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古史
本公眾號專注收集、整理并發佈中國中古史領域相關學術資訊,以期達到交流的作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林小奇笔记  ·  我说过,我不闪躲 ·  16 小时前  
法商实验室  ·  为避免欧盟反垄断罚款,微软“捆绑Team版O ... ·  22 小时前  
法商实验室  ·  为避免欧盟反垄断罚款,微软“捆绑Team版O ... ·  22 小时前  
甘肃公安  ·  元宵团圆时,反诈灯谜邀您猜 ·  昨天  
太和公安微警务  ·  我钱由我不由诈!太和公安提醒您,警惕“网上免 ... ·  2 天前  
太和公安微警务  ·  我钱由我不由诈!太和公安提醒您,警惕“网上免 ... ·  2 天前  
江苏新闻  ·  最新通报:多人被警告处分,两人待岗! ·  2 天前  
江苏新闻  ·  最新通报:多人被警告处分,两人待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古史

王子今《秦宣太后傳》出版

中古史  · 公众号  ·  · 2025-01-19 21:03

正文

新书推荐 |《秦宣太后传》秦汉史研究大家王子今最新力作,书写一位楚国女儿、秦国女主的家国和时代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25年01月15日 13:42


秦汉史研究大家王子今最新力作
书写一位楚国女儿、秦国女主的家国和时代
辑录史料,考订史事
多重视角剖析宣太后政治成功的深层原因



《秦宣太后传》
作者:王子今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王子今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著作有《秦汉交通史稿》《史记的文化发掘》《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秦汉称谓研究》《秦汉名物丛考》《秦汉儿童的世界》 《秦交通史》 《秦汉海洋文化研究》等。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名历史学家王子今撰写的宣太后传记。传主宣太后生于楚国,后成为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人。作者以宣太后的生平为线,从诸侯争强、战国并起的历史局势入手,勾勒了其由楚入秦、主掌秦政、失势隐退、晚年去世的人生轨迹。书中着力叙述了宣太后掌政时期的秦国政治面貌及秦国与列国之间的关系,并在翔实考据的基础上剖析了宣太后政治成功的原因。全书篇章结构设置精巧,传述逻辑严谨,写作特色鲜明,对有关宣太后其人的奇闻逸事、彼时彼世的历史风俗亦做了具体论述,是一部扎实有料的历史人物传记。

精彩章节节选


序言


《史记》 一百三十卷,最后一卷是《太史公自序》。这是《史记》一书中非常重要的篇章。
按照唐代史学家颜师古的说法: “司马子长撰《史记》,其《自叙》一卷,总历自道作书本意。”就是说,司马迁在这篇文字中明确申明了自己撰著这部史书的学术动机和文化宗旨。颜师古还说,《太史公自序》对于《史记》各卷都有简略的引语: “篇别皆有引辞,云为此事作某本纪,为此事作某年表,为此事作某书,为此事作某世家,为此事作某列传。” 颜师古分析,司马迁的意思,是仿照《尚书》的《序》,也就是孔安国所说的《书序》: “序所以为作者之意也。”西汉学者扬雄作《 法言》,东汉学者班固作《 汉书》,也都采取了这样的做法。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回顾了自己的家世渊源,明确了著史的文化责任;对于父亲司马谈已经进行的工作,即所谓“先人所次旧闻”,也有所说明。就司马谈对自己的嘱托,司马迁表达了庄严的承诺。司马谈“所欲论著”的史学志向,司马迁决心继承。同时,《太史公自序》 对于《史记》各篇均有简略的概括。这就是颜师古所说的“篇别皆有引辞”。对于《史记·秦本纪》,司马迁写道: “维秦之先,伯翳佐禹;穆公思义,悼豪之旅;以人为殉,诗歌《黄鸟》;昭襄业帝。作《秦本纪》第五。”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述了秦史的新阶段,就是秦王政即位,统一步伐愈益急进,终于实现“秦并天下”,并创建秦帝国,完善了诸多创制,随后则未能解除多种危机,最终秦帝国走向彻底覆亡的历史进程。《史记·秦本纪》总结了秦崛起于西北,一步步向东进取,富国强兵,以致“唯秦雄天下”,“秦地半天下”的发展轨迹。
还应当说明,《史记·秦本纪》依据的主要材料,应当来自秦国史书《秦记》。李斯建议秦始皇禁绝可能动摇统一政体的思想言论: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 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李斯的主张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所谓“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就是全面取缔各国的历史记录,只保留秦国的史籍。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六国年表》中说的: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 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 司马迁深深痛惜诸侯史记毁于秦火,所谓“独有《秦记》”,就是“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的后果。所谓“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指出《秦记》内容并不十分完备。不过,他同时又肯定,就战国历史记载而言,《秦记》的真实性是可取的。司马迁还以为因“见秦在帝位日浅”而产生鄙视秦人历史文化的偏见,是可悲的。《史记·秦本纪》有关秦崛起、强盛、兼并进程的历史记述,有《秦记》保留的资料为基础,可以认定大致真切可信。
司马迁为“作《秦本纪》第五”写的“引辞” 中只列举了秦国发展史中三位重要人物: 1.“ 伯翳”;2.“ 穆公”;3.“ 昭襄”。所谓“昭襄业帝”,肯定秦昭王(或称“秦昭襄王”)已经奠定了帝业的根基。而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在秦史这一阶段作为秦国最高执政者,她的历史表现值得特别重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