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那些事儿
|以音乐的名义 讲述有
温度
的故事 |
Sempre libera
Nellie Melba-Caro nome
Se saran rose
梅尔芭( Nellie Melba) 一个伟大的名字!她的歌声伟大,她的意志更伟大!如果用现代潮流的说法,她是当时国际乐坛绝对的女强人。
她的歌唱生涯充满着传奇性,1861年5月19日,梅尔芭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郊区。她父亲是个小提琴手,母亲精通钢琴、竖琴。
在这音乐世家中,梅尔芭自幼被父强迫学习钢琴、小提琴、竖琴、作曲等。长大一点就去教堂当管风琴手。实际上,梅尔芭早年的嗓音是很优美的,她也很喜欢歌唱。
1882年,21岁的梅尔芭嫁给了阿姆斯壮(C.N.F.Am strong)。结婚后的梅尔芭对声乐仍感兴趣,生了第一个儿子之后,1886年1月,她远赴伦敦寻师学唱。
她四处找导师试唱,一次两次,可是没有一位导师愿意教她。她并不灰心,自告奋勇地参与 《弥赛亚》(享德尔曲)的演出,可惜并不成功。 在伦敦不如意,梅尔芭并不气馁,三个月后她赴巴黎,找到了 马凯西( M. Marchesi)。
这位著名声乐教师试听了梅尔芭的演唱后十分欣赏她的音质,认为她是一个很有潜质的歌剧演员,并收她为徒。25岁的梅尔芭这才开始学声乐,并首次观看歌剧演出。很有进取心的梅尔芭十分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成为马凯西学生中最听话、最勤快、最有天赋的一个,受到马凯西的赞扬。
在马凯西悉心的教导下,经过九个月的发声、练声曲、咏叹调的训练,梅尔芭终于学成。于1887年在布鲁塞尔莫奈剧院,她参与威尔第歌剧《弄臣》的演出,饰演吉尔达。这是她生平第一次在舞台上表演歌剧,初露锋芒即受欢迎,在随后的乐季中,梅尔芭开始饰演新的角色,如《茶花女》中的 薇奥丽塔,《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多尼釆蒂曲)中的露琪亚,《拉克美》(德利布曲)中的拉克美和《玫瑰骑士》中的苏菲等。
这些角色都给她带来了辉煌的成就和崇高的声誉,也使得她与各国著名歌剧院签约。 1885年5月24日,梅尔芭首次在伦敦皇家歌剧院演出,演唱
《拉美莫尔的露琪亚》
。她那甘美的音色、华丽的花腔以及无懈可击的音准都受到高度的称赞。但是,她的演唱缺乏某种魅力,那就是情感。从来没有学过表演艺术的梅尔芭,早年的演戏当然略差。经过多次的演出实践,不断吸取舞台经验,不出五年,梅尔芭终于成为世界首席女高音,成为“世界上最高标准美声唱法的神奇女子”。
从此功成名就留芳百世,伦敦是她的大本营,凡是她在伦敦的演出人们就称为“梅尔芭 之夜”,吸引了许多社会名流以及皇室成员观赏她的演出。1918年, 她更被英国皇室封为“不列颠帝国夫人”以示奖励。
她在巴黎、米兰、纽约和芝加哥的演出盛况空前,大受欢迎。1902年,她回到澳大利亚巡回演出。1906年-1910年,梅尔芭在纽约曼哈顿歌剧院出任首席女高音的时期,是她演唱生涯中最辉煌的日子,她与男高音歌唱家鲁琪亚(F. de lucia)合演的《丑角》,与卡鲁索(E. Caruso) 合演《艺术家的生涯》,被称为歌剧史上最佳的演出。
1919年,已58岁高龄的梅尔芭重返伦敦皇家歌剧院演出 1926年6月8日,梅尔芭在皇家歌剧院举行告别音乐会,一个65 岁的女性声音仍然那么美,确实是了不起。退休后,她回到澳大利亚,出任墨尔本音乐学院院长。
她写的回忆录《旋律与回忆》( Melodies and Memories)一书,1925年在伦敦出版,并拍摄成电影。
1931年2月23日,梅尔芭病逝於墨尔本,享年70岁。
