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昊,法制日报记者,对互联网、AI等新技术领域相关法律问题,“互联网+”与社会、经济相关的法律问题,互联网平台责任、知识产权相关问题长期关注、研究、报道,代表作《AR技术应用绕不开这些法律问题》《人工智能来了,法律是否该未雨绸缪》《新技术给审理侵权诉讼带来哪些挑战》《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该如何保护》等。
作为法学出身的新闻人,我大部分时间是理性的,感性大发的时候,我常常天马星空地想象,会不会有一个“平行世界”。
那个平行世界的时间、空间与我们独立,或是我们的过去,或是未来,或者是每一个曾经的不可能都在那里实现着。更进一步,我会想象,怎样才能在各个“平行世界”之间穿梭。
“网络法青年工作坊”请来了德高望重的学者,齐聚一堂的是企业智库研究员、法官、高校研究者、互联网企业法务、律所合伙人,还有我们来自法治、金融领域的媒体人。
我们本应在相同的时间里,在各自的不同空间中,平行地做着自己的工作,过着自己的生活。因为有了“工作坊”才发生交汇,在“网络法”这个节点上,体验到各自不同的视角和思维。
我们先是把物理的世界,从时间维度的切开,从国度的维度切开,从技术水平的维度切开,看互联网的发展;又把法律的世界,以法系的分法切开,以部门法的分法切开,以参与主体的维度切开,看与互联网发展之间的联系和冲突……每一次切分剖析,各个横切面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平行世界”,供我们穿梭其中的轨道,是法治的思维。
毫无疑问,这个过程是烧脑的。周汉华教授、高富平教授、龙卫球教授,从基础框架讲起,分享宏观战略,远见卓识。张玲玲法官、王静老师、杨乐副秘书、石玉春处长,铺就一条条“专线”,专注而务实。
网络游戏空间更是相对独立的“平行世界”。我们操纵着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或者大反派,或厮杀决斗,或建立帝国,做着现实生活里无法做的工作,体验着现实生活里无法体验的人生。
腾讯研究院未来科技中心秘书长彭宏洁,以资深玩家的身份带大家回顾网络游戏发展历程,体验不同的游戏人生,解读游戏玩家的喜怒情仇。
我们交换彼此的过去,熊定中律师讲起水木清华“那些年”,夏燕副教授分享读博“那些事儿”;我们和郑志峰老师一起畅游未来,“那一天”和机器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
在这五天的工作坊活动中,我们时而是队友,时而是对手;时而是听众,时而是讲师;时而是同伴,时而是同学;时而像个运动员,时而像个诗人。认识新的朋友,共续校友情谊。我们享受思想的盛宴,也享受舌尖上的美食;我们一起完成任务,一起破解难题。
同样,在工作坊里,我有机会穿梭于属于我的“平行世界”,回放自己的“程序猿”技术背景,为大家展现互联网的B面——程序的世界。当大家觉得,缺少代表互联网用户群体利益发声的渠道和场景时,我又回归现实世界。自信地说,有我,法治媒体人在。
进入这样的想象空间,不难发现,互联网技术和应用都以“裂变”的速度发展,互联网法律人在崇尚传统的法律世界的各个层面、元素和崇尚创新的互联网世界之间不停穿梭,才搭建起融通的快速路。
这条快速路上,有一座能够汇通八达的高架桥兼补给站——“网络法青年工作坊”。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