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人一生之中最主观、最私享的事情之一,它谨慎且挑剔,但情绪背后都是热切之爱,而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更是如此。
在今年的中国最美书店周“主题书单”评选活动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人文、文学、艺术、新知和童书领域的15位名家担任评委,并面向40余家一线出版品牌进行征集,在近半年的300本新书中进行了几轮筛选,最终评选出了5个细分领域的分类书单,以及一份优中选优的综合书单。
下面和大家分享的这13本好书来自文学类评委的诚意推荐,愿你也能在这些虚构与非虚构的文字间,体味到生活的诗意与真实。
李敬泽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
杨 早
著名文化学者,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
杨庆祥
著名诗人,批评家,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
《国王与抒情诗》
李宏伟
中信·大方 2017-5
2017年迄今最重要的原创小说。它在中国大陆文学中打开了一个新的思想和想象维度。在人工职能的时代,在全媒体和自媒体的时代,国王意味着什么,抒情诗意味着什么,写作意味着什么,人意味着什么,由此展开了饱含巨大现实焦虑的幻想。小说浩大、华丽、繁复,又具有一种坚硬冰冷的美感,堪称“后机械复制时代的抒情诗”。
——李敬泽
李宏伟《国王与抒情诗》将书写的时段定位在2050年,用未来考古学的方式再造了一个“帝国”时代。这部小说锻造了一种全新的书写方式,将幻想、侦查、寓言整合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反思,并直接追问当下最严峻的思想问题,即,在技术控制一切的时代,人的主体和自我如何可能?作品在跨文体的实验中,展现了长篇小说在应对复杂当代生活时依然具有的无限可能性。这是一部值得深读的佳作。
——杨庆祥
——————
《试刊号》
[意]翁贝托·埃科 著 魏怡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1
埃科一向以“智识型写作”著称,作为他生命中最后一部小说,《试刊号》的老辣与简短都让人侧目。对新闻媒体的揶揄与反讽,隐藏在一个极具想象力的《明日报》试刊之后。从思想立场来说它是后现代的:一切坚固的都在烟消云散。从写法来说它是讽刺性的,甚至让人想起达里奥·福的戏剧,人物对话中又充满着文化色彩浓郁的喋喋不休,琐碎一如生活。相形之下故事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一环。新闻的繁荣反而造成社会的冷漠,《试刊号》揭示的这一点让人细思极恐。
——杨早
——————
《鱼王》
[俄]维克托·彼得洛维奇·阿斯塔菲耶夫 著 夏仲翼等 译
理想国 2017-4
《鱼王》由13篇相对独立的短篇小说串联而成,他们的共同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塑造了人,人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这种人与自然的互动互博构成了这部作品最迷人的部分。阿斯塔菲耶夫继承了俄罗斯文学恢弘厚重的传统,在对自然近乎宗教般的书写中流露出对人性的坚信,这使得这部小说更像一部救赎之作,不仅救赎人类,同时也救赎大自然。
——杨庆祥
——————
《爱是地狱冥犬》
[美]查尔斯·布考斯基 著 徐淳刚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1
布考斯基的诗歌直接,有力,将日常生活最沉重的一面裸露在读者面前。他没有用修辞来装裱一切,相反,他通过非景观化的方式切入黑暗之心,没有什么比生活本身更富有诗意,因此,对于布考斯基来说,最日常的就是最浪漫的,最普通的就是最崇高的,最失败的就是最诗意的。
——杨庆祥
——————
《东北游记》
[美]迈克尔·麦尔 著 何雨珈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1
相比于中国的非虚构作品更关注于当下的人物命运,美国关于中国的非虚构作品在提供陌生化效果的同时,总能在历史与现实,世界与本土之间勾勒出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索。当一个美国人因为爱情与好奇深入中国东北,他绕开了二人转、冰天雪地和大金链子等等东北刻板印象,将东北作为一个曾经是东亚时局焦点的近代化区域,在漫长的工农业发展期背负的遗产与债务,通过各种形式(资料、访谈、生活细节)呈现在不同语域的读者面前。
