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诗宋词欣赏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所在,学习唐诗宋词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看金坛  ·  看电影什么位置最好?(不是正中间) ·  昨天  
西安晚报  ·  2月4日0时,突破1.68亿! ·  2 天前  
乌鸦电影  ·  火了10年!春节档,你永远可以相信它… ·  2 天前  
南京日报  ·  看电影什么位置最好?(不是正中间) ·  2 天前  
南京日报  ·  看电影什么位置最好?(不是正中间)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诗宋词欣赏

曹丕见两头牛打架,逼曹植以牛作诗不能有牛字,曹植随即写出妙作

唐诗宋词欣赏  · 公众号  ·  · 2024-10-26 13:24

正文


三国时期的奸雄曹操,有子25名,其中不乏才俊武将,曹操最喜三个儿子,分别为曹冲、曹植、曹丕。曹冲最聪慧,他的故事“曹冲称象”广为流传,可惜早夭,令人惋惜。


兄弟纠葛


曹植与曹丕,曹操更喜曹植,因其才华,曾欲立为接班人。


但是曹植不给力,他恃才自傲,嗜酒如命,曹操将国家大事嘱托给他,使他带领军队出征,结果他出征前夜因为醉酒,导致第二日居然宿醉未醒,耽误了国家大事。


再一次,曹植饮酒后,耍起酒疯,居然连夜打开司马门,肆意驰骋禁道,要知道,这禁道可是在庆典时,帝王才能行走之路,曹植因此犯下重罪。



曹植所作所为,让曹操对他失望至极,更不可能为他去行废长立幼之事了,在这样的局势面前,曹操对曹植只能选择放弃,立曹丕为储君。


"植固执而行,不自雕励,喝酒不节。"——《三国志》


曹操临死遗言,道尽了对二子中肯的评价,他认为曹植“为人虚华少诚实、嗜酒放纵”,字里行间充满了失望。相反,对曹丕的评价很高,“笃厚恭谨,可继我业,卿等宜辅佐之。”


对于二子如此的评价,一方面可以说是知子莫若父,另一方面也因大局已定,曹操故做顺水人情,对曹丕做了更高评价。毕竟曹操对曹植的喜爱有目共睹,曹丕在他心中的地位,至少不会在一开始就如此之高。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曹植是真的很有才华,这一点从大才子谢灵运对曹植的评价中就可以看出来,“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文人自古相轻,能被大才子如此夸赞,曹植的才华,可见一斑。



曹植即兴赋诗


曹丕与曹植争位获胜,他自然对曹植没什么好印象,最讨厌别人说曹植有才华了。


在《世说新语·文学》中记载一事,曹丕即位之后,对曹植的才华非常嫉妒,于是就把曹植给抓了起来,想要曹植死在自己的“才华”之上,于是,曹丕想出一招毒计,让曹植七步成诗,如果不成就杀了他,这样既可以除掉心腹大患,又能证明曹植徒有虚名。没想到的是,曹植在七步内顺利成诗,而且内涵极深。


这首诗正是被世人所熟知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个情节写的太好了,后来被《三国演义》引用,彻底将此诗发扬光大了。


不过,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这首著名的《七步诗》在正史《三国志》中却没有记载和收录,而且《世说新语》的可信度也并不高,鲁迅认为它就是一部小说而已。



由此可见,曹丕逼迫曹植做《七步诗》一事很可能是假的,但是曹丕逼迫曹植的记载却不是孤例。


在《太平广记》中,也记载了一次曹丕难为曹植的事件。


一次,魏文帝曹丕与陈思王曹植一起出游,曹丕看到了路边有两头牛在墙间打架,其中一头牛逐渐体力不支,被另一头牛斗败,掉入了井中死了。


曹丕看到此景,计上心头,命令曹植对两牛打架这件事儿作诗一首,但是有要求,需要在马行走百步之内,还不可以提到“牛”,不许说“井”,不许说“斗”,还不能说“死”。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曹丕就是在难为曹植,如果不能按照上面的要求作出诗来,就要处以斩刑。



曹植面对曹丕的无理要求,没有说什么,毕竟他的才华货真价实,这样的要求对他来说没什么,就直接开始作诗了。


“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土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曹植作诗完毕,轻松化解了这次危机。此时马还未行百步,曹植也觉得不尽兴。于是,利用剩余的步数继续作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豆向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这一次的计策,没能将曹植治罪,反而让曹植多了一首流传千年的诗,虽然曹植的治国能力不如曹丕,但是曹植的才华确实让人佩服。



帝王家的兄弟情


从史料记载来看,曹丕与曹植的兄弟“相煎”确实存在,但也没有传说的那么厉害,曹丕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弟弟很宽容。


“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