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大学
腾讯大学的移动学习平台,为广大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腾讯最佳学习实践、最IN互联网资讯、热门业务动态、必备互联网生活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柠檬工会  ·  D​eepSeek,被放弃了! ·  昨天  
柠檬工会  ·  D​eepSeek,被放弃了! ·  昨天  
河南日报  ·  “望宇”“探索”,定了! ·  昨天  
江苏教育新闻  ·  推迟VS抢跑,开学“时差”反映了啥? ·  2 天前  
江苏教育新闻  ·  推迟VS抢跑,开学“时差”反映了啥? ·  2 天前  
正观新闻  ·  喜茶:拒绝门店规模内卷,将暂停加盟 ·  3 天前  
BRTV建外14号  ·  《您的声音》2月18日公映 ·  3 天前  
BRTV建外14号  ·  《您的声音》2月18日公映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大学

腾讯副总裁: 从一款亿级应用的设计思考,看互联网下半场需要哪些产品思维?

腾讯大学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9-05-06 18:00

正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便利着人们的餐饮、购物和娱乐消费。2017年,乘车码小程序上线,移动支付跨入公共交通领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乘车码逐步覆盖了全国27个省份共118个城市,成为微信最热门的小程序之一。



作为一款互联网+传统公共交通的产品,乘车码意图解决哪些痛点?在它背后有怎样的产品设计理念?与传统to C产品相比,乘车码有何特别之处?对未来的产品开发、交互以及产品经理职业能力又有何启发?


第17期腾大直播间中,我们邀请到了腾讯公司副总裁郑浩剑,为大家揭秘乘车码背后的产品策略,解码产业互联网时 代的产品经理思维。


点击观看完整分享




在过去的许多年中,腾讯在to C领域一直以用户价值为依归,探索如何持续交付产品,沉淀出了自己的一套打法。简而言之, 就是找到聚焦点和主路径,关注用户体验的提升。 乘车码的背后,就体现了这一套产品思维。


乘车码团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公共交通领域存在着乘客乘坐公共交通时忘带零钱、交通卡的支付困难、乘客对于交通拥堵状况、班车消息的信息需求等痛点,应该将何者作为聚焦点呢?


乘车码团队的各个成员深入需求场景,在地铁蹲点,与乘客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才最终确定了 将支付作为第一个切入点。



交通领域对于高效通关的需求要求交易速度控制在300毫秒以下,这是传统移动支付无法达成的效率。


为此,乘车码团队进行了创新, 将金融授信融入到扫码乘车中, 向用户给予符合交通领域消费额度的小额授信,在扫码时并不真正完成支付,而是将交易记录下来,等到乘车结束再进行扣款,使得乘客过闸时间被控制到0.2秒以内,解决了移动支付的效率问题。



而对于用户体验的关注,更多体现在产品的细节,乘车码的扫码闸机背后就包含着许多思考。扫码闸机的外形与普通地铁闸机不同,扫码头向外凸出。


这一方面解决了用户在赶时间时还未刷卡成功便跨过刷卡黄线导致的闸机报警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了NFC、交通卡功能对于乘车码扫码的干扰。



而在硬件设计上,乘车码闸机配备了高速摄像头和蓝宝石玻璃,避免用户在扫码过程中因动作不规范、晃动过大造成识别失败,增加扫码头的抗磨损性能。



在解决支付痛点之后,乘车码团队也开始探索产品可以实现的更多价值点。 乘车码结合社交, 在手机上将车票“复活”,并且将各地的城市元素加入到各地车票中去;



结合乘客玩游戏、看视频、看新闻、阅读书等高频乘车行为,乘车码整合了内容业务,推出乘车快报、乘车阅读等服务。



此外,乘车码还推出乘车里程等功能,满足用户的里程积累感,将乘车码变成绿色出行的一个记录。



从聚焦点突破,找到产品的主路径,从而自然而然地扩展到第二、第三、第四个价值点,这是解决to C产品问题的常用思维。但在从消费互联网步入产业互联网的当下,单纯的用户思维已经开始碰到许多挑战和问题。


