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决定影响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刘国梁最新表态 ·  3 天前  
新华社  ·  破60亿!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经济新闻

他帮农民卖了1800万元农货,自己不赚一分钱

每日经济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9-01-24 19:57

正文

因为运营“邮政+拼多多”这一扶贫助农模式卓有成效,乔宇被邮政系统誉为“勇于吃螃蟹的人”,2018年获“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荣誉。


陕西是农业大省,渭南又是陕西的农业大市,由于销路不畅,当地农民经常增产不增收。在这里,一个名叫乔宇的“城里人”,将“古老”的邮政系统与新潮的电商平台拼多多深度结合,帮助渭南农民解决大量农产品滞销的难题,两年多的时间里,在拼多多平台的销售额达1800万元,而他和团队成员并未从中赚取一分钱。


欢迎点击↓视频,收看更多内容:



“拼多多改变了我的人生”


“拼多多改变了我的人生。说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2019年1月中旬的一个夜晚,陕西省渭南市,走在寒冷的街道上,乔宇这样对笔者说。


乔宇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渭南市分公司(以下简称“渭南邮政”)的一名普通职工,渭南人,生于1986年,一直在市区生活,可谓不折不扣的“城里人”。他在渭南的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渭南邮政工作,如今是市场营销部业务主管。


这样的履历,可说是年轻人在城市里的普通人生,但他却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令自己的生活变得不那么普通起来。


从2016开始,乔宇在拼多多运营渭南邮政的官方店铺,销售当地的农产品以扶贫助农。截至2019年1月,销售额达1800万元。在这个过程里,渭南邮政并不赚钱。更令人惊奇的是,在起步阶段的2016-2017年,都是乔宇一人主理线上业务。


“古老”的邮政,与新潮的电商拼多多联手,在扶贫助农这件事上,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对于乔宇个人来说,这一切却又那么自然。他说:“前阵子微信出了一个统计数据,我发现自己使用微信的时间是2700多天,身边很多人是2300多天,说明我很早就用微信了。对社会上出现的新东西,我一向是非常关注的,接受起来也快,所以很早就接触电商了。”


事情缘起于2016年9月,当时在渭南邮政市场部负责寄递业务的乔宇,接到了一项新任务:运营公司的官方微信公号。陕西是农业大省,苹果、猕猴桃的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渭南又是陕西的农业大市。邮政是国企,有扶贫助农的责任,同时也有发展包裹业务的需要,乔宇因此开了微店,用邮政渠道销售渭南的农产品,但由于公号粉丝数少,销量难打开,他开始琢磨在其他电商平台上运营。


几经比对,乔宇选中了新兴的拼多多平台。当年10月,渭南贫困村平定村的柿子熟了,没人来收购。乔宇和同事商量后,决定在拼多多上销售这些柿子,帮助农民解决难题。“第一天就卖了800单。”这个如今看上去很寻常的数字,让当时的乔宇感到愕然和兴奋,他隐约意识到,渭南邮政可以在拼多多平台有更大作为,于是加大力气去推动这件事情,最终帮平定村在拼多多上卖出了8万斤柿子。


邮政和拼多多是性质迥殊的两家公司,促成双方进行深度合作的,是共同的扶贫助农意愿。通过拼多多不断助力,渭南邮政的农产品在平台上的销量一路激增。


2017年,渭南另一贫困村苗家村的大量青皮核桃滞销,农户眼看就要蒙受巨大损失。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陕西省分公司(以下简称“陕西邮政”)的鼓励下,乔宇和同事们在拼多多平台开通“陕西邮政精准扶贫官方店”,策划主题扶贫活动,将两个贫困户推为核桃的形象代言人,7月6日在拼多多上线当天就卖出1.5万斤,全年共卖出20万单,合计120余万斤,不仅解决了滞销难题,更为当地核桃打响了牌子,惠及次年的销售。


渭南邮政总经理任广利,一直鼓励并支持乔宇做这些事情。在任广利的推动下,渭南邮政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团队,乔宇任业务主管,专门经营渭南邮政在拼多多平台上的业务。


正当乔宇和小伙伴们摩拳擦掌,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现实陡然给了他们一记棒喝。


渭南邮政全产业链运营小组的主要成员,左起:张一萌、袁璟、乔宇、李承泽、刘晨扬、尹良。除了乔宇,其他都是90后。


挫折中前行


这一次,排山倒海而来的差评,几乎将他们压垮。


2018年3月份,渭南邮政采购了当地一批苹果在拼多多上销售,开始,消费者的评价很好,但很快评价就直线下降,原因是消费者收到了一批烂果。原因很快查清:苹果在每年10月刚成熟时采摘,耐放一些,但再晚就不耐放了,尽管果子在冷库时还是好的,然而拿出来后很快就会坏掉。知情者说,这批果子本身就有问题,当时供应商刻意隐瞒了这一情况。


乔宇没谈供应商的问题,言谈中,他常做的事情就是反省自己。当年大学读到一半的时候,他暂停了学业,跑去东北当兵,两年没回家过年,在空荡荡的异乡春节里,他经常反思自己的过往,并及时改正。


