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中建六局“科技创新媒体开放日”活动在天津中建中心圆满举办。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电视台等中央和地方主流新闻媒体的10余位记者参加座谈交流,参观科技创新成果展、企业文化展。工程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江海出席座谈会。
在座谈交流会上,王江海对主流媒体记者朋友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中建六局的历史沿革、业务布局、全产业链优势以及科技创新成果展等有关情况。王江海表示,当前,中建六局发展新动能不断聚集,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这离不开广大主流媒体的积极助力。希望大家持续关心和支持中建六局的改革发展事业,充分发挥专业新闻媒体的平台优势,帮助中建六局进一步讲述央企好故事、传递央企好声音,在相辅相成中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相辅相成中发挥各自最大功能价值,在相辅相成中助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在“双向奔赴、双向赋能”中实现携手共赢。
与会媒体记者们表示,将持续加强与中建六局的密切联系和交流合作,更好挖掘国资央企蕴含的“新闻富矿”,聚焦国企改革、重点工程、科技创新、社会责任等领域,策划推出更多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的鲜活新闻,为中建六局的改革发展事业营造更加优良的新闻舆论环境,不断提升央企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中建六局科技创新成果展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快新质生产力提升”为主题。在展览现场,中央和地方主流新闻媒体记者们详细参观了“产品创新类”和“核心技术类”两大展区,认真了解了中建六局近年来创新研发的代表性科技建造成果、关键技术和最新应用。
步入“产品创新类”展区,装配式系列产品、新型建材、新型能源、智能装备和智能安全五个类别的创新产品呈现眼前。在装配式轨道交通构件系统展品处,讲解员向媒体记者们介绍了中建六局引领绿色高效交通基础设施建造新模式的生动实践,实现轨道交通建设产业升级和低碳建造,加快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建造步伐。全程不落地移动钢平台造桥机模型引人驻足,中建六局团队在全球范围内首创全预制装配式大型桥梁“桩上打桩、梁上运梁、桥上架桥”建造工艺,在不触碰沼泽地面、不破坏雨林植被的条件下实现绿色智能高效建造。
“核心技术类”展区陈列着中建六局研发的基础设施、专业工程和高端房建三大领域核心技术展品模型。讲解员向大家重点介绍了大跨路轨两用钢桁梁悬索桥施工关键技术、复杂地层大直径盾构掘进关键技术、富水软土地层中心城区地铁超深基坑及长距离盾构施工关键技术、高精密电解铜箔机电设备安装关键技术、高高原机场建造关键技术、高原沙漠地貌风力发电建造关键技术等,充分展示了探索融合前沿科技,致力打造精品工程,在桥梁建造、轨道交通、超高层建造等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
参观过程中,小(微)型高效绿能氢电转换技术、高精度多用途数字监控系统、高精密电解铜箔机电设备安装关键技术、大型石化设备及配套设施安装技术、大型储备粮仓建造安装一体化解决方案等展览内容给媒体记者们留下深刻印象。看到大型桥梁构件“一键吊装”、“轮轴合一”超级无轮式摩天轮、点阵式3D激光扫描、超深基坑建地铁,记者们感慨“科技感满满”“信息量很大”“非常神奇”……大家纷纷点赞中建六局建造蕴藏的科技硬实力。
主流媒体记者一行还参观了中建六局企业文化展厅,详细了解了中建六局南征北战的初心使命、红色基因以及七十余年的奋斗历程和服务国家建设的改革发展成果。
中建六局党建工作部(企业文化部)、科技与设计管理部、工程技术研究院(技术中心)负责人参加活动。
责编:周 亮,王想兰
摄影:易 谦,龙 旭
校对:杨玖霖
审核:杜三聪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建六局官方微信公众号
素材来源:局党建工作部(企业文化部)
更多精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