以乘车码为例,随着产品开发的深入,乘车码团队越发发现,解决支付问题仅仅解决了用户的需求, 从支付进入到交通的核心,还有更多系统方面的需求亟待解决。


走向产业互联网时代,团队的组织架构也要顺时而变。


在互联网公司的新产品探索中,大公司小团队十分重要。相比较庞杂的人员构成,具有一定创新空间的小团队更容易聚集出热情和效率,保持住创业的初心与激情。


但团队虽小,仍应尽量做到海陆空一体化,将一个团队需要的产品策划、产品运营、产品合作、人机交互等等角色配备齐全,给予团队自行决策的能力,从而缩短决策链条。


最后,为了避免企业“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窘境,运用一对一机制,即从集团到BG、从业务线到部门再到团队,一对一地了解产品创新的进展状况,防止偏差的产生。


大公司小团队就如同进行游击战,通过不断游击, 在广阔的市场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同时, 产品的探索过程包含着不断的尝试与转变, 因此这也是一场运动战。但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进入到产业发展的时代,团队还要学会如何打阵地战。


在公司内部,联合各部门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同时,关注外部的合作伙伴,梳理产业上下游链条,联合发挥互联网与原产业链的互补优势,才能对最终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创造、实现合作共赢。



在乘车码之外,郑浩剑还与大家分享了关于互联网新技术与产品经理新挑战的一些思考。


环境的变化是产品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在2013年、2014年的时候,3G、4G的普及使得移动互联网开始快速起飞,众多创新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纷纷涌现。


而现在,5G已经近在眼前,基础环境的又一次变化即将到来,未来会有适合5G的新形态产品出现。在环境的改变下,只有适者才能生存。


而除了5G之外,云计算、大数据、AI、5G、区块链等新技术也已经不仅仅存在于概念层面。 这些新技术实际早已存在,它们在诞生之初往往服务于国家,之后被释放到顶级企业。而现在,随着技术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新技术开始在企业层面普及,互联网产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一方面,全新的中台、前台出现,产品的交互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带来整个产品策划模式的改变;另一方面,未来的产品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产品会更加理解用户。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 如何适应新技术带来的互联网产品的变化 就显得至关重要。彪悍的人生随时准备从头再来,郑浩剑建议产品经理对自己的技术能力提出要求,在进行产品创新的时候,尝试使用更多的新技术,真正将技术运用到产品创新中去,而不仅仅是背下一个个名词。


只有对技术有了解,在做产品策划时才能做到心里有底,能够更好地开发管理和团队沟通。


尽管技术的重要性越发显著,但对于产品经理而言,最重要的品质仍然是 保持对于产品的热情, 观察、走进用户群体中去。 怀抱一颗想要改变世界的心,将时间投入到产品的创新中去,这是互联网从业者应有的心态和梦想。



当日直播群内的小伙伴积极参与互动问答,迸发出一系列关于产品经理思维的思考与灵感,小腾老师特此摘录嘉宾老师的精彩回答,带你还原好课现场。


Q&A环节



Q1: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品形式越来越新颖、多元化;未来产品经理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应该具备何种核心思维?


郑浩剑老师: 其实,核心仍然是你要懂你的“用户”,过去是C端用户,今天不仅需要懂C端用户,也需要懂B端用户;另外,就是你不一定要会用所有的技术,但要尽量多懂其原理,这样你就知道新的技术可以做什么。技术先进一定可以帮助你在产品创新、策划过程中实现以前不可想象的一些新功能。


Q2: 对于偏向产业互联网产品经理来说,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不断对接各种业务。产业互联网产品经理是通过初期设计考虑全面,还是通过后续的场景变化来改进之前的基础功能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