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正生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20090001
张 璐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22100001
常艺馨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22080003
范城恺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23010001
2024
年
7
月
18
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
词频:备受关注的改革议题。
纵观会议通稿,“改革”出现
53
次,成为第一热词,为三中全会定下积极变革的总体基调;“中国式现代化”出现
22
次,各领域的改革任务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作为首要任务的“发展”出现
42
次,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增加
5
次。“经济”、“市场”则分别出现
22
次和
13
次,分别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减少
12
次和
9
次。可见,新阶段的发展不再仅是外延式“量”的扩张,而要转变为内涵式“质”的提升。这也体现在,
“科技创新”和“保障民生”两方面相关词频明显增长。
对比:重点任务的调整进阶
。
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并提出“到二
〇
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体现出更强的改革决心。教育、科技、人才,在本次会议中被放置于靠前位置,紧跟“高质量发展”,而十八届会议并未单独强调三者的关系。宏观调控和政府治理方面,十八届会议分两段、比较详细地从政府职能和财政两个角度进行具体部署;而本次会议的部署站位更高,提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城乡发展方面,十八届会议具体部署如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本次会议进一步将城乡视为有机的整体进行部署,提出“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等。
信号:对经济政策的启示。
按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未来五年宏观调控思路可能将体现四大特点:
一是,更加注重“治理”。
新提出“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这涉及如何具体落实党对科技、金融、财政等重大经济事项的领导,需要从机构改革、战略规划、统筹协调上形成明确机制,在此基础上切实做到“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二是,更加注重“公平”
。
一方面,“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政府的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城乡之间、各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要素平等、司法平等,明确提出“缩小城乡差别”,共同富裕仍是经济发展侧重点。
三是,更加注重“安全”。
其一,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角度,可能需要保持适度的产能冗余,对物价水平有一定压制作用。其二,从重点领域防风险的角度,宏观调控政策或将避免大开大合,大力度政策刺激需要内外部更严峻的触发条件。其三,从应对外部风险的角度,强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上逐渐对齐国际标准。通过主动融入全球经济,应对中美经贸逆风。
四是,更加注重“质量”。
党的二十大提出
2035
年“人均
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目标,这单纯依靠经济增速提升难以达到,还必须依托于价格和汇率的抬升。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的突围,则是人民币走向长期升值的根基。
风险提示:对政策学习理解不到位,海外经济金融风险超预期,国际地缘政治局势不确定等。
2024
年7月18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从这份简报中可以一窥本次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会议指出,“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纵观会议通稿,“
改革
”出现53次,成为第一热词,为三中全会定下积极变革的总体基调;“
中国式现代化
”出现22次,各领域的改革任务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会议强调,“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本次会议通稿中,作为首要任务的“发展”出现42次,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增加5次,均为“高质量发展”的表述。“经济”、“市场”则分别出现22次和13次,分别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减少12次和9次。可见,新阶段的发展不再仅是外延式“量”的扩张,而要转变为内涵式“质”的提升。
发展的“质”体现在两个方面:1)
以科技创新为基础,
“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与之相关的词汇在通稿中被21次提及,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增加5次,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
2)以改善民生和城乡均衡为要求
,“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通稿中17次提及“民生”和“保障”,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增加11次;“城乡”和“公平”分别被提及6次和4次,分别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减少1次和7次。
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在于党的领导,行稳致远的前提是国家安全。
“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围绕这一大局,会议通稿35次提及“党”,14次提及“治理”,分别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增加3次和5次,将党领导下各领域治理机制的完善,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会议通稿16次提及“安全”,10次提及“军队”和国防,分别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增加10次和3次。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并具体部署了14个方面的任务;
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部署了
13个方面的新任务,并提出
“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体现出更强的改革决心。
-
经济体制方面,
十八届会议聚焦于两大问题,
一是
厘清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二是
强调市场体系的公平有序。本次会议更加全面地进行部署,目标是“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此前基础上,进一步提到市场机制、市场环境、市场秩序等,同时特别强调“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
-
高质量发展,
是本次会议特别提出的一项部署。报告多次提及
“
机制
”
,以期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机制,在中长期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特别提到“新质生产力”。
-
教育、科技、人才
,在本次会议中被放置于靠前位置,而十八届会议并未单独强调三者的关系。本次报告提出“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该部分紧跟“高质量发展”,科教体系对于高质量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宏观调控和政府治理
方面
,十八届会议分两段、比较详细地从政府职能和财政两个角度进行部署。本次会议部署站位更高,提出“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
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
”,提及“财税、金融”两个重点领域的改革。
-
城乡发展方面,
十八届会议具体部署如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本次会议进一步将城乡视为有机的整体进行部署,更加强调“振兴”、“发展”,提出“
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
平
”等,也提及“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
-
对外开放方面,
十八届会议强调开放的“程度”,譬如“
放宽市场准入
”、“
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等。本届会议更强调开放的“水平”以及相关机制的完善和改革,譬如“
扩大制度型开放
”、“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
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等。
-
本届会议在非经济议题方面的表述也值得关注。
例如,在民主和法治方面,提到“
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
”;在文化方面,提出“
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
”、“
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等;在民生与社会治理方面,提出“
完善就业优先政策
”、“
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等;在生态方面,比较具体地提到“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十八届会议公报,本次公报更为具体地介绍了会议对于“当前形势”的分析。
一方面,
会议强调“
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同时提到“
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意味着今年下半年政策落实有望加快,努力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另一方面
,会议强调“
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
”,体现会议对当前经济金融风险仍保持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