伏等)的出口增长。
CPI或小幅转负,PPI同比降幅边际扩大
我们预计,2月CPI同比增速为-0.4%(前值0.5%),对应2月环比增速为0.1%,CPI表现为一定下行压力。工业消费品下行压力未见显著缓解,服务价格受节日效应总体稳中有升。总体上看,我们认为CPI有望小幅回落。PPI方面,我们预计2月PPI同比增速为-2.4%(前值-2.3%),环比增速为-0.3%,同比降幅较1月有所走阔。库存周期难以对价格形成有效支撑,中游制造业产能出清或需经历较长一段时间。从供需平衡的角度看,目前的政策强度更多指向提振信心,对终端需求和供需缺口弥合的实质性改善仍需观察,特别是具有针对性的增量地产、消费等总需求侧政策陆续出台,才有可能进一步判定PPI的筑底信号。
节后返城集中,摩擦失业上升
我们预计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其中预计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3%,较前值上升0.1个百分点。2月为劳动力集中返城的月份,摩擦性失业增多,符合季节性规律,接近去年同期水平。春节后是劳动者换岗求职高峰期,失业率上行符合季节性规律。随着春节后各地有序复工复市,摩擦失业有望逐渐缓解。
2月金融数据偏弱,预计降准将至
预计2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万亿元,同比少增约4500亿元,对应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至7.3%。预计2月M2增速为6.8%,前值7%,回落0.2个百分点。预计2月M1增速为2.3%,前值为0.4%,提升1.9个百分点。
对于后续货币政策,预计3月仍存在降准落地的“窗口期”。
2024年底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4年第四季度例会,以及2025年初召开的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均提出“择机降准降息”。从降准的视角看“择机”的选择,我们认为核心是两个方面, 其一 ,维护银行间流动性市场的合理充裕,一季度考虑到政府债集中发行增多,央行或通过降准提供流动性从而平滑资金面的较大波动; 其二, 短期看汇率是央行降准的重要考量,央行曾在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防范汇率超调风险,在复杂形势下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今年2月人民币汇率强势收复7.25关口,2月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中枢为7.2774,较1月7.3103中枢有所回升,汇率端压力的减轻为国内降准打开空间。

全年看,预计2025年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形成政策合力,预计全年降准幅度约100BP,降息约30BP。




02

国泰君安:美国“滞胀”?美债只能先排除“再通胀”



“滞胀”疑云开始笼罩美国经济。
近期一系列经济数据不如人意后,亚特兰大联储的GDPNow给出的最新经济预测显示,美国第一季度GDP可能会萎缩2.5%(环比折年率)。从GDPNow的分项来看,个人消费接近于零增长,居住投资则出现了显著的负增长,政府支出也从此前大约2%以上的水平下滑至2%以下,而进口则出现了强劲的增长。由于进口增长意味着净出口的负增长,因此进口猛增成为了经济增长最大的拖累项。由于消费和政府支出都出现走软,进口猛增在很大程度表明企业有意规避关税政策来抢先增加进口,而如果未来需求没有上行,那么这些进口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消化。
与此同时,马斯克推行的削减政府开支的一系列计划,也开始打击市场对于财政刺激的预期,同时也压制市场对于未来数月非农就业的预期。无论如何,市场的“再通胀”预期被严重打击,尽管近期的多数通胀指标仍然显示通胀预期仍处高位,但增长乏力下,“再通胀”被证伪的可能性在上升,同时,“滞胀”的可能性也在上升。
尽管市场开始担忧美国出现“滞胀”,但债券收益率的快速下行,却表明“再通胀交易”出现了快速的反向平仓。换言之,市场仍然在偿还此前的“欠债”,还没有心思去考虑经济和交易的下一步。
从期货市场的定价来看,市场认为今年的降息会达到3次,而1个月前市场的定价仅为1次左右,很多分析人士甚至认为美联储不会降息。从GDPNow和10年美债的走势来看,10年美债收益率存在进一步下行的可能,市场也会再度关注3月的议息会议,鲍威尔在本次会议上的声明将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美股最近的动荡,鲍威尔顺水推舟表态偏鸽,并弥合与特朗普之间的关系,成为越来越可能的选项。而这也意味着债券市场在本月的议息会议前后仍然可能是市场最为青睐的避风港之一。
对于外汇市场而言,美债收益率大幅下行,但美元指数却罕见地停滞在高位,这给了美债更大的想象空间。在此前的演绎中,美债和美元指数同向运行,这意味着美债跌、美元涨;或者美债涨、美元跌,从非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美元和美债形成了天然的对冲。但现在的叙事却变成了美债涨、美元也不弱,这对于非美投资者而言则显得更有吸引力。
但美元和美债形成正向拉扯的交易,能否持续,仍然存在一定的疑问。从过去两年来看,美元和美债收益率几乎亦步亦趋,这似乎意味着美元最终仍然可能伴随着收益率而出现贬值。
但其中的一个变量,是美国财政状况是否会出现重大的改善,如果财政赤字得到显著控制,那么美元是否会跟随美债利率下行,则可能需要重新考量。但无论如何,市场先关注的,仍然是债市本身,从财政的角度而言,如果财政支出得到控制,那么一方面意味着经济有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债券净供给的减少,这对债市本身相对积极。

但债市存在的潜在风险,是通胀是否会因为关税而上行,因此债市的叙事可能不会特别流畅,尤其是长端债券。但倒过来而言,长端债券下行较为滞涩,反而会拉大期限利差,这似乎得到控制,通胀下行,美联储出现显著降息空间,货币宽松最终推动美国经济上行。坦率而言,这似乎也是距离我们最远的可能。但想象力往往是市场最为缺乏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