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萃
艺术,懂一点挺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复旦大学崔继斋青年研究员AM:一种具有超快响 ... ·  2 天前  
艾邦高分子  ·  【邀请函】2025可持续环保材料论坛(5月2 ... ·  3 天前  
药渡  ·  「华润系」中药巨头业绩大增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萃

乾隆一生崇拜的收藏偶像,没想到也是个“心机婊”

艺萃  · 简书  ·  · 2018-01-30 09:02

正文

萃花的朋友们喜爱书画的特别多,在介绍今天的内容之前,想出一道送分题目考考大家:故宫《兰亭序》上谁的印章最多啊?

凭直觉,近一半的人大概都回答是乾隆吧,但是告诉你们哦,答案不是“弹幕狂魔”乾隆,而是项元汴!

项元汴像

项元汴何许人?明代的 收藏家、鉴赏家 ,光说身份可能大家还是没什么概念,如果说他的 书画收藏几乎是故宫的一半 ,是不是瞬间觉得精神抖擞?

当然了也怨不得大家对他不熟悉,因为今天这位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主人公,一直以他的各种代表符号示人:

媲美乾隆的国宝钤印

第一类最容易懂,也最常见的符号是印章。项元汴的一生,是与藏品为伴的一生,他以在冯本《兰亭序》上盖50多方印章的好成绩秒杀了“弹幕”鼻祖乾隆的10余枚,成为 《兰亭序》 盖章最多的收藏家

冯摹本《兰亭序》局部

以白线为界,左边是乾隆盖章的地盘,右边是项元汴盖的“神品”、(数数看同一个神品他盖了多少次!)“子京”、“项墨林鉴赏章”、“墨林山人”、“墨林秘玩”、“项子京家珍藏”……项元汴就是有一万种称呼自己的方式。

此外,他还在褚遂良摹《兰亭序》上盖98方印,怀素的 《自叙帖》 上盖了70多方……

怀素 《自叙帖》 局部

萃花大胆猜测,在这场书画弹幕较量中,乾隆恐怕只是胜在了出生比较晚,见过的书画比较多而已……

看到列举作品的朋友们肯定也发现了,它们个个来头不小啊,项元汴到底是怎么办到的?我仿佛听到有人说:因为他有钱!我得承认这是很重要的原因,除此之外的本事不是一般人学得来的。

生在浙江嘉兴的他,作为最高学府的学生,没有选择去当官,反倒做起生意来了。从地位比较低的商人进阶到收藏家,他哥哥功不可没,带他参加艺术圈轰趴, 结识了画坛巨匠、鉴赏大家文征明。

文征明小像

项元汴把家族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受文征明熏陶塑造起鉴赏品位,不同于一般商人收藏只为争奇斗富, 项元汴是一门心思,打心底里喜欢。 如果别有意图,文征明估计也不带他玩了!

即使在文征明过世后,他的儿子们也与项元汴保持着来往。项元汴长达半个世纪的收藏, 与文家父子在艺术圈的牵线搭桥分不开。

独一无二的书画密码

如果大家觉得单单比较盖章多少,没意思!那么接下来萃花讲的这一趴,烧脑又实用。在项元汴收藏的某些书画作品的角落里,除了常见的纪年和有感而发的跋文外,还会有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字眼。

看不懂的人会以为这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有人压根就没有发现角落有字,但这恰恰是大收藏家才懂的书画密码!对,看完这篇文章你也懂了~~~比如韩滉《五牛图》角落里的“此”字(放大的单字是标注,原作中并没有哦)

唐 韩滉 《五牛图》局部

又如王蒙《稚川移居图》角落里的“圣”字

元 王蒙 《葛稚川移居图》局部

当一个个独立的字眼引起学者的注意后,学术界开始了项元汴书画密码的解读,他们发现传世书画上的 单字 连起来看 ,是清末以前学童的课本 《千字文》 的内容。(朋友们可上网自行搜索文章内容)

项元汴把这1000个不重复的字写在角落,其实就是为了 给自己的大量书画收藏编号 !这大概是他买买买后最头疼的事情了……

那会儿,阿拉伯数字还没普及,编号如果写“几千几百几”的话,太麻烦,于是他采用《千字文》中的单字编号。

古时候人人把这个背得滚瓜烂熟, 不会有我们现在一头雾水的情况出现。 想想看,如果项元汴用《咏鹅》来编号,大家是不是一眼就能识破他的小心思?不过话说回来,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这种编号就像是书画的身份证号,印章可以被骗子钻空子,做出赝品,但这种系统的编号是骗子没办法窃取的。倘若市面上出现了一幅《五牛图》,角落里没有“此”,或者角落里出现了“圣”,按照项元汴书画密码逻辑这完全就是赝品!是不是感觉Get到了新技能?

宋 苏轼《致梦得秘校尺牍》 局部

看到这肯定有朋友急着求这本书画密码了,萃花有 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先说好消息吧,我会给大家这个书画密码,坏消息是:这个密码并不完善。

东吴大学翁同文教授认为项元汴应该是有一本《千文编号书目》毁于战乱了。后来项元汴的收藏流落到一些人手中,他们可能并不知晓有千字编号的存在,很容易在 重新装裱时截去角落里的编号

正因为这样,现在有很多书画无法求证是否应当被归入《千文编号书目》。这直接导致可以拿来编目的文献不够,所以萃花提供的 千字文目录是残缺的

翁教授还根据千字文编号作品数量,推算出他 藏品的总数为二千一百九十件 ,相当于故宫博物院书画收藏总量的一半!(感兴趣可以找萃花要文献揣摩推算过程)

根深蒂固的商人思维

看完前面项元汴的书画收藏“癖好”,有没有觉得他比一般的文人偏执多了?完全没有世人印象中商人的铜臭味。不不不,这只是他的作为收藏家的一面,可别忘了,他说到底还是个商人!

计较利益得失是商人的本能, 书画上另一部分信息暴露了这一点。他喜欢在藏品的题记中标上价格,比如天下第一草书《自叙帖》的“值千金”,(《故宫书画录》卷一,页二七)末尾还盖了个“墨林”的印章。

怀素《自叙帖》 题记

赵孟頫《书道德经卷》“其值七十金”,冯摹本《兰亭序》原价伍百伍拾金,杨凝式《韭花帖》叁百金…… 对价格敏感是商人的本能。 不过,书画作品上这些记账行为,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 历代书画价值的变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