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提升思维,跂高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何谓商贩?商贩是用输赢理念去做事的人,在商贩眼里,钱就那么多,一个人拿多了,另一个人必然就剩少了。何谓老板?老板是用共赢理念去做事的人,首先是替别人算账,再来替自己算账。此外,何谓资本家?资本家以赚钱为目的,把盈利作为最高目标来追求。何谓企业家?企业家以事业为目标,把盈利当成事业成功的结果。我们应该从资本家升级为企业家,正确看待企业的目标。在信息越来越对称的时代里,企业更要用“老板”思维来替代“商贩”思维,再从“资本家”升级为企业家,并借助乘法的经营理念,崇尚价值放大,实现合作共赢。
汇源果汁董事长朱新礼说“企业要当儿子养,要当猪卖”。当前一些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遇到了困难,不少企业老板想卖掉企业全身而退。
我不赞成这种行为。好的企业你不肯卖,差的企业谁要呢?如果你有竞争力,收购人家都来不及,哪里还会想卖企业?我认为这是企业家与“资本家”的不同选择:资本家以赚钱为目的,把盈利作为最高目标来追求;而企业家以事业为目标,把盈利当成事业成功的结果,把
盈利作为检验事业成功与否的一项标准,我认为浙商应该从资本家升级为企业家。
企业家并不是不要盈利,企业家把事业做成功之后会更加盈利。企业是参与社会分工的,企业家得承担社会责任;而资本家只考虑资本一个因素,他们抓住各种机会不断追求把资本做大。但是,除了资本之外,他们还有什么呢?
浙商企业在早期的发展中缺少资金,要完成资本积累,而今他们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掘到了“第一桶金”,就应该从资本积累转向资本扩张,从而转向事业扩张,而不是一直充当简单的商贩。
大多“资本家”都有投机心态,产生市场机会主义行为。可是,“酒量+胆量=业务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要把握市场机会,但不能成为市场机会主义者,始终做投机的事情。机会是随时在波动的,有涨也有落。企业一次、两次把握住机会,那是运气好;但是从长期来看,把握住机会的几率只能是平均数,因为峰谷是会相互抵消的。我们应该明白,天下没有白吃的面包,你能想到的东西人家一定想得到,机会主义是没有出路的。
经济危机也是对浙商的考验:在这种形势下,浙商能否沉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去做企业,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否能按照“做专-做精-做强-做大-做新”的路子坚定地走下去?
有浙商曾经说过“人家种果树的目的是卖果子,我种果树的目的是卖果树,难道不是一条创新的路子吗?”假如一个人生孩子是为了卖,最后她有什么呢?试想,一个小姑娘给人家生孩子,生了十年自己什么都没有,而人家对你的要求更高了,你要涂脂抹粉,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明天人家不需要你生孩子了,你什么都没有。即使是
OEM
(贴牌生产),我都不太赞成。在企业发展初期,通过
OEM
这个平台,企业可以武装自己、强化自己;然而
OEM
只可以作为企业的策略,不能作为长远方针。一家外贸企业,天天给人家贴牌生产,除了赚点钱,什么名堂都没有。“名堂”,就是企业的品牌。贴牌生产,与做了企业去卖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要学习耐克,而不是学习耐克的
OEM
厂家。
OEM
厂家再厉害,生下的孩子还得取人家的名字,充其量只是奶妈,也不是亲娘。消费者只冲着耐克购买产品,谁会认识你
OEM
厂家呢?你的产品做得越好,人家越会对耐克产生忠诚度。只有耐克好了,才有你的好,更何况耐克好了还可以让你不好,因为他有选择性。他们会出台很多标准不断考核你的企业,要求你技术改造、流程改造等,而他们所有的生产风险都不用承担。未来的企业,难道是固定资产值钱吗?显然不是,值钱的是品牌!
怎么做才能把企业做久做强?才能把企业当成一个长久的事业来做?
企业要做久做强,首先在产业选择上就要坚持使命概念,选择有产业前景的,又具有或可以培养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选择好的产业不等于就能做好产业,还要有企业家的抱负,而非资本家的定位;接下去就需要企业家老老实实地去耕耘。
企业应该建立双环模型,成为知识经济、市场经济与工业经济的复合。现阶段不少企业只有工业经济一个系统,即物质要素的生产转化系统:从物质要素开始,从造厂房生产产品开始。市场经济系统是以顾客的需求为起点,需求是企业经营的第一要素,知识是企业经营的第二要素,物质是企业经营的第三要素,很多企业却把最重要的两个要素丢了。
实体经济暂时不行,问题不是出在实体经济本身,只不过是表现在实体经济上而已,真正的问题是软实力的缺失。物质只能利用,而知识可以创造。企业的核心优势体现在能否创造出知识来,不断创新知识又不断吸纳利用外面的知识,进而持续发展。(如上图知识进化系统)同时,需求不断提升,战略知识不断提升。(如上图需求采购系统)这样的企业,还需要卖掉吗?
鲁16班将在6月1日隆重开班,
鲁班欢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