这一次,乔宇马上就开始了反思:“正是因为我们的不专业,才出了这样的事。”


他透露,在拼多多上运营渭南邮政的店铺,自己也一直充满压力,“2017年我们在拼多多上销售苹果,连续做了3期秒杀活动,有一次只卖出1000件,积压了6000件,这个压款得有几十万元,我的心理压力很大,幸好后来卖出去了。第二次做活动,订单量达到9000单,而我们只备了1000件,48小时就得备齐货,于是就没日没夜地包装,大伙儿工作到凌晨3点,车来装了果子,才有机会吃一口饭,非常辛苦。”


回顾这个历程,乔宇觉得后怕:“一是我们对市场的预判不专业,货要么多,要么少。第二是风险和压力太大,想起来很怕,如果赔几十万,谁来承担?因为自己不专业,一度没有勇气再做下去。”


烂苹果事件发生后,任广利没责怪乔宇,而是给了他更大力度的支持,继续扩充人手,提出做“全产业链”的设想,严格把控品质,加快发货速度。具体的做法是:渭南邮政深度介入供应链上游,把控产品的收购、分拣与包装,这与一般电商只收购产品转售以赚取利润的做法迥异;此外,团队充分用好渭南邮政的物流,实现“下单秒发”,在发货速度上走在平台同行的前面。


整个操作,为什么要往“重”的方向做?任广利告诉笔者:“品控是很专业的事情。以前我们委托一些村子收果子,当地人把果子包装好,交给我们运出去就完事了。他们包装的时候就不太会有品控的观念,会把好的坏的果子往箱子里放。客户收到之后,直接就给了差评。经过不断的磕碰,我们才有了要自己把控质量的想法,全产业链的概念就是这么形成的。”


渭南邮政的农产品包装现场。这批苹果由拼多多向渭南邮政采购,赠送给平台公益游戏“多多果园”的用户。来这里工作的多数是留守农村的妇女,如今是农闲时段,她们每人每天能在这里获得80元收入。


专业助农


“如果让你只选一种水果来代表渭南,你会选哪个?”笔者问乔宇团队的三名成员。他们没有一秒钟的犹豫,齐声说:“苹果。”


2018年下半年,反省学习半年后,乔宇团队卷土重来,在拼多多平台新开一家渭南邮政的官方店,取名“三贤优果”,继续销售渭南农产品,新店第一场仗的主打产品就是苹果。


此前惨败过一次,这次能否翻身,乔宇其实心里没底。这半年,他购买学习了多门电商运营课程,训练自己不断变得专业。新店开张,为了重获拼多多消费者对渭南邮政的信任,乔宇和同事们绷紧了神经,几个人每天带着电脑到包装现场上班,看着工作人员包装,一箱箱地过,只要有一点瑕疵的苹果,都不能放进箱子。


新店销售这一批苹果,依然是助农行为,其中一些规格的苹果甚至是赔钱买卖。任广利说:“我们在这件事上不追求利润,起初的运营肯定有赔的情况,但总体做到持平就行。”


由于新店苹果的品质好、价格低,声誉日高,同时还因为切实进行扶贫助农,拼多多平台开始信任他们,并给予更多的支持。从2018年11月到2019年1月,三贤优果在拼多多上卖出32万单苹果,合计150余万斤。取得这个成绩,跟拼多多给予的流量支持密切相关。对此,乔宇的直属上司、渭南邮政市场营销部主任赵会民感慨:“多亏拼多多对咱们这么信任,非常感谢拼多多提供的这个大平台。”


“可以这样说,我是和拼多多平台一起成长的,平台对商家的管理,是一个越来越严格的过程。这其实是好事,能够让我们不断改善自己的服务。”乔宇说。


2019年1月中旬,乔宇带笔者来到渭南临渭区的包装制作现场,现场坐了几十名当地村民,绝大多数是妇女,他们忙碌而有序地分拣果子、包装入箱、送上货车,每人每天有80元收入。


在现场,笔者见到了临渭区三高村的贫困户吝德胜,他约莫七十岁光景,满脸皱纹,精神矍铄地告诉笔者:“我在这儿啥都干,一天能有100块收入,已经做了60多天了。现在是农闲时候,不做这个也没别的事。”


“拼多多给您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笔者问。


“好!商品流通了,不愁卖了,各方面都好了。”吝德胜笑着说。


离开包装现场,笔者来到发货中心——苹果做好包装之后,会运到附近的邮件分发中心,邮政每天有六个频次的车从这里出发,把货物运往西安,再从西安分发到全国各地。所谓“下单秒发”,就是乔宇把这些车次充分利用起来,用户在拼多多平台下单,发货中心就马上出单,然后赶上最近出发的那一辆车运往西安。


在发货现场,乔宇给笔者亮出了一组对比数据:渭南邮政在拼多多上的店,平均发货时长比同行短17.78小时,签收时间比同行快15.75小时,到货时长比同行快29.22小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