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教育之江
传递科学和谐教育理念,提供权威教育政策资讯,打造高效教育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教育之江

人民日报:让山里孩子看见无尽的天地

教育之江  · 公众号  ·  · 2025-02-24 11:1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点微光,汇成星河。2月21日《人民日报》“每一个人都是主角”系列评论聚焦 浙江省温州中学组团式帮扶干部、四川省阿坝县中学校长周杨 讲述了四川省阿坝县中学无数位师生的坚持,让高原教育不断突围,用教育的火种点亮更多梦想的生动故事。一起来看全文→





让山里孩子看见无尽的天地




作者:周杨,浙江省温州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温州市教坛新秀,2024年2月参加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中学校任校长。







教育是育人的科学,尊重学生、激发兴趣,遵循规律、找准方法,完善机制、提高效率,就能实现教学相长。


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山海协作,这些从来不是口号。我们今天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在积跬步,终将成千里。


“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怀揣着这个信念,我离开浙江,踏上了四川阿坝海拔3300米的高原。至今难忘第一堂课:教室外,冷风卷着砂砾直往衣领里钻;教室内,汉、藏、羌、回等各民族学生的眼睛亮晶晶的。想起这里的学生很难通过普通高考考上本科院校,想起有家长直言“读书有啥用?不如回家放牦牛”,瞬间,鼻头发酸。从没有哪一刻,我如此坚定地想推开这扇窗,让山里的孩子也能看见无尽的天地。


破壁突围,先要找准薄弱点。初到时,我进行了大摸底:教师教案敷衍潦草,学生基础薄弱,不少人数学考试还不到30分;家长对教育漠然,认为“赚钱比读书实在”。问题扎堆的地方,就是破局的关键。教育教学,“教”字为先,教师的思想和能力问题,是首先需要解决的。



让老师有干劲、善使劲、肯吃劲,光讲大道理没有用,关键在于形成心理认同。每周晨会,我们不再安排领导讲话,而是请一线教师站上讲台,讲述自己的育人故事。美术教师刘成志,感冒了还带着氧气瓶为学生辅导;老教师谭合,30年扎根牧区,用坚守架起教育连心桥……渐渐地,“育人先锋”成为教师们最自豪的称号。以榜样引领风尚,让职业成为骄傲,大家的教学热情空前高涨,教师荣誉从“颗粒无收”到1年斩获省级奖项10项。


学生基础差,刚教就忘,怎么办?我们推出导师制,既指导学业更指引人生;搭建“问题—主题—专题—课题”模型,通过教师赛课、磨课,让教学需求与指导要求相融合;确定每月11日为“教学反思日”,为学生“量身定做”学习方案,设立“班研体”互相取长补短。通过创新学生培育模式、重构课堂教学体系,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从“对着书本满堂灌”到“课堂有趣自愿学”的转变。教育是育人的科学,尊重学生、激发兴趣,遵循规律、找准方法,完善机制、提高效率,就能实现教学相长。


教育帮扶,扶智更要扶志。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山区的教育资源仍存在一定差距,这客观上限制了孩子们的视野。东西协作,就是为了打破这个壁垒。我们引入校外资源,学生泽修通过测评发现了自己的编程天赋,短短半年,所在无人机编程社团在州级竞赛中斩获一等奖。他说:“从前以为高原孩子只能放牧,现在我知道代码也能飞跃雪山。”寒暑假我们组织学生赴北京、浙江研学,观看天安门升旗、瞻仰南湖红船。一名藏族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站在长城上,我才明白,我的梦想不仅是走出大山,更要带着大山走向世界。”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山海协作,这些从来不是口号。我们今天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在积跬步,终将成千里。


曾经低头躲闪的孩子,如今在舞台上自信跳《映山红》;毕业生家长会上,一位藏族阿爸给老师们献上哈达,“原来读书真能改变命运”……“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阿坝县中学的“光”,是深夜教室里未熄的灯光,是学生谈及梦想时眼里的星光。无数个师生的坚持,让高原教育不断突围。这条路,走得很艰难,但回头望去,数不清的格桑花已倔强绽放。我们将带着希望继续前行,用教育的火种点亮更多梦想。


来源 |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 | 方柔嘉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精彩

» 之江夜读 | 致开学:别害怕吃读书的苦,那是你通向未来的路


» 大学生“掏家底”式返校!这是你的行李箱吗?


» 清廉之风润校园⑬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聚力“三融合”,打造清廉生态


» 挺膺担当,聚力前行!浙江教育系统持续热议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


» 一图看懂!中小学幼儿园开学提醒“六要”“六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Excel之家ExcelHome  ·  Excel中,那些被人冷落的微图表
7 年前
陈春成的风速狗  ·  没有恋爱攻略的蛮荒时代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