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以最终的股权持有者为准(亦即忽略其中为了持股而设立的特殊目的机构/公司),中国资金在2014年向美国贡献了182.88亿美元的投资、3.79万个就业岗位;2015年的对美投资达207.65亿美元,但是还没有就业数据。
相对于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甚至亚洲的韩国,中国的资金显然在占比上还未名列前茅(至少2014年和2015年的数据是如此),但是主办方说:“在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当中,来自中国的资金是增长第三快的,从2010年到201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0.8%。”
美国官方数据一般比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低不少。根据据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 的研究报告,从2000年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在美国投资了近1200亿美元,其中将近一半始于2016年初。
最近中国人在美投资的热点,无疑是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自2014年起,他的福耀集团决定将第一个北美玻璃制造厂设在俄亥俄州,在2014年至2015年两年期间投资了5亿美元(这是美国媒体给出的数字,中国媒体称累计投了10亿美元),创造了近2000个就业机会。
当时曹德旺不但反驳了中国人偷走美国工作岗位的刻板印象,还大肆宣扬美国企业环境的优势。福耀在俄亥俄投资设立的工厂,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美国的最大投资,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厂。
但是最近美国和中国国内媒体争相报道,福耀俄亥俄州工厂俨然成为文化冲突的战场:福耀正面临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发起的激烈工会运动,以及一名遭革职经理的法律诉讼,后者声称因为他不是中国人而丢了饭碗。
不论在人事管理、工时调度、薪资福利还是在工作环境上,美国员工都认为福耀没有以美国的监管标准来经营。去年11月,美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卫生署对福耀在工厂安全方面的疏漏处以逾22.5万美元的罚款。
福耀的情况凸显了中美在经营理念上的差距:中国管理层追求急效,而美国员工重视周全。连曹德旺都对美国媒体埋怨福耀美国工厂的生产率“没有我们在中国的工厂高,有些工人是在消磨时间”。
俄亥俄州经济开发公益组织“俄亥俄就业”(JobsOhio)的总监克丽丝蒂•坦纳,在一次到深圳的商旅中结识福耀,帮助把福耀吸引到了该州,但并不是透过“选择美国”。坦纳对我表示,福耀在美国设厂是目前中国在美国绿地投资中创造最多就业岗位的项目。
福耀面临的挑战固然会转化为对中国企业在美国落地的刻板印象,但我在“选择美国”峰会上却感到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仍然在积极争取来自中国的投资,而参会的中国企业也报以相对的热情。
比方说,在巴菲特的家乡内布拉斯加州,上个月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年会期间,有3000多名中国投资者加入朝圣之旅。该州经济发展部门的国际开发副理丹尼尔•杰克森解释:“我们已经成功招募了一些来自中国的投资,但数量还很少。中国现在是增长最快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我们发现需要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与潜在的中国合作伙伴进行互动,关系更重要。”
自2012年起,内布拉斯加州在上海设有贸易办事处。10年来,该州还有一个官方的“内布拉斯加州中国代表”。迄今为止最大的中国投资是沃德农机割草机制造商。沃德将在本周宣布重大扩张计划。
目前特朗普用以吸引外国投资者的诱饵是简化监管和税法承诺,但这是否就能够有效地便利外资投资,还是个问号。除了文化差异上的问题以外,台州富岭塑胶有限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吉尔伯特•李(音译)在圆桌座谈的时候,还谈到由于美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来逐渐转往海外,美国目前的劳动力缺乏中低端的技术基础,要从中国调来短期培训的技师,但这些技师却拿不到签证。
因此,美国目前想要复兴制造业,必须考虑侧重的方向,而外资方也必须考虑到劳动力在技术层面的对接、以及移民政策的配合。
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是否会愿意到美国当“恶老板”?正如许多演讲的美国企业领袖讲到的,到美国来“探险”的投资者,也学到了承受风险的能力和创造未来创新型智能型企业的能力。
而在大会中,也有不少演讲者动辄提到“看看人家中国……”。比方说,有些项目在中国半年就可以快速搞定,但在美国可能要走10年流程。美国制造业公会总裁杰•提蒙斯说,美国有297,696条法令对制造业有负面影响。
但是即使特朗普政府成功简化了部分政府监管,也并不代表以后到美国来做事就可以“抄近路”。曹德旺在美投资的成败与否,最近似乎成了中美媒体的争议话题,曹本人也称媒体报道有偏颇之处。但无论如何,福耀的投资案例将成为给中国企业家集体上的宝贵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