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水韵苏米”让扬子小记者团沸腾了

农参  · 公众号  ·  · 2024-07-24 10:30

正文



7月22日,正值大暑节气,“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也是最快。在南京高楼门“水韵苏米”旗舰店里,以“‘暑’不尽的好米、‘暑’不尽的健康”为主题的扬子小记者团“水韵苏米”科普品鉴活动如期举行。
来自溧水的“公正稻米”现场煮饭,偌大一个旗舰店里始终弥漫着那种久违的米香,沁人心脾;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祁智轻松幽默的演讲,让孩子们兴奋不已;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院长王才林对于“南粳46”如数家珍地叙述,亦让小记者们终身难忘;“公正稻米”主理人黄欢和小记者们一起制作米饮、寿司等米制品,让孩子们知道了“原来大米也可以用来做饮料,而且很好喝……
小记者们的知识储备令人赞赏,当江苏省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施启平刚说出“苏湖熟”,小记者们便异口同声的说“天下足”……江苏山水平原错落,河流湖泊纵横,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江苏千百年来一直是我国稻米生产区,粳稻产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二,不仅8500万江苏人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更是长三角区域名副其实的“米袋子”。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消费不断升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2017年,江苏明确目标定位和建设重点,启动“水韵苏米”省域公用品牌建设。
早在2008年,王才林和他的科研团队培育了南粳系列的第一个优良食味稻品种“南粳46”。发展至今,在江苏,甚至全国,“南粳46”都是一款非常好吃的大米品种。
王才林现场向孩子们揭秘了南粳46的由来,20年前他就是用日本优质粳稻品种“关东194”为父本,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香粳14”杂交,在2008年育成了“南粳46”,煮出的米饭晶莹剔透,有香味,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
“水稻是中国传到日本的,结果一度日本人种的大米比中国的好吃,那不行,中国人一定要种出最好吃的大米……”王才林说。
正是这款“南粳46”,在2016年日本举行的中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食味品鉴会上,一举战胜日本诸多品种荣获“最优秀奖”;随后,在2019年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鉴会上,“南粳46”在粳稻组得分排名第一,成为全国“最好吃的大米”。
水韵苏米研究院程松主任现场为大家操作如何来煮“南粳46”。
活动现场,小记者们用溧水“公正稻米”现煮的米饭,在“公正稻米”主理人黄欢的带领下一起制作米饮、寿司等米制品,大家竞相品尝、举杯共饮。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著名作家祁智以《诗经·七月》开启了风趣的演讲。“今天是大暑,是最热的一天,进入了大暑,意味着什么呢?阳光最强烈,气温最高,雨水最充沛,如果有合适的雨水,大家都特别高兴,为什么呀?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庄稼在疯涨。疯狂地长大,就相当于一个人在长跑时的冲刺阶段。种粮的人最希望的就是四季分明,该热的时候一定要热,大米才会好吃。”
演讲中,祁智提到了袁隆平,在场的小记者们纷纷大声表达,“袁隆平爷爷让中国人吃得饱,王才林伯伯是让大家吃得好”,祁智说“袁隆平爷爷的梦想是躺在稻田上睡觉,而王才林伯伯呢,要控产,控制水稻不让它疯长,长到1000斤就让它停住了,控产是为了为了让大米的营养更加丰富,更加好吃”。
值得一提的是,出生在江苏的小朋友是幸福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京人吃的是“南粳46”,南通人吃的是“南粳5055”,而在兴化吃的是“南粳9108”……在江苏,每个地区都有最适合当地人吃的大米。
施启平表示,截至目前,全省“水韵苏米”核心企业种植基地已达220万亩,年生产能力近600万吨,“水韵苏米”连续6年获得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放心、好吃、营养”的产品品质形象,“柔、香、糯”的产品特性深入人心。





来源: 江苏省粮食行业协会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打造“久经考验”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铁丁:吹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轻化的号角

特稿|预制菜还搞不搞?!政策大起底!2024年风向如何?

特稿 | 车厘子销量暴增50%打败砂糖橘,从年货看消费市场变革

【农参专访】

梁顺俭:创办牛肉拉面大学、产业惠及近10万人,兰州拉面香飘50余国的两大“杀手锏”

头雁故事会 | 张虎:从0到25亿,农业要精耕细作稳步发展

农参专访丨郭旭:齐齐哈尔烤肉要“走出去”才能成为富民产业

“染色剂”“打40多遍药”“转基因”.......看清阳光玫瑰变“毒药”的真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