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为何一到过年,很多家庭就吵架?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普中国

那些没擤出来的鼻涕,都去哪儿了?

科普中国  · 公众号  · 科学  · 2024-12-24 18: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解答了家长对于孩子吸鼻涕的担忧,说明了鼻涕的流向和鼻腔构造的关系,解释了鼻涕倒吸进入消化道并不会加重感冒。同时,文章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孩子不会擤鼻涕,以及如何通过游戏的方式教孩子学会擤鼻涕。最后,文章还给出了一些关于鼻腔清洁的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吸进去的鼻涕可能是从后鼻孔排走的,只要排出去都是好事。

鼻涕不仅可以从前鼻孔排出,也可以从后鼻孔排出。当我们吸鼻涕时,鼻涕可能从后鼻孔流入咽部,然后经吞咽功能排走。

关键观点2: 鼻涕倒吸不会加重感冒或鼻窦炎。

倒吸进去的鼻涕量相对于日常产生的鼻涕量来说很少,不会对病情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关键观点3: 孩子不会擤鼻涕的原因与鼻腔的复杂结构和力道的不足有关。

擤鼻涕需要足够的气流,而孩子的肺部力量可能不足以产生足够的气流来擤出深层的鼻涕。

关键观点4: 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教孩子学会擤鼻涕。

文章介绍了三种游戏,包括用鼻子吹气球、吹蜡烛和吹乒乓球,这些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气流来擤鼻涕。

关键观点5: 洗鼻是一种有效的鼻腔清洁方式。

无论鼻涕是从哪个方向排出,洗鼻都可以达到清洁鼻腔的目的。


正文



听到孩子“嗤嗤嗤”地吸鼻子,大家心里头会不会毛毛的?时常有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


“孩子感冒有鼻涕,老往鼻子里吸,不提醒就不擤出来,这样下去感冒还能好吗?”


“医生,我家孩子还不会擤鼻涕,生病时只能把鼻涕往里吸,这会不会不好啊?”


先说答案: 吸进去的鼻涕可能是从“后鼻孔”排走了,只要能排出去都是好事,别太担心。


没擤出来的鼻涕,都去哪儿了?


很理解家长的担忧,感冒很严重时鼻涕似乎永远擤不完,往里吸岂不是会更糟?那可不一定, 因为我们不仅有前鼻孔,还有后鼻孔,位于鼻腔后头通向咽喉。


鼻涕是鼻粘膜产生的分泌物,哪怕在我们没有生病时, 成人鼻腔鼻窦的粘膜,一天也会产生大约 1000ml 的液体,其中有大部分(约 700ml)主要用来加温加湿空气,剩余的往后流入咽部,经吞咽功能排走。

鼻涕之所以容易流向后鼻孔,和鼻腔的构造有关,鼻粘膜上的纤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会像小扫帚一样, 把分泌物从鼻窦扫到鼻道,再从鼻道扫向咽部。


当我们生病时,炎症侵袭呼吸道,鼻粘膜的分泌物会特别地多, 但我们把鼻涕往后吸,经咽喉流向消化道,并不会加重感冒或鼻窦炎,倒吸进去的这点鼻涕,跟咱们的“日常水平”相比,根本不算个事 ,不会对病情发展产生什么扰动或影响。

同样的,孩子不会吐痰,把痰吞下去也没问题。


有一种情况会影响病情的发展—— 鼻涕堵塞在鼻腔和鼻窦里,致使引流不畅 ,这不利于炎症的恢复,还有可能继发细菌感染。不过即便对于会擤鼻涕的孩子,对付这样的鼻涕,单靠擤鼻子也是不够的。

那怎么办呢?洗鼻。

我们用盐水/海盐水滴鼻、喷鼻或冲洗,都是为了把鼻涕带出来。 无论鼻涕是从前鼻孔排出来,还是往后倒吸、吞进去或从嘴里吐出来,都能达到鼻腔清洁的目的。

但鼻涕吞进去或吐出来,主观感受上不太舒适,所以咱们还是尽量帮助孩子让鼻涕从前鼻孔冲出来、擤出来。


为什么有些孩子三四岁了,

还不会擤鼻涕?


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擤鼻涕可能就像呼吸一样简单,但正常呼吸时气流是很缓慢的,这么缓慢的气流并不足以把粘稠的鼻涕从后往前推。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简单看看鼻腔的解剖结构。鼻腔不仅很深,而且里面弯弯绕绕的,很复杂。很多朋友以为鼻腔是像下图左半侧这样的,可实际上却如右侧,光是鼻道就有三个。

其中,我们的中鼻道汇集了“额窦”、“前组筛窦”以及“上颌窦”的开口,这几组鼻窦的分泌物得先到中鼻道才能排出 (如下图) 。可以看到,往后才是“顺势而为”,往前擤则要翻山越岭爬个长长的坡。 没有足够的力量,鼻涕要“逆流而上”本来就是不容易的。


擤鼻涕时,我们是利用加速的气流,让鼻涕“翻山越岭”来到前鼻孔。尤其是想要清理鼻腔深处的鼻涕时,需要气流足够大、足够快, 所以我们一般是先深吸一口气,按住一侧鼻孔,嘴巴停止呼气,让肺里的空气集中从单侧鼻孔迅速冲出。

这一系列动作还是比呼吸复杂多了,呼气力道不够,鼻涕就擤不出来。


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学会擤鼻涕?


擤鼻子最重要就是控制气流,让空气快速从鼻子冲出。学会 “用鼻子吹气” 是关键。让小朋友学技能,主打有趣又简单,最好是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游戏。

1

游戏一:用鼻子吹气球



视频中用到的小工具可以在某宝买到 (搜“擤鼻涕练习”) 。这是一个带有“小气球”的吹鼻器,孩子自己拿着,先贴住一侧鼻孔 (紧贴鼻孔周围避免漏气) ,再用嘴深吸一口气,按住另一侧鼻孔 (两个动作可先后进行,也可同时进行) ,闭上嘴巴,用鼻子呼气,气球就会被吹起来。多练习几次,呼气时动作再快一点,擤鼻涕的过程就完成了。



2

游戏二:用鼻子“吹蜡烛”


可以用超轻黏土或者橡皮泥,跟孩子一起做一个“蛋糕”, 用几根牙签,在末端粘上细长的小纸条当作“蜡烛” 。跟孩子说,这个蜡烛只能用鼻子吹,看谁能把蜡烛先“吹灭” (吹动)

3

游戏三:用鼻子吹乒乓球


用硬纸折成两条长长的“赛道”放在桌子上,给每条“赛道”的一头放一个乒乓球,规则是 用鼻孔吹气使得乒乓球沿着赛道往前滚动 ,家长和孩子比赛,先把乒乓球吹到终点的获胜。

这个过程中,可以把嘴巴贴上胶布“防止作弊” (强迫用鼻子吹气) ,家长也可以适当“放放水”,让孩子赢几把,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更强,更容易学会。

看了上面 3 个游戏,聪明的家长可能已经开始“举一反三”设计更多的游戏了。你还有哪些小妙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其他小伙伴~



策划制作

来源丨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 (ID:D- HealthExpress )

作者丨黄文钦 卓正科普作者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博士 卓正过敏反应科、耳喉鼻科医生

审核丨 潘春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耳鼻咽喉科 副主任医师

责编丨杨雅萍

审校丨徐来、林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