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7%,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
未来半年至1年中国经济动能仍然强劲。
全球经济仍然在复苏途中,2季度美国经济超出市场预期,欧日经济仍然在反弹途中,货币政策的“正常化”也带来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复苏,这将持续带动中国外需的复苏。“朱格拉”周期反弹尚未结束,制造业投资增速料将至少反弹至7-8%的水平,还有2-3个百分点的反弹空间。“三四线”城市房市高景气度仍然在延续,房地产周期下行给房地产投资、销售以及相关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小于市场预期,预计全年房地产投资至少可以保持6%左右的增速。在全球需求回暖,全球大宗商品仍然持续温和上涨的背景下,存货增速预计仍然将保持温和扩张,存货周期对经济下行的影响也将大概率小于预期。因此,我们认为在“朱格拉”周期和全球经济回暖的带动下,3-4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动能仍然强劲。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短期趋缓,但是不会“重回”宽松 。
由于外需和资本开支的回暖,宏观政策“稳增长”的压力逐渐减轻,在宏观政策目标中“去杠杆、防风险”的排序就比较靠前,因此,未来宏观政策从紧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但是在短期节奏上会有一些变化。在货币政策方面,上半年偏紧,下半年趋于缓和。预计下半年流动性边际上会有改善:一是上半年流动性收缩过于紧张。5-6月份出现了收益率曲线倒挂,部分银行间市场利率高于贷款基准利率的情形,部分企业取消发债,银行贷款利率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行。如果下半年流动性依然紧张,那么经济下行的压力将会较大。二是预计下半年随着PPI的回落,GDP平减指数也将大幅回落,会导致实际贷款利率上行,给投资增长造成较大的压力,通胀的回落客观上要求流动性出现一定的改善;三是上半年过于紧张的流动性部分是由于监管调整节奏较快。自从5月份银监会定调“绝不因处置风险引发新风险”,这标志着监管调整节奏进入平稳阶段。下半年监管调整节奏趋缓也将带来流动性的改善。
但是在“去杠杆、防风险”的背景下,流动性不可能大幅改善。
未来一段时间内,“去杠杆”仍然是货币政策的核心主线之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因此,我们认为,下半年流动性的改善只是货币政策的“微调整”,而且下半年中国经济预期仍然“乐观”,稳增长的压力较2016年大幅减轻,流动性不会重回“大幅宽松”,“去杠杆”主题将会持续。
财政政策:地方政府“防风险”,准财政力度减弱。
在财政政策方面,“稳增长+防风险”并重,预算内资金回升,准财政力度将减弱。2017年财政政策的基调仍然是“积极”,虽然下半年“稳增长”压力减轻,“稳增长”仍然是积极财政政策题中之意。财政部陆续在5、6月份发布了《50号文》和《87号文》,这标志着“防风险”进入财政政策视野,防止地方财政债务大幅攀升成为财政政策的目标之一。此外,由于2017年预算内资金增速大幅回升,2017年财政收入和土地收入大幅好于预期。财政政策对于准财政的依赖力度将会有所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