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上午的话题,有很多人都对这个在海外工作的小伙儿感兴趣。
那我不妨跳出他的具体情况,咱们针对全世界的就业市场,做个划分。
其实很简单,一共就三类,欠发达国家,国内,发达国家。
欠发达国家的定义就是上午说的那种,他们国家买房相对于我们很便宜,他们当地的收入,不如我们国内的收入。
发达国家就是美国这种。
你把就业市场分三类之后,整件事是非常清楚。
第一种,欠发达国家。
如果你自己一个人跑到当地去挣钱,除非你是当老板去了,发掘当地商机,否则你去人家国家的企业里打工,那显然是挣不来钱的。
别人的人工那么便宜,为什么要用你呢?
什么情况下打工能挣钱?除非我们国家有超大企业在当地深耕。
你实际上在当地的身份,就像90年代外企来华深耕的时候,被派驻国内的外国人。
一个道理。
我们的企业在这种欠发达国家深耕,总是需要华人看场子,你就是那个。
那么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挣点钱,回国生活。那你就没啥优势,你顶多比国内工作的人多点海外补贴,你最后还是要承受国内的高房价。
第二种就是你干脆扎根当地,享受人家的低房价,拿着来自国内的高工资。你在当地,就是当爷去了。
第二种,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很简单,你有家境的拼家境,没有家境的拼才华,这就是白领赛道。
白领赛道现在不缺人,但凡家里有点底子的,都希望孩子做白领,于是白领赛道供大于需。
你的竞争者们可能父母很有人脉,或者被包装的很好,学历很好,而且家里给买房买车,说不定还给上司打过招呼。
如果你有优势,那就卷。
反过来,如果你说自己要啥没啥,家境也没有,学历也很低,那你不妨看看自己动手能力强不强。
因为所有年轻人都去卷白领了,于是蓝领赛道相对来说就供小于需。
当然不是指进厂,进厂实际上是和工业机器人在竞争,也不是送快递,那是和算法在竞争。你要做的是那些非标的蓝领工作。
比如说修空调,美缝,玻璃贴膜,水电,通管道之类。
就是需要你现场去根据实际情况出方案,然后一个个解决问题的这种。
如果你动手能力强,你比同龄的那些混得不好的硕博士拿得多,是很正常的。
没啥神奇的,供需造成的。
那些积累了客户的蓝领高手,一年净落大几十万的也有。
白领里面所谓年薪百万,七扣八扣,最后到手的未必比他多。
当然,你要承担国内的高房价,好处是你不需要跑到异国他乡。
第三种,发达国家。
我们聊过,美国通胀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初是疫情带来的供应链紊乱,后来是能源涨价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后来就已经是人工费用上升了。
这个话题我们聊了小一年,就是底层劳工费用的上升。
那么对比一下,有一段时间,就是几年前,我们薪水一直涨,而美国薪水一直不涨的那个阶段。
你去美国做蓝领,实际上不太划算。
但是经过这一轮上涨之后,你去美国做蓝领,又变得比较划算了。
美国这一轮劳工费用上涨很剧烈,很多类型的蓝领都能赚到小十万美金。
你花个RMB几百万,跑去美国读个什么文科出来,想要留美工作是很难的。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的,就像前面第一类情况,任何企业,那种动动嘴皮子的管理人的,指挥别人干活的,都是留给本国人的。
90年代外企来华,这类型的岗位,不都是留给洋人的么?
同理,现在我们的企业在欠发达国家开公司,这类型的管理岗位,也是从国内派过去的。
这是人性,搁哪个国家都一样。
所以你一个华人,跑去美国挤白领赛道,不容易是必然的,挤来挤去,最后做个码农,组长都升不上去,很正常。
能留给你的工作肯定是需要干活的。
说穿了,你出卖的一定是技能与劳力,不会是信任感。
那么随着美国市场当下的蓝领劳动力价格上涨,如果你动手能力强,干活儿麻利,那就可以挣这笔钱。
好比你在国内做蓝领,混的一般的那种,一年赚15万,去了也许一年赚60万,45万就是差价。
如果你在当地自己烧饭吃,说不定攒了十年,也攒了500万出来。到时候你回到国内,有点积蓄了,也可以城里落脚。
美国蓝领的薪水一旦升起来了,是很难很难降下去的。
工资这个东西,就跟企业里用人是一个道理,企业里用人,升迁容易,降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