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人口规模变化,最重要的是判断人口结构,还有人口进入的门槛。一个城市是否能够吸引足够的人口,一般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一是稳定的就业机会,如果城市提供的就业机会充足,人口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
二是城市的成本,如果城市的成本过高,会导致就业成本提升。很多地方把城市规划得高大上,到处是绿地、生态公园、宽马路和豪华大广场,这样的城市空间只会吸引城市白领,对于更广泛的传统产业的普通就业人口来说,没有留出与他们相适合的生存和就业空间。
三是城市的政策。当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发展房地产而不是增加就业时,事实上城市已经形成了人口排斥的机制。发展房地产是为了卖房子,必须要有城市景观和高大上的形象与房地产的概念相匹配,这客观上就抬高了更多人口进入城市的门槛。
许多城市在规划新区的时候,都强调所谓产城融合,强调高端产业、房地产和城市的融合。这样的城市,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三四线城市,一定会形成对产业的排斥,排斥那些可以容纳更多就业人口的工业和服务业,一定会造成实际人口和规划目标的分离。
我曾经去过很多全国闻名的新区,大家在讨论产城融合的问题时面临的最大困惑就是,在一座设计豪华的城市,如何容纳更多人口和产业?
四是城市的包容性。当一座城市制定的人才准入以学历为标准时,事实上等于对大多数城市服务人口的排斥。实际上,我们看待一个城市的扩张和发展,更重要的是看二代三代,城市的活力取决于人口的低龄化和后代的受教育水平。
全世界绝大部分移民城市的成功,原因在于外来人口后代的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城市人口提供了充足的高素质劳动力的后备军。
而当前一些城市提出的城市人才准入条件,肯定有强烈的短视行为,忽视了更有活力、与城市就业需求更为吻合的外来农业转移人口,实际上是等于放弃了城市的未来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