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米尔看天下
来自腾讯微博认证资料:军事网站,以独特视角报道军事。 @米尔军情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防部发布  ·  中国与老挝将举行“和平列车-2024”人道主 ... ·  3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每日囧图丨“你是轰20吗?”“我觉得我是...” ·  5 天前  
解放军报  ·  印记——珍稀原件 镇馆之宝! ·  6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气凝绒+胶抗寒外套、单反创意剃须刀 |上新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米尔看天下

诸葛亮一生追求毁于此人之手,刘备临死前就一语道破天机

米尔看天下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4-16 18:08

正文

广告合作QQ:1006051333

来源:历史开讲了

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对蜀汉政权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最后去世于北伐的军营里,也确实实现了他在隆中对话里所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用人方面,诸葛亮却少有得被后世人所诟病。

用马谡的建议,用攻心代替兵战,南中地区被平叛之后,人心世代向蜀,但在街亭之战中,马谡身为主将不按照战场突发情况进行安营扎寨,面对实战经验丰富的魏国老将张郃,仅凭自己对于兵书战法的理解进行作战,从而导致北伐关键战役的失败最后被军法处死。

力排众议用马谡的是诸葛亮,而最后结束马谡生命的还是诸葛亮,马谡的悲剧可以说是诸葛亮一手造成的。

白帝城托孤

其实在刘备临死之前就告诫诸葛亮不能够重用马谡,《三国志》中记载刘备的话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诸葛却并未接受刘备的遗训,同时对马谡的描述则是“才气过人,好论军计。

”《三国志》中对于马谡的描述除了街亭之战以外,并未记录过马谡参加实战的事件,所以说马谡善于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是合理的,诸葛亮作为一代军事家和政治家并未完全不懂其中的利害关系,之所以重用马谡其中的原因更多是和其兄马良有关。

马谡

跟诸葛亮一样同属于刘备政权当中的荆襄集团人士,也是荆襄地区有名的儒士,人称 “马氏五常,白毛最良”诸葛亮和马谡关系也非同一般,据裴松之注“良盖与亮结为兄弟,或相与有亲;亮年长,故良呼亮为尊兄耳”,马谡是马良的亲弟弟,也有一定的学识,都尊崇儒家学说,又都是荆襄集团人士,所以诸葛亮才会重用马谡。

荆襄

当然在北伐过程中,诸葛亮一心要收复中原,实际却是连年北伐,道阻且长,粮草供应是极大问题,益州军民疲敝使得北伐困难重重,因此必须在军中实行严刑峻法,以重典来维持北伐的军心,街亭用马谡是诸葛亮力排众议的决定,当然这也是诸葛亮要对众人怀疑他用人的问题的一次证明,然而事与愿违,所以必须处死马谡才能给众人一个交代。


北伐过程中,魏延曾经建议诸葛亮要求自己领兵入秦岭子午谷,诸葛亮领大军出祁山,两军在潼关会师,奇袭长安,结果他的建议并未被诸葛亮采纳。

诸葛亮对于魏延的任用和刘备对魏延的任用,二者相比,诸葛亮并没有刘备那么信任魏延。刘备在世时候,魏延镇守汉中,为征西大将军,封南郑侯,而在诸葛亮手下,魏延则是“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很多人对于魏延对待将士的态度从而想到他要有不臣之心。

诸葛亮临死前所布置的退兵决策过程中,作为诸葛亮之后军队最高长官的魏延却被排除在这次秘密会议之后。

魏延

长史杨仪和魏延之间的冲突也是诸葛亮在用人决策上的一大失误,从而导致杨仪和魏延两个蜀汉中后期的两大人才双双殒命的结局。

可以说这是蜀汉政权当中儒学读书人与兵家学派的一次正面的冲突,诸葛亮是采取的方式是直接促使冲突爆发,进而消灭这两个人。

在一方面是平衡儒家思想和兵家思想在蜀汉政权中的实力,

另一方面是剪除对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政权产生威胁的不安因素。

此时的蜀汉政权,跟随刘备从荆襄地区来到益州的将领所剩不多,而魏延论资历和能力仅逊色于诸葛亮,而且在汉中经营军政多年根基牢固,反观杨仪,诸葛亮丞相府幕僚,一直都在诸葛亮身边,所以诸葛亮对于杨仪更加了解,虽然是其亲信,但诸葛亮人认为杨仪“以仪性狷狭”,当然在北伐时候,杨仪成为诸葛亮集团中的重要人物,担任着军中重要职务,这两个人对于蜀汉政权的影响是十分巨大。

诸葛亮

可见儒家思想和兵家思想在这个时期互相的交汇之中所产生的矛盾对于一个政权根基是具有较大影响的,不同思想派别的政治理念并不一致,从而导致政权内部出现诸多矛盾,诸葛亮人才决策的根源就是为去解决各种学术流派互相冲击所对政权造成的影响。

热门

中国30年不打仗真相 真相震撼全国人

面对美国的挑唆,在周边不停地闹事,面对日本的目中无人,我们为何会一忍再忍呢?已经崛起的中国为何不敢打呢?竟然是.....

【点击阅读原文打开米尔军事APP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