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彦斌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今天是“三八”节,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葵花药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关彦斌昨天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谈到对国内保健品发展的建议,其实也多少跟女性有关。当身为女性的本报记者向他细数自己“海淘”的众多保健品时,他反问记者:“中国人对中医信不信?从现在药品市场实际销售情况看,绝大多数人是很相信的。中国是拥有知识产权的中药原创大国,保健品生产制造更不输给西方。”
据关彦斌调查,当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可受理的保健食品功能包括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改善睡眠等28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保健品产业发展迅速,近十年年均增速都在20%左右。但中国保健品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普及率不及10%,远远低于美国的70%。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人均年收入超过3000美元就会关注健康并愿意投资健康。2014年,中国人均年收入7476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人民币。在关彦斌看来,这说明国人已经具备保健品的消费能力,预示着未来中国保健品产业市场前景可观。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历史性地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更为保健食品行业发展开辟了长远的战略空间。
关彦斌在国内保健品市场调研时发现三个现象:由海外旅游产生的爆发式境外消费中,海外保健品占绝大部分;跨境电子商务进口产品中,保健品也居主导地位,进口数量更呈爆发式增长;三是从药店零售终端销售商品的结构看,国外药店零售终端销售的商品中保健品销量占70%,而中国药店销售的商品中药品占70%,保健品包括医疗器械在内仅占30%。
关彦斌说,究其深层次原因,是宏观管理层面的问题——最主要就是准入管理,即文号管理问题。
他说,国内保健品文号管理一直是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制,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对保健品文号的审查批准。目前为止,共批准1.7万余个保健品文号,但绝大多数是社会的研发机构为转卖文号而做的研发。“文号是他们的产品和终点,而不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研发。”关彦斌说,这导致研发过程数据不真实,品种和市场不接轨,加之我国保健品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和国际标准相比,有效含量严重不足。结果,国家批准的这些保健品文号中,很少有市场热销品种,加之流通环节监管不力,导致国内市场保健品虽琳琅满目,却鱼龙混杂,差别很大。
如何让国人买到值得信赖的国内保健品?如何将旺盛的保健品需求引导到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上来?关彦斌建议,必须加快放开保健品市场,将文号批准制改为备案制,把资源配置的权力还给市场,把产业发展的动力还给制造者,让生产制造商承担起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责任,因为只有生产制造商才离消费者最近。
他建议地方政府设立专项基金,加大对保健品的基础理论研究,用完整理论体系引领国内保健品研发、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健康发展。同时,建议国家解决多头监管,并做好立法调研,从法律上确立保健品产业的地位。“国家应高度重视保健品产业发展,将其视为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和朝阳产业,让其在有效拉动内需、推动结构优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巨大作用。”关彦斌说。
(稿源: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王坤 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