一代歌后与世长辞,震惊全球。她的死讯成为当天世界头条新闻梅尔芭得天独厚,有副漂亮的嗓音,她的音质纯净、明亮、清新 而又特别柔润,音域又宽,乐感又好。
她的歌声如同银子一般掷地有声,且带有迷人的魅力。在她的唱片中听不出声区的差别,这是最奇妙的,也是她歌唱艺术中最有价值的。她唱的音阶相当均匀、连贯,起音十分轻巧、灵活,高声区快速的华彩乐段异常轻松、自如,毫无吃力之感。
她的整体共鸣腔运用得尤为出色。 梅尔芭以美妙的歌声和高大美貌的丰姿风靡了欧美乐坛。她的拿手剧目有(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中的露琪亚、《弄臣》中的吉尔 达、《浮土德》中的玛格丽特、《罗密欧与茱丽叶》中的朱丽叶、《奥赛罗》中的苔丝狄蒙娜、《茶花女》中的薇奥列塔和《艺术家生涯》中的咪咪等。其中要以咪咪最为感人。
她也曾尝试唱些戏剧性的作品如瓦格纳《齐格弗里德》中的布伦希尔德,但不成功。之后,她一直拒唱不适于自己的嗓音的剧目,甚至不唱(蝴蝶夫人》。这是她的明智之举,梅尔芭的78pm唱片已绝版,如果不是CD复制重新发行,恐怕人们难以欣赏到她那美妙的歌声了。
旧M发行的《梅尔芭演唱歌 剧咏叹调与歌曲》(CDH7610702)虽然带有严重的噪声,但是,梅尔芭卓越的歌艺足以补偿音响的缺憾,因此仍不失为精粹之作此CD所收辑的20首曲子即有7部歌剧11首咏叹调和9首歌曲,都是梅尔芭的拿手曲日,也是美声唱法中最佳的典范演唱之富有很高的声乐价值 。
1904年(43岁)正是她歌唱黄金时期,所录下的吉尔达咏叹调 “亲爱的名字"(《弄臣》第一幕)、朱丽叶咏叹调“在这醉人的梦境之 中”(古诺《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幕)等,充分显示了她那非凡的歌唱才能和超人的花腔技巧,干净清晰,灵巧轻盈,清亮纤柔,深情婉转。叮贵的是,她在花腔中巧妙地揉进细膩的情感,热情地发出鲜明的音乐性格。她善于采用不同的声音色彩来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的内心世界,露琪亚钟情,吉尔达多情,朱丽叶纯情 《荼花女》第一幕中的薇奥列塔咏叹调“我愿像空气一样自由”,那快速的音阶式级进的花腔走句她唱得异常微妙,直率的托腔中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内心喜悦。
梅尔芭以得意忘形之神态唱出的“珠宝之歌”(古诸《浮士德》第三幕玛格丽特咏叹调),旋律活泼跳音雅致、花腔华丽、音乐兴奋,带有上流社会的生活情趣。梅尔芭的“珠宝之歌”古往今来,无人可及梅尔芭的咪咪最可爱最动人。她深情唱出的咪咪咏叹调“人们叫我咪咪”(《艺术家的生涯》第一幕),天真活泼,温柔妩媚,娇美的声线中蕴含着小女子初恋的愉悦心情。特别是曲调中的保持 ( Tenuto)唱法,既持重有力,又连贯圆滑,效果奇妙,实为一绝。
她与歌王卡鲁索的二重唱“啊!美丽的姑娘”(第一幕),是78mm唱片时代最受欢迎的录音,最为珍贵的是,CD收入了梅尔芭告别音乐会实况录音中的五首曲子。令人难以置信的是,65岁的梅尔芭声音仍然保持得那么清晰、明亮、结实、圆润,歌艺不减当年。
她唱得坦然自如,得心应手,令人赞叹不已。《奥赛罗》第四幕中的苔丝狄蒙娜唱段“圣母颂”,她唱得凄婉极了,哀伤极了,听了令人心酸怜悯。《艺术家的生涯》第三幕中的咪咪咏叹调“再见吧,祝你安好”、“别了,早晨从美梦中醒来”(四重唱)及《荼花女》第二幕中的薇奧列塔咏叹调“告诉你的女儿吧”等都洋溢着甘美的乐韵,表现出明亮的美声唱法的特色。
此CD收辑的九首艺术歌曲如托斯蒂的“再见”、“小夜曲”,巴哈/古诺的“圣母颂”,毕萧的“可爱的家”等,梅尔芭唱来都富有种内在的音乐魅力,曲曲传神,首首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