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ngie
85鸡血妈,前互联网运营总监,【在行】全国排名第一行家、多个平台专栏作家、时间管理达人,2017年,通过原创文、特训营、微课多种形式,带你探索人生的多种可能。订阅本公众号,学会价值变现的多种方法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Angie

首富王健林行程安排曝光:你应该这样管理你自己。

Angie  · 公众号  ·  · 2018-05-16 08:10

正文

01


“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


首富王健林熬的这碗毒鸡汤,你干了吗?



紧接着首富王健林11月30日行程被曝光。



网友们的注意力开始转移,纷纷惊呼: 我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穷了。


这份行程表确实紧凑到令人发指 ,但隐藏在背后的是一幅高效、自律的人生状态。


真正是 “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 的真实写照。


网上也有资料显示,其实首富王健林并不是每天都4点起床,平时的日程安排是这样的:


  • 每天准时6点起床。


  • 7点10分到公司,基本上雷打不动,前后时间差不超过5分钟。


  • 晚上下班回去就八点多了,如果有会议或者有宴请,就九点多到十点多之间。


  • 十一点准时休息。


这样的行程对比起4点多起床的版本,节奏正常多了,但依然只有少数人能够 真正 日复一日地做到。


02


调侃首富王健林先定一个“1亿元的小目标”离谱之余,我却有另一层不同的解读。


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和格局高度都是不一样的,对他来说,也许1个亿真的像我们所想的1万一样,是个相对小的目标。


焦点不在于数目,而在于你是否会为自己制定真正适合自己并且可行的目标。


管理好自己的第一法则:你得有目标,并且学会把大目标拆分成一个又一个具体可行的小目标。


目标感强的人生,更加有方向。


哈佛大学有一个十分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


调查结果发现: 2 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那些占3%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者:


  • 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我的人生目标,

  • 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发奋,

  • 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


而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那些60%的模糊目标者和27%没有目标的人群,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只能在自己的工作上怨天尤人。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 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自我的一个选择。


如果你的生活现状是每天没有明确的重心,试着给自己订立一份目标吧。


同样,史蒂芬・柯维在他的畅销书《要事第一》中提出了一个以原则为中心的方法,它超越了推崇更快捷、更努力、更机灵的传统方法, 不是给你提供另外一个时钟,而是给你一个罗盘——因为比速度更重要的是前进方向。


而前进的方向,就是由你的目标带来的。


03


你了如指掌自己每天的行程安排吗?


讲得更简单直接一些,你还记得自己昨天或者今天一整天做了哪些事情吗?


我是在手机上安装了Moment这个APP,发现自己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居然高达6个小时后,开始重拾记录自己时间 习惯。


时间管理必读书《奇特的一生》主要 讲述了一个将自己的一整个人生用时间来精确计划的人——柳比歇夫。


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 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干多少?怎么干?


通过记录,他对自己非常了解:


  • 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

  • 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

  • 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精确无疑。


管理好自己的第二法则:通过记录自己使用时间的真实情况,进而了解自己的现状,从而制定真正适合自己的每日行程。


在记录时间这件事上,记录行为本身是不重要的,所以你不需要过分花时间在工具的选择和怎么记录上。


而是真正开始行动进行记录,最重要的是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并重新拿回对自己时间的掌控感。


我们不需要和别人比,更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时间节奏。


04


从行程表格中可以看出,在那么紧张而忙碌的情况中,首富王健林选择了比平时早起,花接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健身+吃早餐。


网友们开始调侃:你知道王健林为什么会成功而你不能吗?因为你没见过凌晨4点的北京样子。


首富王健林4点起床后,运动45分钟,然后给自己留了30分钟的早餐时间。


尽管每天的行程很满,但是62岁的王健林早起后依然会运动一会。不管什么时候,都依然在坚持。


管理好自己的第三个法则:建立一个又一个好习惯。


好习惯的建立首先要有时间上的配合,比起早起更重要的是,你知道早起后自己的安排是什么。


所以早起本身不重要,你应该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时间特点,划出专属于自己的精进时间块,并为这个时间块安排具体而可执行的计划。


还有很多名人,每天都有独立的时间块,数十年如一日地每天保持着好习惯,比如80多岁的李嘉诚,每天坚持6点起床,打一个小时高尔夫,8点到办公室工作。另外他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


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

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英文电视,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说,因为“怕落伍”。


05


从首富王健林的日程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到,7点-12点,15点-18点都在飞机上度过。


此时的他在干什么呢?乘坐私人飞机的他即便在飞机上,也可以召集同事开会研究项目。

王健林这么努力的工作,你却还在抱怨每天时间太少。


管理好自己的第四个法则:珍惜自己的每一分时间,甚至是花钱买时间。


普通人当然没有办法像王健林那样,座驾是私人飞机。


但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其他的维度上去思考如何拥有更多的时间:


  • 比如更加珍惜碎片化时间的利用,而不是人为割裂自己的整块时间。

  • 比如在住房上选择就近原则,多花一些钱、租得/买得离公司近一些,把花在路上的时间,全部用来学习。

  • 比如必要的时候付钱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常常会在【在行】上约专业的人请教各式问题,同时我的【在行】也常常收到很多咨询的邀约。


06


再来看看他的平日的日常安排,秩序感了然纸上:


  • 每天准时6点起床,7点10分到公司,基本上雷打不动,前后时间差不超过5分钟。


  • 晚上下班回去就八点多了,如果我们自己有会议或者有宴请,就九点多、十点多。


  • 11点准时休息。


我百度百科了“ 秩序感 ”这个词是这么解释的: 我们周围事物形态体现出的均衡、比例、对称、节奏等因素,能带给我们愉快、兴奋、舒服的感觉。


秩序感和习惯有些相似,前者是时间和空间感更加固定,后者倾向行为模式的培养。


我是有很强秩序感的人,工作日雷打不动的作息习惯、早起后进行固定的学习项目、上午高效率处理各种工作、下午学习+做个案咨询、晚上不讲课的情况下,全身心陪伴宝宝。


你的一天是多变而混乱的,还是安排地井然有序?


前者固然新奇,而后者的稳定状态会让你更高效地处理多项事务。


管理好自己的第五个法则:培养你的秩序感,让一天井然有序。


07


身边很多朋友们,总喜欢以没有时间为理由,不去做很多的事情, 生活却 依然过得一团糟。


反而是看起来该是要忙到飞起来的一类人,不但能抽出时间做应该做的事,生活非常有秩序,事业也相当成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