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桥下有人
明人不装暗逼,这个公号是我送给全体人类的礼物,致力于让人间多一些不只是看上去有趣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桥下有人

你想办法抽一个小时,一定看一下这个

桥下有人  · 公众号  ·  · 2022-02-16 22:0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上元夜金吾不禁,就是当晚解除宵禁,人们可以放开来逛一晚上街。上元节是古代文艺青年最喜欢下手的一个创作母题,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就大铺笔墨,写过三次。


昨晚B站搞了元宵晚会《上元千灯会》,我看了,一句话: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怎么说呢,一下就进去了,瞬间沉浸,持续舒服,想待在里边不出来。晚会不长,一个小时,很干脆,不拖泥带水,是寸劲儿般的愉悦。


而且里边细节很多,飞花摘叶,信手拈来,都很有意思。买元宵还遭遇了古早甜咸党拉客。



《上元千灯会》的底子是戏曲,我平时和戏曲的唯一交集,就是会在 KTV 里点一首《北京一夜》。我以为,我对戏曲的无爱的,但一场《上元千灯会》看下来,我放弃抵抗,无条件入坑。



整场晚会,国风贯穿,通篇悦耳。有流行音乐,有京剧,有昆曲,还有黄梅戏。年轻与传统交错,毫不突兀,完美融洽。



京剧名家王珮瑜王老板,唱作人阿兰双重献声,流行起,京剧收。有弛有放,有板有眼。



晚会中我最爱看的,是一个叫《英歌舞》的节目。英歌舞流传千年,源自上古,融汇了戏剧、舞蹈、武术等成分,舞者以梁山好汉的形象来装扮自己,化身英雄,表达节日的喜庆。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东西,有无需多言的迷人生猛感。


如弹幕言, 《英歌舞》 很嗨,很像是大型古人蹦迪现场。



看着看着你就会觉得,传统文化,真的牛逼,真的能打败时间,多少年过去了,再把这些好东西掏出来,随时给你一个虎躯一震。



整场晚会如水银泻地,无限顺滑,弹幕里很多人在说, 这不像一场晚会,这是一个剧。



为什么顺得像一个剧呢,因为这是一个有剧本的晚会,整场晚会演绎了一个完整、动人的故事。剧本出自起点读书的作家希行之手。



希行写了十几年网文,国风创作经验丰富,最擅长的方向就是古言,古代言情。


从下笔到打磨剧本,用时一个多月,希行说她把创作重点放在了「讲出故事感和冲突感」上,从人物设定、情节推进到台词润色、氛围感打造,都有血有肉、环环紧扣。


最终带领观众完全沉浸式地走入一个灯火璀璨的上元之夜,彻彻底底消灭「晚会感」。我看的时候,已经不记得这是一场晚会,完全入戏,像做了大梦一场。



希行用一条 「寻鳌山」的 故事线牵引着整场晚会的情绪推进,同时串联了所有节目,在故事进行过程中,有一种恒定的情绪基调贯穿晚会始终,节奏感和入戏感恰如其分。 这是瞬间沉浸,持续舒服的根儿。


更重要的,是从头到尾的传统文化,看起来塞得满满的,但最终呈现都很自然,所有东西,各归其位。


我也原以为我对古言无爱,但看着看着,「大过节的be文学」还是给我整破防了。故事讲得轻快,利落,结尾反转而止,让人意犹未尽、怅然若失。总之,享用就完了,顾不上别的。


以沉浸式晚会的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表达,以前几乎没见过,对创作者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希行觉得创作晚会剧本的难点在于,需要在很短的篇幅内,把美轮美奂的场景和灵动鲜活的人物勾画出来。小莲宝、灯灵儿、少班主,同你我一起,寻灯寻情。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希行查了很多资料。剧本中的服饰、环境、习俗、文化等,主要参考了明朝。「明朝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其中涉及到很多当时的元宵节民俗、传统文化等史料史实都需要有准确的依据」。



史料扎实,台词也漂亮,《上元千灯会》有很多诗意念白,和各种戏曲节目搭配非常登对。古风对话容易写飘,希行稳住了,「低头尝尽人生百味,抬头观沧海桑田」,对话都是凝练、生动的语言,既能给人物造性格,又能推着故事往前走。



希行和B站的这次合作是虽是一个半命题作文,而希行用一个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故事超出预期地向年轻粉丝们交了作业。

以希行为代表的古言国风作家们连接揉和着年轻文化和传统文化。作家是从平台走出来的,起点读书的作品库里,传统文化题材相关的小说的讨论热度也非常高,很多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的契机,都是在起点读书的小说里找到的。

我也去看了几本口碑不错的。写中医药学文化的《名门医女》、写瓷器制作的《登堂入室》,还有写针灸、茶道、国画等各种传统技艺的小说。国风题材网文还接连被改编成广受年轻人喜爱的影视、动漫作品,例如根据作家吱吱原著《庶女攻略》改编的热播剧《锦心似玉》,背景就是传统刺绣文化。



《上元千灯会》里还有一个彩蛋,希行友情出演了「起点书社」的老板娘,在线营业,书摊上「卖」的「话本」正是起点读书平台上的优质IP,有希行的代表作《楚后》《君九龄》《问丹朱》等,还有《庆余年》《赘婿》《琅琊榜》《扶摇》《将夜》等热播剧原著。



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内容潮流的演变,从早期的玄幻、仙侠、修真类占据主流,到现在的门类创新,百花齐放,更年轻的网文作家们一直保持着充沛的创造力。


希行说,传统文化的宝藏浩如星河,取之不尽。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想象的根源,网络写作也以新鲜活力回馈传统。深耕传统文化,用一个个贴近年轻人语境的精彩故事展现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是网络文学的独特优势。



起点读书这把首次尝试了 「网络文学」+「国风晚会」的业态融合,也为网文 IP 内容跨行业裂变融合提供了新视角。这是一次神奇的合作,这把成了,网文改编以后的路就更宽了。



网文IP是种子,是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创意源头,种子可以长成任何东西,动漫、影视、游戏、衍生品,甚至晚会,一个原创的好故事有生生不息的影响力,和无法与他人说的妙趣。

不信,你抽一个小时出来,或赏赏上元千灯,或进入起点读书,享受一个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的故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