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鲁柏祥博士
企业让企业家去经营,让我来帮助企业家好梦成真——鲁柏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卤猫  ·  开工大吉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鲁柏祥博士

小鲁班课堂感悟系列(二)

鲁柏祥博士  · 公众号  ·  · 2019-04-13 06:00

正文

由于甘露入心 也似醍醐灌顶

——L180101 邵晓迪

我想我会永远记得2018年9月17日在西一503教室上的那一堂《管理学》课程。当时我的人生并不太顺利,已经步入大三,既要寻找大三暑期的实习也在纠结毕业后是在国内保研还是出国读研,更重要的是,我缺乏明确的目标,对现在的专业就业前景不满意却又难从别的专业中找到更喜欢的。更要命的是,我似乎总是易被杂七杂八的事情所困扰,一件接一件的小事让我忙得焦头烂额。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原本我以为这只是一节在我混乱荒唐的生活中为了应付毕业学分要求而浑噩选修划水就能过的毫不出奇的课程。没想到,原本只是为了记住老师的联系方式和弄清课程评分以便更好地投机取巧水过拿到学分而听的不过几分钟的课程,我竟然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之后,短短两个小时的课听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前所未有的冲击。或者说是,振聋发聩。

第一点 的冲击来自于“人生来就是受苦的”这个结论。虽然没有认知上的冲突,但是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也属实是第一次。佛说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爱别苦;所求不得苦;怨憎会苦;忧悲恼苦;这是为八苦也(作者不详,《佛说五王经》,晋)。也是,婴儿降生时为什么会啼哭呢?或许是知道自己要来这世上受苦了吧,就好像只有你明白你时刻都处在不安全之中,你才能拥有真的安全感。你也只有明白世界本来就是苦的,才能更好地更平和地面对生活中所遭受的一切不幸。

L180101班成员 邵晓迪

第二点 的冲击来自于这三堂课让我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十足的手机控,除了睡觉的八个小时,其余的时间,包括吃饭上厕所等手机都不会离开手,就算是洗澡手机也会带入浴室放歌,上课时也会时不时地拿出来查看一下有没有新信息。我很想否认这个事实,但是我必须承认,手机于我而言,已经是一个戴在脖子上的圈套了。我拿得起却放不下,在手机上你可以微信聊天看视频逛淘宝,然而当我手头没有手机的时候,我竟然不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好像失了魂似的不知所措。

然而在这次的课堂上,我竟然把手机关机了,竟然真正做到了脱离手机两个小时,这对于平常的每隔一分钟就会刷一下手机的我来说简直是质的飞跃。 而且,这也让我想到,以前自己曾经因为玩手机走路不看路,而撞到花坛上受伤过,也曾因为在车站玩手机而错过回家的末班车最后只得走路回家,更有数次在课堂上因为玩手机而注意力不集中错过老师上课的重点而导致课后云里雾里没法完成作业。

手机,对人而言,应该只是个工具而已,决不能让它控制了你的生活。所以,这次我还特地试验了两天,分别是9月24日和9月25日,在这里两天里,我都不会带手机出门。一开始,的确很难熬,你总觉得手头缺了点什么,一旦有时间的空余你就想刷刷手机,可是不带手机却逼迫了我自己在走路的时候只能看路,在课堂的时候只能听课,无形中,我的注意力就不得不被集中起来,一整天下来学习效率也就更高了。

这次实验,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没有手机真的不可怕,没有手机日子还是能正常的过,甚至可以过得更有效率吧。手机并不是必需品。所以以后我定当谨慎使用手机,成为手机的主人,切不可再成为被手机奴役的仆人。

第三点 冲击,则来自于在课堂上究竟需要去表达一些什么的认知。我遇到的全部老师都鼓励你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在课堂上怯于开口。然而,这些纯粹的自身的想法真的有表达的必要吗?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因为我一直在不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很难与老师进行交流和自己的想法过于片面并没有交流的必要中纠结。上完这两个小时的课,我找到答案了。

你需要去表达,但是表达的内容不是百分之百的产自于你自己的,而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授课,你学习了一些新知识之后所自己感悟到的,这些才是值得表达的。只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好似是闭着眼睛画画,这样呈现出的作品很难有佳作,而一味重复老师的话语和上课内容就像是在描摹,模仿的再好也终究只是个赝品。真正的表达应该是举一反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好似你给我看了《潇湘图》,教会了我描绘自然风光的办法,我能通过反思和感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夏山图》。

第四点 的冲击来自于自己竟然从来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效率和时间的关系。我总觉得,同样的一项任务,有三天时间去完成它,如果我能抓紧时间,在第一天用整整一天的时间完成它,这算是我提前两天就完成了任务,而另一种情况,是我直到第三天的晚上才开始着手处理这项任务,于是乎用晚上的四个小时的时间做完了任务,尽管并没有在DDL前提前。就我的工作风格来看,以前的我都是会更偏向于第一种,我情愿早一点开始花大把的时间应付一项任务,因为我很害怕自己来不及。我很少会出现熬夜赶作业的情况,因为我深知自己短时间内的产出能力并不可靠。

在效益一致的条件下,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效率低下,明明四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我却在上面花了整整一天时间,究其原因,是因为我给自己留了退路。因为我知道自己做起来速度很慢,所以我情愿早开始,以投入更多的时间成本为代价来完成任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