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唐探3》有轻微剧透,不影响观影体验
(一)
《唐人街探案3》是我春节档看的第一部电影,也是唯一一部我在预售阶段就买票的电影。
《唐探3》从预售到首映,屡屡冲破中国票房纪录。上映首日,就破了10亿票房关口,一举冲上了14次热搜,唐探IP人气,一时无两。
无论你如何看待这部电影,不可否认的是,《唐人街探案》系列已成国产电影最受期待的IP之一。
公允地说,站在春节档的时间点上,《唐探3》是一部相当合格的合家欢贺岁片。
《唐探3》是今年春节档最符合“合家欢”特征的院线电影,热闹非凡,集荒诞搞笑推理于一身,还附送一场东京深度观光之旅。
无论对资方、导演还是观众,如果用四个字总结春节档,那答案大概是:
就是我坐在后排,看着一屋子的肩膀抖个不停,我旁边的大姐一度笑出鹅叫。
我有点不能理解,网络上很多人竟然在指责电梯爆笑的片段,是“厌女症作祟”。
不要吧,不要看完《霸王别姬》去骂程蝶衣“污名化”男同,去骂段小楼是个渣男吧?不要看完《无间道》去骂这是抹黑警察,有美化黑帮教坏小孩的嫌疑吧?不要看完《三傻大闹宝莱坞》去骂里面众多的搞笑桥段恶俗荒诞毁三观吧?
何况,唐探系列的喜剧内核一直是一以贯之的夸张、荒诞和疯癫,在这个荒诞的东京,坦白讲就是真的放一只僵尸进来负责搞笑,我也不觉得有什么违和。
除了王宝强刘昊然的神探二人组,有妻夫木聪、托尼·贾、长泽雅美、铃木保奈美、浅野忠信、三浦友和等一众极具辨识度的国际演员加盟。
演员阵容几乎无死角地覆盖了全年龄段的观众口味,角色丰富到老中青在《唐探3》中稍不注意就会撞到自己的“回忆杀”。
作为系列电影的第三部,《唐探3》像极了横梁,架起了前两部各自立下的柱基,唐探3之后,整个“唐探宇宙”已初具雏形。
《唐探3》采用了双线叙事。
在代表唐探系列精髓的案情主线推理之外,这一部用足够的内容枝条嫁接了整个唐探IP架构,并将更多笔墨留给了“系列主线问题”:
案情线上,《唐探3》承接了第一部的完美密
室题材,
相比第一部中思诺顺水推舟般的“完美犯罪”,第二部里宋义瞒天过海的借刀杀人,《唐探3》的密室推理巧妙地融入到了神秘人Q的游戏布局和圈套之中。
唐
探系列最
神秘的人物
Q
,
终于在唐探
3
中露出真面目,
这是《唐探
3
》
中另一条重要的叙事线。
在我看来,比
“Q是谁?
”更重要的,是《唐探
3
》
在监狱戏份中,秦风和
Q的那场世界观之辩,这其实明确了整个唐探系列核心哲学矛盾,也可以看做
唐探系列的终极
拷问
,即那句电影台词:
在我看来,《唐探3》结尾秦风掌中的莫比乌斯环,就是整个唐探IP的哲学观:
莫比乌斯环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的发现,它所展现的丰富主题,200年来吸引了全世界无数哲学家和数学家。
莫比乌斯环有很多迷人的特征,比如它每一个局部都可以是正面,同样,每一个局部也可以被理解为反面。
如果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莫比乌斯环,那么你无需跨越任何边界,就能走完整个世界。
从善出发,也许将抵达恶,正如哈耶克所言:通往地狱之路通常是由善意所铺就。
反之,由恶出发,彼岸却可能结出善之果,翻开中国历史,大乱之后必迎大治。
君不见,那些保护普通人免遭灾难的规则、法律和协议条约,不是由和平与宁静带来的,而是人类社会经历重重灾难和混乱后建立的”护城河“。
实际上,“如何定义善与恶”的主题一直是唐探系列影片的核心。
在《唐探1》中,思诺在阴森一笑前,曾问秦风这样一个问题:
个体生命不同,但这世界善恶总量不变,每个人从出生就各自扮演各自的角色,有的是恶,有的是善!你呢?
《唐探2》中,天才般的外科医生罹患绝症,走火入魔的他白天救人,夜晚杀人。
杀人,是为了成就神一样的不死之身,而不死之神,白天可以救更多的人。
抛开这个美国医生荒谬的“永生之法”,单单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为救更多的人而杀掉几个无辜之人,这到底是恶,还是善?
“用区区几个普通人的性命,来交换一个神的命有何不可?”
“如果未经法律审判,亲手杀死一个罪大恶极的奸杀犯,就可以救下两个无辜者的生命,你该作何选择?”
类似的善恶悖论,千余年来吸引了无数哲学家加入辩论,典型的如电车难题。
在哈佛公开课中,绝大多数哈佛同学选择杀死1个人,拯救另外5个人。罗翔老师讲过一个更尖锐的“电车难题”:
如果你是个外科医生,给你绝对的权利,你会不会杀死一个肉体健康的智力残障人士,而去挽救5个因不同器官衰竭而濒死的北大高材生呢?
当然,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在一生之中,都不会面临这样的“终极善恶拷问”。
但如果历史选择某个瞬间让你拥有绝对权利,如果这世间的“善
与
恶”交由你来审判,那么——
光打在秦风脸上,一面明,一面暗。那光,是不远处闪烁的警灯。
《唐探2》结尾处的用光,很高明。
一面是象征着人类秩序与光明的警灯,一面是“法网之外”暗夜下的罪恶与混乱。
《唐探2》中,秦风已有“黑化”痕迹,秦风完全可以将宋义绳之以法,他有完整的推理链条,但他却放弃了对宋义的审判。
秦风在《唐探3》中面对着更极端的考验。在Q布下的谜题中,秦风领略到“人性的丑陋、人类的无序、法律的愚蠢”,在与Q的哲学之辩中,秦风似乎做出了一个“坚定”的选择。
但别忘了,在龙Q馆拯救小林杏奈的那场戏中,站在善与恶的边缘,凝视深渊已久的秦风,终于还是犹疑地向黑暗处伸出了手。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又是谁,有资格做善恶的审判者?
说到这里,我很期待《唐探4》中关于这一哲学观更激烈、更尖锐的碰撞和抉择。
在《唐探3》的主线案情叙事中,“善与恶的混沌”一样是矗立在庭审现场中的大象。
站在小林杏奈的角度,面对那个抛妻弃女的男人,她有足够的理由去恨,去报复。
但如果人生能重来,纵使多年后要面对女儿的拷问和审判,但在那个生死攸关的绝望雨夜,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面对那沓救命钱,渡边胜真的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吗?
如果一切能重来,我想,那个在法庭上认罪的男人,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