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6氪
36氪(36Kr.com)是中国领先的科技新媒体,我们报道最新的互联网科技新闻以及最有潜力的互联网创业企业。
51好读  ›  专栏  ›  36氪

触宝,隐形冠军,和互联网丛林的生存法则

36氪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5-24 23:26

正文



和快手一样,触宝电话的大量用户是那些被主流媒体和主流创业者所忽略的人群。




亚马逊 丛林 的河流 边,一条鳄鱼 静静地匍匐在 岸边 。它 身体全部浸没在水下,只有一双眼睛露出水面, 一动不动 可以 保持 这个姿态一整天, 直到 猎物 毫无 防备地进入它的领地,才会 迅猛 地扑上去 死死咬住 猎物

在互联网行业弱肉强食的丛林里,除了BAT和一群成天在媒体上活跃的明星创业者外,还有一群特别低调的创业者。当他们所取得的瞩目成绩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大家都会惊诧道:“我怎么没听说过?”

通常,人们把这类公司叫做“隐形冠军”。

而触宝,就是这些“隐形冠军”中的一家。

“你们居然还活着?”

没想到,再次在TechCrunch大会上遇见王佳梁,已经是6年后了。他依然礼貌地递上名片,抬头也依然印着:触宝联合创始人兼CEO。

当年,触宝在TechCrunch大会上第一次亮相,就进入了Disrupt创新大赛的决赛。只不过之后的6年里,触宝销声匿迹般消失在公众面前,鲜有听到关于他们的报道。而和触宝一起出道的创业公司,大多已经陨落或者被收购,以至于我也一直以为触宝难逃同样的厄运。

所以当我再次看到王佳梁的时候,第一反应居然是:你们还活着?

真的还活着,而且还活得很好。当听说他们D轮融资1亿美元的时候,我着实有些吃惊。

令我吃惊的并不是融资数额,而是同时公布的业务数字:触宝输入法超过9000万的DAU(日活跃用户);触宝电话超过5600万的DAU。

在海外市场达到近1亿的日活跃用户,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这也让此前一直自称是“全球最大输入法公司”的Kika相形见绌。有趣的是,触宝从未站出来反驳。

这和他们的融资一样低调。红杉、启明、建银国际、SIG……,这些一线VC只要出现在任何一家创业公司的投资人名单里,都会被拿出来吹嘘一通。

正如很多人在2016年底前不曾听说“快手”一样,很多人也不知道“触宝”这样一家同时拥有两款Hero App的公司。

至少,在触宝公布D轮融资之前,它是“隐形”的。

低成本的“增长秘笈”

和快手、Wifi万能钥匙一样,触宝也很少花钱推广。触宝输入法在海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得用户增长: 厂商预装和社交网络营销。

目前,一线厂商的海外手机上,几乎都预装了触宝输入法。而这也让触宝省下了一大笔推广费用。同样主打出海市场的某知名中国公司,每年花在渠道推广上的费用可达上千万美元。很多出海的App都因为高昂的流量成本,无法盈利。在这点上,触宝占尽了先机。

而社交网络营销,却更像是“纯美式”的玩法。触宝在Facebook上的粉丝量居然有500多万,即使在硅谷的创业公司中,这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甚至公司的宠物猫,在Facebook上的粉丝量也接近50万。“我叫酸奶,是触宝的CEO(首席娱乐官)。我曾经是一只流浪猫,而现在是在唯一一个拥有独立办公室的触宝员工”。在她的Facebook首页上,“酸奶”的英文自我介绍获得了上万个赞。市场部的同事每周会帮她拍上萌萌的照片,写上几句心情,更新到Facebook上。

意想不到的壁垒

然而,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如果没有类似厂商预装这样的增长方式,触宝很难承受高昂的推广成本。但要在海外市场做厂商预装,却存在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壁垒:知识产权。

2013年,触宝经历了一次直面死亡的危机,也源于知识产权。当时,美国上市公司Nuance向触宝发起了337专利诉讼。

“光律师费就要几百万美元!”当回忆起这场官司时,王佳梁语气中仍隐隐透出一丝后怕。“不应诉或者官司输掉的话,我们的产品就会被美国海关禁运。”



触宝CEO在TechCrunch演讲


幸运的是,触宝在知识产权上早有准备。很难想象,一家中国创业公司在当时就已经拥有了超过50项国际专利。而这一数字,目前已经飙升到了140项。

最终,触宝赢得了这场诉讼。这一役不但让触宝起死回生,更让众多观望的手机厂商与触宝签约,也帮助后者坐上了全球手机输入法第一的宝座。

1亿美金之后,何去何从?

2015年,杭州。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马云的“军师”曾鸣教授正对学员们讲授企业战略。“你们中的很多企业都很成功,但从战略格局来看,未来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阿里巴巴的,可能就是触宝。”当时王佳梁并不在场,但据说他的合伙人张瞰听完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