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后如何填报志愿?
有家长认为,“七分考三分报”,愿意花三四千元甚至上万元请机构或专家帮孩子填报志愿。
花钱报志愿,到底值不值?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访了武汉3家教育咨询机构,同时采访了3位曾经“花钱报志愿”的学生或家长。
其中一家机构的工作人员遗憾地向记者表示:“我们一对一志愿填报名额已经报满,您再打听下其他家。”
另一家咨询机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志愿填报服务
原价为9999元,若在6月10日高考结束前报名,优惠价为8499元
;若
在6月11日至高考出分前报名,优惠价为8999元;若在高考出分后报名,价格恢复至9999元
。
第三家咨询机构提供的志愿填报服务
售价7980元
,包括
日常答疑、估分预案填报、知分填报
等内容。工作人员称,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门学问,专业机构可以帮助考生“低分高报”。
在记者采访的3位学生或家长中,他们有人在机构的帮助下“分尽其用”,有人却险因机构建议错失目标院校。
2024年全国高考,图为在武汉市第六十八中考点参加高考的考生。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刘莲来自辽宁本溪,去年高考后,经妈妈同事介绍,认识了一位培训机构的老师。由于是熟人介绍,原本5000元的咨询费,刘莲只花了3000元。
“我的高考成绩是504分,高一本线7分,我提出想冲一本学校。也说明了我的数学成绩非常差,满分150分,我只考了62分,请他不要帮我填报涉及数学的相关专业。”
两天后,刘莲看到咨询老师手写的志愿目录非常生气。她说:“我明明可以冲一本(高校),但他给我报的全是二本学校。另外,我已经告诉他,我的数学很差,但他还是给我推荐金融学和经济学专业。”
最终,刘莲决定放弃机构给出的建议,自己研究填报志愿的事。
“我原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正是那几天的研究,我才了解到医药学、中药学等专业。”研究过程中,刘莲萌生了学药学的想法。为此,刘莲填报了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高校。
“当年,中药学专业的最低录取线是501分,我是504分考入的,我很感谢当年的自己。”刘莲提到,她有两位同班同学,分数和她差不多,原本也可以上一本学校,结果花钱报志愿,听从了机构建议,最终都只上了二本学校。
刘莲认为,
高招填报志愿,还是要靠自己
,如果明确了未来的职业方向,填报就会很简单。
武汉某机构提供的高考填报志愿服务内容,售价7980元。记者张维纳 摄
柯女士的女儿就读于教育部在汉的一所“双一流”大学。去年,来自北京的柯女士也曾为高考志愿填报焦虑。和很多家长一样,高考前,柯女士喜欢通过直播了解志愿填报信息。
在一家教育机构的直播活动中,包括柯女士在内的众多家长疯狂抢购“1对1志愿填报”服务。遗憾的是,名额有限,柯女士没有抢到。
谁知,高考分数公布那天,机构老师忽然致电柯女士称:“有个孩子考了北京市前20名,北大清华抢着签约,这位家长不需要了,空了一个名额,要不要?”
柯女士想都没想,马上交了钱。交完钱后,柯女士发现,价值6380元的咨询服务好像没什么用。她说:“我们家里想让孩子学计算机,分数和排名出来后,能对应的学校也就那么几所,不需要别人辅导。”
柯女士提到,一家人仔细研究了《北京考试报》上的相关信息,也去学校听了志愿填报讲座。他们这才意识到,“
花钱没必要,自己能搞定
”。
柯女士尝试着在家长群里转让这个咨询名额,但迟迟转不出去。后来,柯女士与机构客服多次沟通,机构同意全额退款。
“考前抢都抢不到的名额,后面转不出去了。”柯女士说,这正是机构拿捏了家长在考试前的焦虑情绪,等高考结束了,成绩出来了,家长也冷静了。作为一个过来人,柯女士认为,“花钱报志愿没必要,纯属浪费钱”。
肖凡(化名)今年读大四,就读于福建一所公办二本院校。4年前,她曾花费6000元,请机构帮自己填报高考志愿。直到现在,她仍然感叹,“非常值得”。
肖凡来自贵州,2020年参加高考。那一年,贵州省的第二批本科分数线是463分,肖凡考了497分,高出二本线34分。庆幸的是,在机构的建议下,肖凡成功被公办二本院校录取。她说:“当年,这所学校在贵州录取的最低分数线是497分,就是我的分数,我是以最后一名的成绩踩线考入的。”
“我当时就想读公办本科学校,但说实话,我的分数很难够上。志愿报不好,就只能去读民办(高校)了。”肖凡说,她和父母在家研究了三四天,实在挑不出学校,便决定花钱找人填报志愿。
在一家教育咨询机构,肖凡支付了6000元后,机构为她配备了一名指导老师。肖凡向指导老师说明了自己的三点需求:一是想去大一点的城市;二是不想学会计;三是喜欢汉语言文学。
按照肖凡的分数和需求,指导老师为她推荐了8所高校。肖凡回忆说:“让我惊讶的是,8所高校里,就有一所公办二本学校。”
这所公办二本高校2019年更名,新校名对很多考生来说很陌生。“机构的专业就在于,他们能关注到这些信息,帮你捡漏。”直到现在,肖凡都记得,当年,她在贵州省内的排名是26749位,这所学校招录的最后一名考生就是她。
稍有遗憾的是,肖凡填报的第一志愿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志愿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第三志愿是学前教育专业。但由于分数低,肖凡被调剂到了第三志愿。“不过4年读下来,这个专业也不错。”肖凡说,是
机构帮助她“分尽其用”,没有浪费一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