——杨早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如此投入、如此耐心地力图从最具体的经验中认识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他是“游客”,但他的眼光中有内在的“公正”,他不仅是陌生化的,而且对偏见和成见怀有警觉,这反而是许多中国写作者做不到的,所以,他看到的也是很多中国写作者看不到的。
——李敬泽
——————
《双城故事》
[美]约翰·弗里曼 著 姜向明 译
浦睿文化 2017-4
这是一本关于在纽约生活的文集,里面有回忆录和短篇小说,杂文,报告文学,小品文,法庭记录甚至还有一首诗,通过不同的文类,展示了一个万花筒一般的纽约生活,它完全没有止步于对纽约这座世界之都景观化的描写,而是深入到城市的内部,从人心的深处描写城市的体温,无论是热爱还是憎恨,漂泊还是迁徙,得到还是失去,最后都会发现,纽约已经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而且,是最坚固的不可切除的一部分。
——杨庆祥
——————
《被仰望与被遗忘的》
[美]盖伊·特立斯 著,范晓彬、姜伊敏 译
世纪文景 2017-3
“新新闻”的写作方式,华语作家亦有尝试,但似乎总是得其形不得其神。盖伊·特立斯这位大师的写作堪称示范,所谓“一种更具想象力的方法,对人物和事件进行报道”,是将宏观的描述与微观的体验结合,用文字为城市绘制一幅拼图。对叙事的追求,超越了新闻简单粗糙的一面,而事件的真实性又赋予了叙事不一样的动人魅力。通过身历其境般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城市的肌理,填补他们对城市的空白想象,这就是新闻与虚构之间,这种写作方式的不可替代性。
——杨早
——————
《百亿之昼、千亿之夜》
[日] 光濑龙 著 玖羽 译
新星出版社 2017-3
东方式的、玄奥壮丽的科幻小说。显示着这个文类在现代性和反现代性想象中的巨大空间。
——李敬泽
——————
《小说课》
毕飞宇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2
我们有很多欧美或台湾谈经典、谈文学的书,但我们现在有了一本从中国大陆的阅读语境出发的“谈艺录”,这不仅是一个作家独出心裁、胆大妄为的感受和理解,更包含着特定语境下的经验、记忆和由此决定的阐释方向。在这个意义上,这是一本中国大陆的“理想读者”之书。
——李敬泽
——————
《大地上的亲人》
黄灯 著
理想国 2017-3
黄灯的《大地上的亲人》通过一个“农村儿媳妇”的独特视角,来观察近三十年中国农村的变迁。作为一部非虚构作品,作者的在场使得这部作品在情感和伦理上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她用最切近经验的方式来观察和书写,并在一种可控制的限度内对之进行思考和干预。这使得这部作品既平易近人,又不失专业的深度和厚度。
——杨庆祥
——————
《当下四重奏》
刘大任 著
果麦文化 2016-12
刘大任是海外左翼现代主义的重要作家。将近八十,笔下既有现代主义手法的遗留,又有资深作家的平淡与蕴藉。《当下四重奏》的结构相对现代,用父子两代四个人不同的视角推进故事,但叙述的内容相对平易,人到暮年,身在异国,无非是孙辈、园艺一应琐事,茶杯风波。然而当年保钓运动映射出的家国情怀,终于在庸常生活的挤迫下,造成了主人公出走归国。这一“衰年变法”意外地获得了老妻与儿子隐形的认同,似乎又是彼岸个人文化的浸染所致。中西方、两代、夫妻、人与自然,各种交流与矛盾轮番上演,也是另一种“四重奏”。
——杨早
——————
《青苔不会消失》
袁凌 著
中信大方 2017-4
打开一个一个灵魂,以有限的、残缺的视角和方法探测个体生命的深度。这本书中的低语构成了与这个时代的有效对话。
——李敬泽
——————
《有顶天家族》
[日]森见登美彦 著,高詹灿 译
世纪文景 2017-5
二次元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不看漫画的人或许很难领略。然而《有顶天家族》或许可以告诉他们何谓二次元。在一个奇幻的由天狗、人类与狸猫共同统治与共同生存的京都,各族类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滑稽梯突的细节,神神叨叨的对话,让人忍俊不住的俏皮描写。在日本流行多年的“轻小说”的框架下,森见登美彦以新世代的想象力重建了浸染着日本妖怪传统的古老城市。
——杨早
更多类别的书单及名家点评请持续关注“最美书店周”官方微信账号。