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与秩序  ·  云南旧影1938年,丽江古城保山腾冲 ·  昨天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冯小红 邵世臻 | ... ·  2 天前  
历史大学堂  ·  女人动情后,才会有的表现 ·  昨天  
历史大学堂  ·  1665年,11岁康熙迎娶12岁赫舍里氏,新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红楼梦》不被注意的一段爱情悲剧:司棋真的为表哥殉情了么?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1-01-20 00:36

正文

《红楼梦》中,二小姐迎春的大丫鬟司棋,如果比起幸运地嫁给贾芸的丫鬟小红,就显得不幸多了。

虽然名义上也是主子身边得意的大丫鬟,可贾宝玉这个全家捧在心尖的嫡公子,贵妃娘娘的嫡亲弟弟,当然远不是迎春这个庶出小姐能比的。再加上迎春为人懦弱,连带她的丫鬟,自然也远不及怡红院的丫鬟得脸。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登场戏之所以重要,是因其决定了人物的基本风格。司棋的登场戏是什么呢?

【小红听说,答应着,撤身去了。不多时回来,不见凤姐在山坡上了,因见司棋从山洞里出来,站着系带子,便赶来问道:“姐姐,不知道二奶奶往 那里 去了?”司棋道:“没理论。”】

除了第七回作为群众演员提了一句名字,这是司棋第一次出现在镜头焦点里。

之所以这个情节令笔者印象特别深刻,是因为这一段足以说明大观园的卫生状况可能堪忧,连司棋这样有头有脸的大丫鬟,都会在山洞里随地方便。

这个情节,并不说明司棋的个人品质特别恶劣,而是说明了曹雪芹在塑造司棋这个角色的基本风格——写实得甚至带上了浓重的烟火气。比如没法想象,曹公会写紫鹃干这种事……

而后来书中正面描写司棋的两段情节,一段是鸡蛋羹,一段是潘又安,一段饮食,一段男女。司棋不是二次元的小仙女,她是一个特别真实、特别接地气,甚至凡俗得有几分可恶的邻家少女。

司棋怒砸小厨房:


那么,潘又安对司棋是真心的吗?大概是的吧。就和贾芸对小红一样。这个年纪的少男少女,情浓之际,谁不是呢?

事实上,抛开文学描写和情感公众号里被简化和美化的故事,大部分人的爱情,通常是介于两者之间。既非绝对的真心,也非绝对的不真心。

一个普通的男孩,大概可能会真心地对“奶茶妹妹”或“天仙姊姊”心存爱慕,在她们名花有主之前。但几乎不会有普通的男孩子会因为这种纯粹的爱慕,而付诸行动。

很多男孩们,甚至不会去追求一个美得过于有侵略性的班花,反而会“真心地”喜欢自己仅仅是薄有姿色的同桌,并给她们递小纸条。

我们普通人,往往在开始一段爱情之前,就经过了理智的权衡和筛选。我们“真心”喜欢的那个人,通常只是我们的择偶区间中较为优秀的那一个,而非浪漫语境下万千人中最耀眼的那一个。

而司棋和潘又安的爱情,就是无数凡俗的爱情中毫不稀奇的一例。条件相当互相够得着,理论上有修成正果的可能性,彼此又确实具备吸引力。当他们在一起时,他们无疑是真心的。

潘又安写给司棋的情书,引发了轩然大波。但究其实质,也不过是一个恋爱中的高中生或大学生真诚地想要见到自己的小女友,一场异地恋或异校恋,于当事人而言,颇有几分荡气回肠,但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他们像无数恋爱中的少男少女一样,情热之下,偷尝了禁果,并食髓知味。这种事情,某种意义上是美好的、纯洁的,但也确实有些伤风败俗,违反当时封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司棋为此付出了代价,但也并没有多大,毕竟被撵出园子,名誉受损,除了潘又安没人敢娶她了。差不多也就相当于「因生活作风败坏,被取消保研资格」,比起跟着迎春陪嫁给孙绍组那种“人间禽兽”来说,是福是祸还未可知。


高鹗在后40回《红楼梦》,接上了司棋自杀、潘又安殉情的情节,看似还算不错,戏剧性强烈,且大体符合前八十回司棋的个性。但恰恰是戏剧感过于强烈,反倒不像《红楼梦》了。


论角色价值,晴雯比司棋可重要多了,看曹公写晴雯的死,连“宝玉”都不曾叫一句,只是叫了一晚上娘。这是完全的现实语境下的故事,所有的意义,都是宝玉强行赋予的美学价值,生活本身并没有那么戏剧。

晴雯尚且如此,司棋的后事,又岂会如此梁山伯祝英台,如此罗密欧朱丽叶呢?

因此,在这种绝对现实的语境下,司棋的爱情,并不适用“真心或假意”这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价值尺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