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赵超霖
“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将为PPP模式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这是财政部金融司五处处长阚晓西在日前举行的“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成都高峰论坛”上表述的观点。
阚晓西认为,PPP可以和养老产业有效对接,助推养老产业发展。首先,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收益共享,风险分担,能够提高项目安全性和收益水平,降低社会资本方投资回收期,有利于增加养老项目的吸引力;其次,能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减轻地方财政的负担,解决养老产业巨大的资金缺口,平滑年度间财政支出,促进公共服务的代际公平;最后,能够整合政府市场的各方优势,以资源整合加合理竞争的方式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
就目前而言,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有益的探索,养老服务产业和PPP结合方兴未艾。统计数据显示,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入库养老PPP项目300多个,落地项目37个,落地金额442亿元。阚晓西介绍说,从这些项目来看,有很多的共同点:一是聚焦保障性基本养老和改善型终端养老服务,形态多样化;二是综合新业态初步形成,基本上以养老为核心附加医疗、康养、体育、健身、旅游、教育、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的养老+模式;三是在投资回报机制设计上涵盖了使用者付费、政府付费等多种方式,财政保障作用更加凸显;四是在运作模式上大多数养老PPP项目都是采用BOT,就是建设-运营-移交的模式,还有BOO(建设-拥有-经营)模式运作,这些对社会资本前期资金投入要求都很高,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不容忽视。
此外,阚晓西还指出,养老产业推广PPP也面临很多制约因素。具体来说:
——政府以PPP模式提供养老公共服务的边界在哪里?
他表示,采取PPP模式实施养老项目,关键是要清晰厘定养老服务边界,哪些是政府应当服务的,哪些是可以通过市场化渠道得到满足的。像目前很多成功的模式往往都是商业加地产,走商业化路线,受众面比较窄,不太适合采取PPP模式。“当然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同地方由于财政状况、政策保障程度等因素都不太一样。”
养老项目投资回报来源主要有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经济补偿支付三种方式,养老项目面对的群体支付能力有限,由于服务类型和服务等级不同,收费的方式众多,收费机制与传统的公用事业项目收费机制不太一样,这就会影响投资人对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周期的判断,从而影响投资意愿。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养老的PPP项目对政府付费和经济补偿支付的方式依赖较大,就使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时构建有效投资回报机制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项目的公益性,否则就会有违社会公平。
阚晓西指出,现行的养老标准规范偏重于硬件设施,软件服务标准相对滞后。很难依据这些规范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标来衡量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监管起来难度就比较大,“这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关键障碍。”
发言最后,阚晓西透露,财政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拟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制定养老产业推广PPP模式指导意见、操作指引、合同范本,明确养老PPP项目的实施原则、范围、路径和具体范围;二是抓紧开展项目示范,重点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样本和标杆;三是用足用好现行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重点投资养老PPP项目,通过PPP基金的进入给项目增信,解决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